随着經濟的發展和人口進入老齡化的加速,人類疾病譜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由過去主要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轉變成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和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
大量研究表明,這些疾病的發生與個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有密切關系,因此又稱為“生活方式病”。而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這些疾病的有效措施。
什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了著名的《維多利亞宣言》,提出了“合理飲食,适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為健康四大基石,并指出“做到這四點,便可解決70%的健康行為問題,使平均壽命延長10年以上”。
2010年美國心髒協會(AHA)首次頒布了理想心血管健康指南,提出通過7項簡單的生活方式來達到理想的心血管健康,這7項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及目标是:①戒煙。目标:從不吸煙或者戒煙超過1年。②适當的體重。目标:體重指數<25 kg/m2。③規律運動。目标:一周中等強度運動不少于150分鐘或高強度運動不少于75分鐘。④健康的飲食。以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低鹽、多蔬菜水果等清淡平衡膳食為主。
⑤理想的膽固醇水平。目标:總膽固醇水平<5.2 mmol/L。⑥理想的血壓水平。目标:血壓低于120/80 mmHg。⑦理想的血糖水平。目标:空腹血糖低于7.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于6.2%。美國的一項調查表明:能達到以上7項簡單的生活方式中的5項與1項都達不到的人群相比,其5年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險将降低55%。
我國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教授提出的“健康三字經”:“管好嘴,邁開腿,零吸煙,多喝水,好心态,莫貪杯,睡眠足,不過累,樂助人,心靈美,家和睦,壽百歲”是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出的精辟總結。
哪些飲食對健康有益?
科學證據和實踐已證明,改善膳食結構、均衡飲食和增加運動量,能增進個人健康、增強體質,減少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根據營養科學原理和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我國食物資源和飲食特點,《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專家委員會提出了适用于2歲以上健康人群的以下6條核心推薦。
(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食物多樣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則,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建議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2)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各個年齡段人群都應該堅持天天運動、維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體重。體重過低或過高均易增加疾病的發生風險。推薦每周應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堅持日常身體活動,平均每天主動身體活動6000步;盡量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動則有益。
(3)多吃蔬果、奶類、大豆:蔬菜、水果、奶類和大豆及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果是膳食的有益補充。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的重要來源,奶類和大豆類富含鈣、優質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對降低慢性病的發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4)适量吃魚、禽、蛋、瘦肉:魚、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較高的脂肪和膽固醇。動物性食物優選魚和禽類,魚和禽類脂肪含量相對較低,魚類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蛋類各種營養成分齊全;吃畜肉應選擇瘦肉,瘦肉脂肪含量較低。過多食用煙熏和腌制肉類可增加腫瘤的發生風險,應當少吃。推薦每周吃魚類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類280~350g,平均每天攝入魚、禽、蛋和瘦肉總量120~200g。
(5)少鹽少油,控糖限酒:食鹽、烹調油和脂肪攝入過多是高血壓、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當培養清淡飲食習慣,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g,每天烹調油25~30g。過多攝入添加糖可增加齲齒和超重發生的風險,推薦每天攝入糖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水在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應當足量飲水。建議成年人每天飲水7~8杯(1500~1700mL),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一天飲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過25g(相當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38°的白酒<75 g),女性不超過15g (相當于啤酒450mL,或葡萄酒150mL,或38°白酒50g)。
(6)杜絕浪費,興新食尚:強調珍惜食物,每餐食不過量,平衡飲食;注意飲食衛生,看食品标簽;多回家吃飯,享受食物和親情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