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實君溪邊步月韻》一詩。
清 查慎行(查初白)
雨過園林暑氣偏,繁星多上晚來天。
漸沉遠翠峰峰淡,初長繁陰樹樹圓。
螢火一星沿岸草,蛙聲十裡出山泉。
新詩未必能諧俗,解事人稀莫浪傳。
查慎行是清康熙年間進士,曾官至翰林院編修,著詩萬首,被譽為白居易、陸遊之後的“那一人”,被人稱為清初“國朝六家”之一。《次實君溪邊步月韻》作于雍正四年。
“蛙聲十裡出山泉。”出自查慎行的這首詩。
齊白石《蛙聲十裡出水泉》
在中國現代文學館70多萬件的藏品中,有一幅在中國當代文藝史極具影響的《蛙聲十裡出山泉》紙本水墨畫。此畫是1951年已經87歲高齡(自诩91歲)的齊白石老人為好友老舍所作,該畫一經問世便受人關注。時至今日,《蛙聲十裡出山泉》一直被認為是齊白石老先生的巅峰之作。
畫軸局部
該畫作2013年由老舍家屬正式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此畫長129cm,寬33cm,在畫作左下方齊白石寫有:“蛙聲十裡出山泉,老舍仁兄教畫九十一白石”
齊白石和老舍夫婦合影照
“蛙聲十裡出山泉”是齊白石好友老舍先生在1951年給他出的一道命題之作。老舍先生當時也許想到如果隻是用一句“蛙聲十裡出山泉”來作畫,可能讓齊白石比較難畫。畢竟“蛙聲十裡”是聽覺形象,如何用畫面來清晰地表現這聽覺呢?為此,他特地向白石老人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蝌鬥四五,随水搖曳;無蛙而蛙聲可想矣。”也許正因老舍的提議,白石老人收信後幾天功夫,便以他獨到的濃淡相宜的筆墨描繪出一幅遠山、石澗、急流、六隻搖曳蝌蚪相得益彰的畫作。
畫軸局部
此幅《蛙聲十裡出山泉》,觀衆便會自然聯想到,蝌蚪由青蛙的卵變成,而青蛙在交配時自然會不停地大聲鳴叫,這鳴叫不正是“聽取蛙聲一片”嗎?此畫的精妙正在于:畫面沒有一隻青蛙,隻有她的孩子,但六隻遊動的小蝌蚪卻讓人有聞蛙聲之感,這蛙聲久久回蕩在十裡山泉的溪水中。
畫軸郵票圖
正是由于這兩位傑出大師的親密合作,中國文壇才有了這些優秀的詩畫藝術作品。而這些作品背後精彩的故事,至今讓人稱頌。
岫岩析木綠河磨玉《蛙聲十裡出清泉》趙澤民
玉雕大師趙澤民可能從這幅畫中受到啟發,以玉石雕刻手法來表現《蛙聲十裡出山泉》的詩情畫意。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取自河磨玉玉材,運用形成的自然紋理,在一方壺形的河磨玉四周勾徹出陡立的山崖,再将壺下部的中心部位厚肉雕薄透光,讓壺頂一方流水自高而下,進入壺中心部位,形成平如鏡的溪潭。從上遊漁貫遊進溪潭的蝌蚪,可愛至極,它們甩着長長的尾巴、晃着大大的腦袋,活靈活現之姿,令人猶聽那十裡蛙聲清泉流。
玉雕作品局部
蝌蚪音科鬥,科場奪魁的吉祥之意。是古人對子孫未來前途美好的祝願和“望子成龍”所寄予的厚望。
作品保留玉料原始皮色,精心設計,巧妙創作,加之玉質極好的油潤度、緻密度、細膩度,使作品有了更廣闊的增值空間。
此件玉雕作品《十裡蛙聲出清泉》榮獲2017全國“玉龍杯”最佳創意獎。
玉雕作品《蛙聲十裡出清泉》趙澤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