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衆号“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目前品質最高的國學微信公号,貼近生活和時代的原創國學好文章,每天首發推送,歡迎關注。
即便是不懂畫的人,也能一眼看得出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之處:西洋畫,滿;中國畫,空。一張畫紙,畫得滿滿當當不留一點空白,是西洋油彩畫;一張畫紙,寥寥數筆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國畫。
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中國話的最高境界,在于話音留三分。
有些話,想說五句,其實隻需兩句對方便明白意思。剩下的三句,跟主題不再有過多關系,隻是滿足你的傾訴欲,聽多了,對方反而會膩。
越是話多之人,往往摯友不多。一則話多總易誤傷旁人,二則心講得太明白,别人會減少了與你交心的興趣。
真正有分量的人,隻會講有分量的話。一個敢于少講話的人,必定是對自己話中傳達的威力有信心的人。
衣若素雅,能凸顯你的臉龐。妝若素淡,能映出你的氣質。着墨少一點,否則它會搶了要害之處的風頭。人生需要留白。
那些人生的留白,讓你看起來更為豐富。
一個會布局的人,永遠不會把人生塞得太滿。
留白,方能走得長遠
留白,又稱“餘玉”,原是中國畫中一個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大緻可理解為預留空白,但留白不空,留白不白,不能将它全等同于空白。
所謂“無畫處皆成妙境” “行得之于形外”。
太極八卦中的黑白魚樣圖式,解讀着世間萬物生發變化、循環往複、無窮無盡。國畫中的黑為墨,白為紙,二者為色之極端,墨可分五色,白有無盡意。
正如宗白華所言:“中國畫最重空白處。空白處并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且空而後能簡,簡而練,則理趣橫溢,而脫略形迹。然此境不易到也,必畫家人格高尚,秉性堅貞,不以世俗利害營于胸中,不以時代好尚惑其心志:乃能沉潛深入萬物核心,得其理趣,胸懷灑落,莊子所謂能與天地精神往來者,乃能随手拈來都成妙谛。”
畫面上适當的留白,使畫面不阻塞、不凝滞,仿佛天地間之靈氣自由往來其中,充溢着畫家無盡的空靈的風神氣韻,以及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感。同時,産生所謂的“韻外之緻”“、境外之情”,使觀者生出無盡的遐思妙想。
如老子就主張“有無相生”“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有無相互映襯,虛實相互結合,才能真正産生“超乎其外,得乎其中”的意境美。
缺落之處,知覺使其完形。
不确定,不明晰,故而閃爍恍惚。
恰如老子所說:“恍兮惚兮,其中有象。”
如果整張紙滿滿當當,斷然沒有美感可言。
白”即“無”,繪畫中的這種語言就是遐想的生境,“無”含“無為”之意,
在畫面中起到“無為而無不為”的效果。
國畫水墨滲韻與妙造的留白,
讓“無中生有”達到了一個智性的高度。
人生也是一樣,留白,才可以走的更遠。
我們的生活節奏在變得越來越快,不敢停下腳步。拼搏固然無錯,但節奏掌握不好,往往得不償失。周邊不乏年紀不大,被查出不治之症的人,隻能哀歎。其實,結局早已寫好,年輕時拿命換錢的人,往往年老時拿錢換命,還不見得能換回來。
想想看,你那麼拼命的掙錢是為了什麼?白手起家,憋着一口氣,想做一番事,掙到20萬,想要50萬,掙到50萬,想要一百萬……經常出差幾個星期才回家一次,經常在家人睡夢中抵達,錯過孩子一個個成長瞬間。
對的,創業不吃點苦受點累哪那麼容易做大?可創業的目的不是為了吃苦受累,而是完成原始積累以後的豐收。滿滿的拼搏奮鬥,把溫情置于何地呢?
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有人說,我重質,不重量,沒有質量,一輩子再長,又有什麼意義? 苟且的活着,猥瑣的活着,也毫無意義。但什麼是生命的質量?我們一出生就是一場必然要奔向死亡的旅行,急匆匆趕路的同時,不擡頭看看路旁的風景麼?不擡眼看看與你牽手同行的旅伴麼?正因為什麼都帶不走,所有你看到的、體驗到的,都是賺到的。正因為時間不可逆轉,所以更不可以悲觀,要專注于每一個當下。
不如放慢腳步,給自己留一片“空白”
從前的日光很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個問候,要等上好多天
從前的月光很慢
有點閑,有點懶
在一杯茶裡消磨整個黃昏
在半個夢裡看星星滿天
從前的腳步好慢
從一個村子,到另一個村子
要走一天的時間
從前的日子很慢,很暖。
裹在淡淡的煙火裡,
日日年年。
從前的手帕也好看
最是那低眉的女子
精緻的,一針一線
從前的愛情很慢
慢的,用一輩子去等一個人
慢的,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現在的日子很快,如同按了快進鍵,不知不覺又是一天,沒錯,你拼搏的姿态很美,但别忘了回家卸下防備。控制住走着走着就快了的腳步,你才不是隻耽于行路本身。
激流勇進的刺激過後,是漸緩的水中蕩漾。什麼都不做,不要有負罪感,首先得意識到,給自己留一片“空白”之于生命有多麼重要。
滿則溢,盈則堵。
人生,需要留白
留白的說法最早來自于國畫,畫如果過滿過實,在構圖上就失去了靈動與飄逸,顯得死氣沉沉。這時候就如果留下适當的空白,便有了無盡的绮思遐想。
就好像南宋馬遠的那副《寒江獨釣圖》,畫中隻有一人一舟,卻讓人有煙波浩渺之感。 這不就是所謂的“此處無物勝有物”嗎?書法中也常常講究留白,在虛實之間穿插,不能滿,滿了則亂。也不可太小,否則太過于空曠,留白是一種格局與智慧,其中盡顯美得韻味。
在京劇表演藝術中,也常有用到留白的藝術,所謂三兩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即使如此。
又像古人的作詩之法,不着一字,盡得風流。
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需要留白。留白是一種處事的智慧,是一種淡定的對待生活的态度,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古人說,凡事留不盡之意則機圓,凡物留不盡之意則用裕,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凡言留不盡之意則緻遠,凡興留不盡之意則趣多,凡才留不盡之意則神滿。
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人生的任務一個接一個,好像永遠停不了。重重壓力與責任之下的我們總在忙于奔跑。疲憊的心靈需要一段留白,給心靈放假,保持一顆清淨之心,與紛擾紅塵裡淡定的做你自己。才能遊刃有餘、退去浮躁,這也正是“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的道理。
人與人的相處也需要留白,無論是友情、親情還是愛情。每個人都可以并且應該擁有自己的秘密。再親密的關系,也必須給别人留下空間,不要試圖走入對方的太過私密的領地。适當的留白,是對彼此的信任,擁有留白的關系才會輕松和惬意。
留白亦如同一點欠缺與遺憾,生活中的不足,白玉中的瑕疵,就好像過于完美的形象或情感都存在于書中畫裡——正因其難得,所以愈加美好。
林語堂曾說“看到秋天的雲彩,原來生命别太擁擠,得空點。” 川端康成曾經歎息:“這世界太擁塞了。”
人生應該如這樣一副卷軸,應當有濃墨重彩,卻也應當有所留白——既有一步
步的堅定,又有些許回味與遐想。這樣大概才是完滿。
來源:微信公衆号“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目前品質最高的國學微信公号,貼近生活和時代的原創國學好文章,每天首發推送,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