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城融合是新型城市化發展的一個主導規劃。有産業才有人口的集聚,才有住宅的需求;隻有産業才能為城市提供持續的稅收,才能可持續發展。而城區在工業區之中,也可以避免通勤時間的浪費,基礎設施的重複浪費。南昌高新區就是南昌産城融合的典型。
南昌有一個區域與高新區的定位非常類似,但産城融合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那就是南昌的經開區。
南昌經開區高校聚集,制造産業集聚,臨近一環線,有着地理和高校的天然優勢。東南面便是紅谷灘,北面是贛江新區,如果按照理想的設想,這裡應該會成為第二個高新區。但經過多年的發展,這裡似乎并沒有兌現自己的天賦。與高新區對比時,被網友戲稱為“一個是沿海城市,一個是中西部城市”。
南昌經開區到底比南昌高新區差在了哪裡?
首先我們來對比經濟數據,2021年南昌高新區是920億元,南昌經開區是721億元;高新區人口44.7萬人,經開區52.3萬人,高新區的人均GDP遙遙領先。定位來說,南昌高新區以目前最熱的高新産業和高端制造業為主,電子信息産業、航空制造業、數字經濟産業、醫藥健康、新材料産業等産業集群。而經開區以前是制造業,這幾年也在轉型,目前也形成了電子信息産業、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産業、醫藥健康産業、新能源電池及新材料、裝備制造産業五大産業。就經濟數據來說,高新區占優,但差距并不是很大。
其次,是城市建設的對比,個人覺得這是高新區與經開區相差較大的地方。就是比産業的硬實力,經開區并不會輸給高新區太多,但産城融合裡面的城市建設相比就差了不多。原因有很多,簡單來說,就是經開區轉型慢了,但其實這兩年也在奮起直追。
抛開城市建設,因為這個改善起來,速度其實很快,而教育醫療資源的差距,個人認為是目前經開區最大的短闆,且這個短闆短期内很難解決。經開區人口結構年輕化排名全市前三,後續對教育資源的需求會更加迫切,而經開區拿得出手的學校卻寥寥無幾。
根據經開區公布的數據:2021年,全區擁有中小學校46 所,初級中學 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小學35所(含樂化、樵舍村小學)。初中在校生7026人,小學在校生19830人。可以看出中學資源不足,小學資源夠用,但除了昌北二小,其他基本不知名,更有不少是村子和子弟學校,質量不高。
南昌高新區的數據雖然沒查到,但公開數據顯示,高新區先後建設的8所中小學校、公辦幼兒園投入使用,其中有南昌二十八中高新實驗學校、南昌三中高新校區、南師附小高新校區和南昌二中高新校區等知名學校,新增學位超萬個。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醫院建成投入使用。
經開區引進的學校就比較少,本身經開區有這麼多高校資源,卻沒有做出一個像樣的中小學,連私立的也沒有,實在是令人費解。目前引進的隻有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南昌二中昌北校區)、十中學區,其中經開區實驗學校(南昌二中昌北校區)還縮水了,公示和規劃都是九年制,後面直接改為初中三年制。難以滿足區域的教育需求。
筆者個人覺得經開還是有非常大的潛力,畢竟産業是城市興旺的根本。經開區周邊工廠多隻是現狀,未來工業用地會轉為商業和住宅用地;旭輝承建的商業綜合體已開業,公園和文化配套也将在明年完工,加上本身就靠近一環線的位置,沒理由這裡不會成為一個産業新城。但還是那句話,時不待我,經開區要好好努力呀。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