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寶玉的丫頭

寶玉的丫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0 19:38:01

寶玉的丫頭?作者:闫紅寶玉是史上最著名的女性崇拜者,他有名言:“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寶玉的丫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寶玉的丫頭(影響寶玉的她力量)1

寶玉的丫頭

作者:闫紅

寶玉是史上最著名的女性崇拜者,他有名言:“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作為一部自傳體小說,作者對于女性的愛是一以貫之的,在《紅樓夢》開卷第一回,作者便說:“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钗哉?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這樣的言辭可以說讓很多女性極度舒适了。但是這兩段話是一個意思嗎?我曾經以為是,後來發現并不是。

因為,接下來作者又說:“當此,則自欲将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纨袴之時,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我之罪固不免,然閨閣中本自曆曆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并使其泯滅也。”

這裡面有兩層意思,第一,由于當初沒有聽父兄師友的話,他混得很不行;第二,閨閣中曆曆有人,不能因為他不行,就不去彰顯那些行止見識皆在他之上的女子。那麼,是不是如果他聽了父兄師友的話,就能夠與這些女性比肩了呢?

這就很奇怪了,寶玉愛那些女孩兒,是愛她們的天真與純粹,跟那些世故功利的男人是兩個體系。有一回寶玉被賈政暴打,黛玉怕他吃虧,哽咽着對他說:“你從此可都改了吧。”寶玉還安慰她說:“你放心,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

很明顯,寶玉知道黛玉怕他真的就改了,成為他父親希望的那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人,跟黛玉成了兩路人。那麼,這裡為什麼又說他是由于不聽父兄師友的話,才導緻不如這些女子的呢?

我無法不懷疑,這些“行止見識皆在我之上”的女孩子裡,有黛玉,但主要并不是黛玉,而是寶钗、湘雲甚至探春她們。寶钗、湘雲都曾勸寶玉好好讀書做人,探春雖然不曾說過這樣的“混賬話”,但見識與行動力都不同尋常。總之都是更具有現實感的人,正可以與一技無成、半生潦倒的作者做對比,作者懊悔當初沒有父兄師友之勸就可以來得順理成章。

并不是說,經曆一番世事之後,作者洗心革面重回“修齊治平”的老路,但我也不同意這段話是反話、氣話,是譏诮之語。如果對作者的處境進行還原,以常識、以同理心去推測,就不難發現作者到底在想什麼。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作者寫這段話時的狀态。雖然我們無法确知作者本人具體情況,甚至都不知道他到底是誰——好在,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寶玉的處境,大體也就是作者的處境。第一回裡,作者已經講明自己蓬牖茅椽,繩床瓦竈。所以家境敗落是一定的,他自顧不暇,無法救助他所愛的那些人是一定的。這個時候,很難想得通達。

他會有痛有悔,有幸存者的内疚,當初自以為高蹈的“自由而無用”,這一刻看起來多麼可恥,更何況,還有個發達了的小侄子賈蘭比照着。賈蘭是寶玉的小侄子,他已經去世的大哥賈珠的兒子,在寡母李纨的照顧下長大。這個孩子在榮國府處境很邊緣,積極投身應試教育,希望靠讀書改變命運,

書中有個細節可看出兩人的區别,說有天寶玉在園子裡逛,“隻見那邊山坡上兩隻小鹿兒箭也似的跑來。寶玉不解何意,正自納悶,賈蘭在後面,拿着一張小弓兒趕來。一見寶玉在前,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裡呢,我隻當出門去了呢。’寶玉道:‘你又淘氣了。好好兒的,射他做什麼?’賈蘭笑道:‘這會子不念書,閑着做什麼?所以演習演習騎射。’寶玉道:‘磕了牙,那時候兒才不演呢。’”

寶玉喜歡小動物,喜歡跟天上的鳥、水裡的魚說話,對于他來說,萬物皆有靈,見不得賈蘭追小鹿。而賈蘭隻覺得小鹿是他演習騎射的對象,兩人差别很分明了,後來賈蘭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也是求仁得仁。

暗示李纨命運的那幅畫,是茂蘭旁坐着個鳳冠霞帔的美人,這個榮耀自然是賈蘭帶給母親的。李纨的曲子裡則有這樣的句子: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将相可還存?也隻是虛名兒後人欽敬。

這段曲子說明兩點,一是後來賈蘭逆襲了,二是李纨或者賈蘭壽命不算長。無論如何,作者心裡應該明白,賈蘭和寶玉後來人生出現那麼大的分野,是因為一個選擇了“素質教育”,一個選擇“應試教育”。

此一時彼一時,彼時以為生活可以這樣恒久地美好下去。“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我不要功名顯達,我隻要在這花柳繁華的溫柔富貴鄉裡,和你年複一年地相守。誰知道無常窺伺在前方,連生存都成為問題,自己的苦還能扛得住,若是親眼看親人們颠撲于艱難困窘中,他堂堂須眉,還能不能說出“人生無悔”?

“自由而無用”的精神,是需要大量物質供養的。在依靠祖蔭,“錦衣纨绔之時,饫甘餍肥之日”,寶钗的勸告、賈蘭的進取似乎都顯得很俗氣,不高級,衣食無憂的寶玉可以對之發出兩聲冷笑,一旦大廈傾倒,回想往日,很難不悔不當初。就像被生活狠狠捶過的你我,想起生命裡那些被我們蔑視過的事,會不會有扇自己一耳光的沖動?

湘雲、探春、王熙鳳也都是能幹之人,“钗裙一二可齊家”,到此時,齊家并不那麼可恥不是嗎?甚至連黛玉,都比他更多一點現實精神,閑下來會幫他家算算賬,贊成探春的改革,果然是“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那麼,他是到了最後才發現,“修齊治平”才是正途嗎?

非也,既然無常才是世間真理,我們對這世界的理解,也處于不斷的變化中。

《紅樓夢》的前十六回,有想寫成勸誡之書的意思,随随便便就死了三個人,秦可卿、秦鐘和賈瑞。秦可卿死前建議鳳姐建私塾買墳地,把賈家從豪門模式轉型為中産模式;秦鐘是在死前對寶玉說:“以前你我見識自為高過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誤了。以後還該立志揚名,以榮耀顯達為是。”也是勸寶玉多有點現實感;賈瑞則是作為反面教材向世人發出警告,美人是幻覺,骷髅才是真相。都與第一回這段話遙相呼應。

這是一個驚魂未定者的本能想法,也是一個剛剛上路的寫作者在并不清楚要表達什麼的時候的自然選擇。他以為他要寫一部忏悔之書,要向那些卓越的女孩們緻意,但發端于愧與悔的筆觸,一點點深入到過往,更為複雜的感覺被帶出來。

到了第十九回,他開始書寫有了大觀園的榮國府,筆觸忽然與此前不同,黛玉、襲人、晴雯正式成了他的主人公,悔也罷愧也罷且退後,他隻要享受重現往日裡這曆曆如真的細膩溫柔。

這才是“之後的之後”,是對于過往更真實也是更深刻的看法,他依然眷戀那一切,不可能徹底割舍,即便人生再來一回,他還是要那樣刻骨銘心地愛過活過狂放過,依然會對他的林妹妹說:“你放心。”

為什麼聽過許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因為這看上去不怎麼“好”的一生裡有着更加豐富、生動和迷人的内容。“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對于“行止見識皆在我之上”的欽佩,終究讓位于生死同心的愛戀。

我并不是說,黛玉最後赢了寶钗,這種說法,還是将女性價值維系在男人的情感取舍上。我想說的是,在一個人的一生裡,總是會被不同的力量影響,寶玉或者作者的一生,時時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她力量”。(闫紅)

來源: 齊魯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