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也就是昨天,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号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号”探測器,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一時間,譯林君的手機又雙叒叕被刷了屏。
“為什麼非得去火星?”“火星你好,中國來了”“你可以擁有火星探測器”……
行了行了!
“天問一号”總重約5噸,包含環繞器、進入艙(着陸架)和火星車三件套。據新華社報道,此次火星環繞器所涉及的任務有五段:地火轉移、火星捕獲、離軌着陸、中繼通信、科學探測。
你看看這些專業詞彙,知道是什麼嗎就跟着湊熱鬧!
不然還以為大家人均科學家水平。
譯林君思考了很久(結果就到了今天),熱點都要涼了的時候,發現自己實在是……缺乏知識!
(老師你好,這題超綱了.jpg)
知識不夠,但譯林君求學态度夠啊。本着缺啥補啥的态度,馬上前往樣書室,看起了曾經改編成大熱電影的《火星救援》。
點擊此處可購買
《火星救援》 譯林出版社2015年出版
咦?聽起來有點類似……小時候考生物考試的前天,媽媽問你怎麼還在看電視,你馬上:媽媽,可是我看的是《侏羅紀公園》。
執着的太空宅男,美國男孩安迪·威爾,沉迷于相對論物理、軌道力學和載人飛船。他從15歲起,就被美國國家實驗室聘為軟件工程師。所以《火星救援》雖是本有趣的科幻小說,還是能讓你了解許多關于火星的知識。
NASA工程師都人手一本,你還等啥?
或者至少,你能知道怎麼在火星上種土豆??
令人吃驚的是,
安迪·威爾竟然十年前,就在書裡預知了中國能在探測火星上助全世界一臂之力這件事!
另外他還提供了一份可能有點用的火星生存指南。
萬一以後真上了火星……是吧。
話說回來,在人類沒有進行太空探索前,火星的許多知識,是靠小說家們的想象的。
點擊此處可購買
《格列佛遊記》楊昊成譯本
1726年,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遊記》中,就憑自己的猜測寫出了火星衛星的直徑和它們與火星之間的距離。
“最近的一顆與火星中心的距離是火星直徑的3倍;外面一顆的距離則是該直徑的5倍。近的一顆10小時繞火星運轉一周,遠的則需要21小時半……”
後來的天文發現表明,斯威夫特的猜測與實際情況相當接近。斯威夫特通曉行星運動第三定律,火衛離火星近,就意味着火衛繞火星公轉的速度一定很快,于是推測出了與準确數值大體相符的火衛運行周期。
結果沒想到,150年後,真的有人發現了火星的衛星。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是通過望遠鏡觀測到的。
《望向星空深處》 譯林出版社2020年出版
掃碼購買可以享7折優惠哦
美國科普作家、NASA空間探索政策顧問蒂莫西·費裡斯(Timothy Ferris)在他細膩優美的著作《望向星空深處》中,專門記錄了這個發現:
火星的兩顆小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是業餘愛好者阿薩夫·霍爾于1877年發現的。
阿薩夫·霍爾作為優秀的業餘觀測者用望遠鏡研究這顆紅色行星,比專業天文學家更具經驗。又過了整整100年,太空時代的到來開啟火星探索的新篇章,兩顆衛星的精準數據才被測定。
哦,對了,偷偷說一句,蒂莫西·費裡斯還是“旅行者号”金唱片制作人!這是一張于1977年随兩艘旅行者探測器被發射到太空的唱片。
Golden Records
在《望向星空深處》裡,費裡斯采訪了衆多天文愛好者:
皇後樂隊吉他手布賴恩·梅怎樣一邊研究行星際塵埃,一邊寫歌?
彗星獵人戴維·列維用什麼器材發現23顆彗星?
從未上過學的帕特裡克·摩爾如何成為英國國寶級天文學家,并通過目視觀測到月球東海?
……
宇宙對所有人敞開,無數人與我們一樣,曾望向星空深處,而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學家将絢爛夜空變成了人生的一部分。
還有人在問,為什麼我們要探索宇宙??
不如我們一起将時間暫時倒回至1970年。
贊比亞修女 Mary Jucunda寫信給Stuhlinger 博士,問:目前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小孩子吃不上飯,他怎麼能舍得為遠在火星的項目花費數十億美元。
時任NASA 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學副總監的Stuhlinger 博士給了她那封著名的回信《為什麼要探索宇宙》:
太空探索不僅僅給人類提供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它還能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挑戰和進取精神,以及面對嚴峻現實問題時依然樂觀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類從宇宙中學到的,充分印證了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
1968年聖誕節,阿波羅8号在環月球軌道上拍攝的地球
Is there life on Mars?
火星可能是我們的第二家園嗎?
儒勒·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裡》告訴我們:
“你隻有探索,才能知道答案。”
火星,你好!
“天問一号”,加油!
本期編輯:西子卡
加微信好友:譯隻小号
可進入譯林書友微信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