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每一個區域型百貨都有一個走向全國的夢,江蘇本土百貨巨頭金鷹商貿亦如此。在整個百貨行業被稱之為“夕陽産業”、全國性的百貨寒意未退之時,區域百貨一方獨大的好日子此時顯得讓人易生妒意。但事實上,以金鷹商貿為代表的許多區域型百貨正在遭遇拓展瓶頸期。一方面,他們在一線城市遭遇白熱化競争而受挫,另一方面,在三線城市則又需要面臨商業地産的泡沫風險,可謂左右為難。
失意上海
如果知道在上海會出現這樣的遭遇,金鷹國際幾年前可能絕不會踏入這個是非之地。
壞消息從南京西路的上海金鷹購物中心多家品牌陸續撤櫃開始,據了解,目前,在上海金鷹購物中心,三四層好幾家商鋪都已撤出,貼出了“即将開幕、 敬請期待”的字樣。原本定位國際精品的商場二層,現在有兩個門面直接被用作了品牌服飾特賣。而在6~8層的餐飲休閑區,原先開設的豆撈坊、江戶家、韓式料理等數家餐廳均先後撤離。
有知情人士稱,這個項目的位置不錯,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做不起來。平時,商場内冷冷清清,生意清淡,整個項目一直不溫不火。
熟悉上海商業并有多年招商經驗的于浩(化名)告訴記者,金鷹購物中心夾在中信泰富和恒隆中間,旁邊還有梅龍鎮廣場,在這幾大同樣定位高端的購物中心品牌中,最高端的定位被恒隆占據,中信泰富次之,梅龍鎮廣場也屬于次高端,各自有細分的客群,而同樣定位高端的金鷹則顯得很尴尬。
雖然金鷹在江蘇也主打高端百貨和購物中心,但是,“江蘇的高端不代表上海的高端,而且同樣在上海,南京路上的定位明顯比淮海路的要高,金鷹跟中信泰富在同一幢建築物裡,其實招商還不錯,但如果主要靠招商,金鷹就很難支撐下去。”于浩分析道。
其實,出現金鷹國際的例子并不新鮮。上海龍盛商業招商經理周征南告訴記者,新的消費模式和理念都是從一線城市先開始,然後慢慢滲透到二線、三線 城市,在滲透的過程中繼續發展和演變,等滲透到三線城市的時候可能已經跟一線城市的模式有過不同,而這時,一線城市有可能又出現了新的模式。
像金鷹國際這樣從二線城市南京成長起來的模式,在三線城市有可能如魚得水,但是到上海遭遇定位不适、水土不服的情況很正常。
金鷹方面表示,商場将從5月底、6月初開始一輪新的全面調整,引入更多特殊業态。例如正在引入自有品牌,新的輕奢侈品牌等。
對此,于浩告訴記者,剛進入國内的品牌會好一些,金鷹在引入品牌時必須走差異化路線,品味要跟“梅泰恒”類似,但是檔次在中高檔就可以了。
在上海市場受挫的同時,金鷹商貿想借收購進而擴張全國的意圖顯而易見,其大股東王恒,繼去年底私人增持春天百貨,意欲洽購失敗後,日前再度出擊增持百盛股份至5.01%。有外資分析員表示,鑒于上次春天的事例,王恒再出手難免令人覺得他有意洽購百盛之意。
如果說王恒在全國搜尋并購目标還未有立竿見影之效的話,那麼下沉二三線市場則是金鷹國際實實在在“放在籃子裡的蛋”。
三線市場成紅海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金鷹國際在整個江蘇市場已家喻戶曉。也正因如此,金鷹這幾年更多的消息是:加速了二三線市場的滲透,走向全國。
記者在金鷹商貿官網了解到,從其第一家百貨店南京新街口店開業算起,目前金鷹有26家自有店和1家管理店,分布于江蘇、安徽、陝西和雲南四個省份,覆蓋上海、南京、南通、揚州、常州、蘇州、徐州、泰州、淮安、鹽城、合肥、淮北、西安和昆明共14個城市。
在上述城市中,除了上海、合肥、淮北、西安和昆明,金鷹有16家門店分布在江蘇省内,幾乎遍布江蘇每個地級市,比例高達61%。
另一個事實是,金鷹的門店在逐步下沉,過去的兩三年中,蘇州吳江、常州武進、安徽馬鞍山、蘇北宿遷市等,這些典型的三線城市都成了金鷹開店的目标。
于浩告訴記者,金鷹從二線城市進入三線城市,應該根據定位将品牌稍微做個區分,比如凱德置地,将其旗下偏高端的叫來福士,偏低一點的叫龍之夢,如果金鷹在拓展過程中也做一個這樣的區分,或許更有利于在三線城市拓展下去。
在他看來,金鷹的模式比較标準化,總部有資源庫和品牌庫來決定地方門店的品牌引入和招商,品牌和百貨很多情況下都是戰略聯盟的關系,在後期招商和開業、營運後就比較順利。尤其是江蘇和浙江的本土百貨在品牌擴張時對其支持力度比較大,例如浙江的太平鳥服飾,可能就是銀泰百貨的品牌庫裡,可以随着銀泰的擴張而相應拓展。
有業内人士這樣評價金鷹:金鷹是百貨業内連鎖标準化楷模,每個門店都差不多,總部集權,是百貨業内标志性模式之一。
但這種标準化同時又存在隐患。根據于浩的經驗,很多品牌可能不願意進駐效益不太好或者已經預見沒有效益的門店,但是基于戰略合作關系又不得不進。例如,萬達在上海江橋店生意并不好,五角場店的生意比較好,很多在五角場店的品牌就被要求同樣進駐江橋店,尤其是中小品牌和商戶。
雖然金鷹目前并沒有爆出類似的消息,但熟悉雲、貴、川市場的一位本土企業高管告訴記者,在三線城市,既要面臨本土巨頭的競争,也要面臨全國性更大巨頭的競争,在本省的模式複制到其他區域有可能并不起作用。
在上述高管看來,商源和商品可以複制,但營銷模式和消費者習慣無法複制。比如步步高,在湖南很成功,但是在江西和四川能否做得成功還不好下定論。
據上述高管透露,盤踞四川市場的美好家園此前将四川的模式複制到雲南,但是在四川做得比較成功的模式到了雲南市場卻連續虧損,後來美好家園被大商收購後仍沒有挽回這樣的困局,前一段時間還傳出了雲南的美好家園門店可能被大商賣掉的消息。
失敗者比比皆是
其實,在許多業内人士眼中,金鷹的全國性擴張和三線市場滲透,算是不錯的了,因為比金鷹更不幸運的企業,在外埠區域擴張中失敗的比比皆是。
2012年,廣百股份關閉了在深圳的惟一一家門店,并且成都門店也于2013年初正式關閉。該公司去年6月發布公告稱,武漢門店因經營狀況不如預期,也将關閉。有分析認為,廣百股份将逐漸回歸本埠市場。
而成立19年的深圳老牌百貨——歲寶百貨雖然加速了擴張步伐,并走向湖南等外埠市場,卻因開店速度過快遭遇連年虧損。
快速開店并沒有錯,隻是誰也沒有預料到,随着二三線土地溢價逐漸減少,商業地産的泡沫也逐漸顯現。以蘇州市為例,2013年以來,在蘇州市中心城區新建的20家購物中心中,有近半數經營情況不理想,不少商業項目“有場無市”,少部分還無法開業。
這也是很多區域百貨甚至全國性零售企業在擴張時遇到的問題。
然而,在市場的另一端,消費者的方向也早已變了。
“上海好多高端百貨直接變成試衣間了,目前商品的地域化差異越來越不明顯,現在香港都沒人去了,不要說上海了。”周征南告訴記者,以前買東西他還會特意去一趟徐家彙,現在基本上就是網購,說消費者越來越懶也好,還是消費輻射距離越來越近也好,在其看來,百貨購物中心化并不能解決消費者習慣問題。
所以,偏安一隅不再是區域百貨零售商的生存法則,他們必須直面新一輪的挑戰。
例如,金鷹商貿在現有大部分門店中,持續引進餐飲、休閑、娛樂等多功能全生活業态,以豐富顧客的消費體驗,幫助增加門店客流及延長顧客的停駐時間,進而帶動門店經營業績的整體提升。
不過,要想打破拓展瓶頸,區域零售商需要努力的可能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