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必背古詩詞小學解析

必背古詩詞小學解析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7 19:45:48


幸運52》一期節目,主持人問參賽選手李白的《将進酒》的“将”字怎樣念,結果選手讀成了“jiāng”,其實《将進酒》是漢樂府舊題,“将”字應念“qiāng”,是“請、請求”的意思。
不光是這個“将”字,在古詩中還有很多字也是很容易念錯的。

必背古詩詞小學解析(小學古詩詞最易讀錯的45個字)1


1. 扁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唐·李商隐《安定城樓》)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唐·李白《宣城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
這裡的“扁”字應念“piān”,在平水韻中屬下平聲一先韻,是“小”的意思。不能念成“biǎn”。
2. 令
徒令上将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唐·李商隐《籌筆驿》)
這裡的“令”字應念“líng”,在平水韻中屬下平聲八庚韻,是“使”的意思。不能念成“lìng”。
3. 勝
園林才有熱,夏淺更勝春(南朝·陳徐陵《侍宴》)玉山朝翠步無塵,楚腰如柳不勝春。(唐·楊炎《贈元載歌妓》)抱琴花月不勝春,獨奏相思淚滿巾。(唐·趙嘏《聽琴》)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霜降紅梨熟,柔柯已不勝。(宋·蘇轼《梨》)
這裡的“勝”字應念“shēng”,在平水韻中屬下平聲十蒸韻。“勝”字在平水韻中分屬蒸韻和去聲二十五徑韻,音不同意義相同。現代漢語中隻有“shèng”的讀音。
4. 憑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幹。(唐·杜牧《初冬夜飲》)樓上有愁春不成,小桃風雪憑闌幹。(唐·唐彥謙《春早落英》)
這裡的“憑”應念“bìn”,在平水韻中屬去聲二十五徑韻。“憑”字在平水韻中分屬蒸韻和去聲二十五徑韻,音不同意義相同。現在漢語中隻有“píng”的讀音。
5. 契
契闊阻風期,荏苒成雨别。(唐·獨孤及 《海上寄蕭立》)
這裡的“契”字念“qiè”,是“久别”的意思,不能念成“qì”。

必背古詩詞小學解析(小學古詩詞最易讀錯的45個字)2


6. 阿
玉桃偷得憐方朔,金屋修成貯阿嬌。(唐·李商隐《茂陵》)
這裡的“阿”字念“wù”,不能念成“ā”或“ē”。
7. 并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唐·劉皂《旅次朔方》一說賈島作)
這裡的“并”字念“bīng”,不能念成“bìng”。
8. 跳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一笑五雲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經秋。(唐·杜牧《寄浙東韓八評事》)
這裡的“跳”字念“tiáo”,不能念成“tiào”。
9. 潦
蟬聲不斷草堂靜,潦水已歸村路通。(南宋·陸遊《龜堂》)
這裡的“潦”字念“lǎo”,是“大雨水,雨後積水”的意思。不能念成“liáo”。
10. 從
香雲雙飐玉蟬輕,侍從君王苑裡行。(唐·和凝《宮詞百首》)
這裡的“從”字念“zhòng”,不能念成“cóng”。

必背古詩詞小學解析(小學古詩詞最易讀錯的45個字)3


11. 泥
愁腸泥酒人千裡,淚眼倚樓天四垂。(唐·韓偓《有憶》)失卻少年無覓處,泥他湖水欲何為。(唐·白居易《湖中自照》)
這裡的“泥”字念“nì”,不能念成“ní”。
12. 思
身坐衆香國,蒲團詩思新。(唐·殷堯藩《過友人幽居》)料得昔人意,平生詩思殘。(唐·張祜《題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這裡的“思”字念“sì”,不能念成“sī”。
13. 要
憶昨相逢論久要,顧君哂我輕常調。(唐高适《留别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遺草一函歸太史,旅墳三尺近要離。(唐劉禹錫《哭呂衡州,時予方谪居》)
這裡的“要”字念“yāo”,不能念成“yào”。
14. 醒
表示醒了酒、清醒的意思念平聲。如屈原的“衆人皆醉我獨醒,舉世俱濁我獨清”,“醒”、“清”同為平聲,故可葉韻。張羽詩:曉風殘月酒醒遲。這個地方的“醒”字隻能念平聲,否則就出律了。
15. 播
播念去聲,而不像今天念平聲。如陳政詩:“清風久播馳”,播字位是仄聲才合律。


16. 數
表示動詞的數,音“首”,上聲,如清朝方坦庵《思歸》“老妻書至勸歸家,為數鄉園樂事賒”。
表示屢次之意,音“碩”,入聲。如《唐書•韓愈傳》“既高才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喻”。
17. 那
一音“挪”,陽平聲,如刹那:梅蘭芳《霸王别姬》唱詞:“自古常言不欺我,成敗興亡一刹那”,“那”音“挪”,故與“我”字同轍,古人均念“刹挪”,因是梵語音譯,今天注音“刹那”,是錯誤的。
又如“那堪”: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音“耐”,通“奈”,如納蘭詞:“無那塵緣容易絕”。
18. 治
動詞治作平聲,音“持”,如治國平天下。又如李商隐《韓碑》:“長繩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19. 浪
連綿疊字浪浪,讀陽平聲。如蘇轼《詠史詩》:“獨掩陳編吊興廢,窗前山雨夜浪浪。”本人詩:宜攜好枕涕浪浪。又在“淋浪”一詞中也讀陽平。“滄浪”亦讀平聲。故《滄浪詩話》不能讀成滄làng詩話。
20. 漫
連綿疊字漫漫,讀陽平聲。如“故園東望路漫漫”。

必背古詩詞小學解析(小學古詩詞最易讀錯的45個字)4


21. 吹
名詞作去聲。如玉吹、涼吹、歌吹。如“歌吹是揚州”。如念平聲,便不合律。
22. 當
當作、隻當,讀去聲。如蕭公權先生詠楊花詞:人間不當花看。
23. 看
一般讀作平聲。如“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看音刊,如果是去聲,就不押韻了。
24. 它
音“拖”。第三人稱代詞。如王國維詩:“高岸為谷谷為阿,将由人事匪有它。”“阿”音ē,是山阿之意,與它葉韻。
25. 教
表示使令之意隻讀平聲。

必背古詩詞小學解析(小學古詩詞最易讀錯的45個字)5


26. 反
平反,讀平聲,翻案糾正。如陸遊《書戒》詩:“有過尚當贳,況可使煩冤。出仕推此心,所樂在平反。”“冤”、“反”同是平聲,故可葉韻。
27. 遲
等待之意,去聲。如嚴維《九日登高》詩:遲客高齋瞰浙江。我在高齋中等待客人,閑得無聊,所以下瞰浙江。
28. 燒
名詞讀去聲。如野燒、春燒、燒痕。嚴維《荊溪館》詩“野燒明山郭,寒更出縣樓。”燒字位隻能是仄聲才合律。
29. 尚
尚書之尚,陽平聲。音裳。
30. 疏
詞,奏疏,讀去聲,如老杜:匡衡抗疏功名薄。


31. 拚
動詞,舍棄,音“潘”。如“願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如按今音,就不押韻了。
31. 準
名字音拙,入聲。如老杜詩:高帝子孫盡龍準。
32. 使
名詞,使者,念去聲。
33. 比
臯比之比,應讀平聲。岑安卿詩“曉日臯比暖,薰風绛帳涼”。比字位隻能是平聲。
34. 謎
謎,詩中念去聲。張籍詩:“古鏡銘文淺,神方謎語多”,黃滔詩:“古器岩耕得,神方客謎留”,這兩聯詩中,謎字位按格律都得是仄聲。
35. 思
思在古詩文中,隻要是名字或狀詞,都念去聲,如情思、意思、弦弦掩抑聲聲思、春女思。

必背古詩詞小學解析(小學古詩詞最易讀錯的45個字)6


36. 雍
表示地名的雍州、雍門,均讀上聲。
37. 從
從表示由、自之義念平聲,仄聲有三個意思,讀音各不相同。一音總,意為發髻很高的樣子,《禮記•檀弓》有“爾無從從爾”;二音衆,表示随行之義,如賓從、《詩經•齊風》“其從如雲”,《論語》“從我者其由與”;三音頌,表示同宗,如從祖從父從兄之類。
38. 判
念平聲其實是拚的通假字,如杜甫《曲江對酒》詩“縱飲久判人共棄”。
39. 翰
羽翰之翰念平聲。如孟郊 《出門行》之二:“參辰出沒不相待,我欲橫天無羽翰。”
40. 便
作“安靜”解念平聲。如劉長卿《卧病喜田九見寄》:“不解謝公意,翻令靜者便。”


41. 不
用在句末表示“否”之義,應念平聲,音浮。如樂府《陌上桑》:“甯肯共載不”,劉過《唐多令》:“黃鶴斷矶頭。故人今在不”。順便說一下,今音浮念扶,古音浮歸入下平聲十一尤韻。
42. 任
表示擔當之義,如堪任、難任、力任,念平聲。如賈島《送僧》:“曉了蓮經義,堪任寶蓋迎。”
43. 縱
縱橫之縱,今音去聲,古音平聲。縱橫二字平聲且疊韻。
44. 振
表示整、舉、救之義念平聲。如《詩經》中“振振公族”,又如鳳振、麟振、金聲玉振、蟄蟲始振,白居易《輕肥》:“會n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史記•秦始皇本紀》:“振救黔首”,亦是平聲。
45. 瑩
今音僅有平聲,古音平仄兩讀,而多作上聲。如李紳《望鶴林寺》:“紅照日高殷奪火,紫凝霞曙瑩銷塵。”韋應物《答徐秀才》:“清詩舞豔雪,孤抱瑩玄冰。”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