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地球是一個光滑的球體,在熱力和動力的作用下,地球上存在着“七壓六帶”。春分和秋分時,南北半球的氣壓帶和風帶恰好對稱,其中氣壓帶的中心恰好位于0°、30°、60°和90°:
①赤道低氣壓帶:分布在0°±5°,盛行上升氣流,容易形成對流雨;
②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半球30°±5°,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
③副極地低氣壓帶:南北半球60°±5°,暖空氣爬升;
④極地高氣壓帶:南北半球85°~90°,盛行下沉氣流。
氣壓帶與風帶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随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夏季向北移動5°,冬季則向南移動5°。
相鄰氣壓帶之間為風帶,從赤道向南北兩側,風帶分别為:東北/東南信風帶、盛行西風帶、極地東風帶。風向的判斷可以通過以下3個步驟:①垂直于氣壓帶;②由高壓指向低壓;③北半球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左偏轉。
圖1 氣壓帶與風帶的分布
根據風向的不同,迎着風的一側為山脈的迎風坡,背着風的一側為背風坡。其中迎風坡的空氣“冷濕”(相對于背風坡而言),容易受到地形的擡升,形成地形雨。
①迎風坡。攜帶水汽的風(冷濕)遇到山脈的阻擋,被迫擡升,随着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水汽冷凝,成雲緻雨(地形雨);
②背風坡。風越過山頂後(冷幹),開始下沉,随着海拔的降低氣溫逐漸升高,風越來越溫暖幹燥(暖幹),到達坡腳時,容易帶來森林火災、農作物枯萎等災害。
迎風坡與背風坡,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随着風向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太行山脈,夏季盛行東南季風,因此東坡為迎風坡;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因此西坡為迎風坡。
圖2 地形雨示意圖
圖3 例題
答案:A、D
精講精析:(1)分析降水的成因。①該地區經度為170°,緯度從北向南(從上到下)逐漸增大,因此為南半球,即緯度範圍為42°S~46°S,因此處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風帶;②南半球的盛行西風為西北風,從海洋吹向該島嶼,帶來了大量的水汽;③從等高線分布可以看出,島嶼的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有兩個坡向:西北坡、東南坡,并且海拔較高(尤其是西南部);④盛行西風為西北風,因此恰好該山脈的西北坡為迎風坡,且該山脈西南部的海拔較高,因此容易擡升氣流,形成“地形雨”,因此西南部的降水豐沛。即西南部降水豐沛的主要因素為盛行西風 地形擡升。
(2)分析适宜發展的農業。①從等高線的分布上可以看出,該島嶼地勢起伏較大,僅沿海地區有海拔低于200m的平原分布,耕地面積較少,而遷移農業需要大量的耕地(刀耕火種,燒荒種植,粗放經營),種植園農業也需要大規模的耕地,而且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商品農業;②該地區降水豐沛,但光照不足,不利于農作物的成熟,且耕地面積較小,因此不适宜發展水田農業;③該島嶼四面臨海,終年受盛行西風的影響,降水豐沛,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較小(冬暖夏涼),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長,因此适宜發展畜牧業(受地形影響較小)。
本節例題的解題思路為:分析該地的經緯度位置,分析該地的盛行風向和山脈走向,分析該地的地形和農業類型。有些同學看到降水豐沛,可能就會直接選擇水田農業,往往忽略了地形的影響。在考試中,經常會考查亞洲的季風水田農業,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主要為:
①小農經營。人均耕地較少,大多以家庭為單位種植;
②單位面積産量高,商品率低。精耕細作,稻田的單位面積産量很高,但農民大都留作口糧,出售較少;
③機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較低。田塊支離破碎,各個田塊的面積較小,機械化生産難以開展;
④水利工程量大。季風水田需要足夠的灌溉水,但季風區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季節降水分布不均,水旱災害頻繁,因此需要建設較多的水利工程設施。
圖4 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分布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