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登鹳雀樓古詩

登鹳雀樓古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6 00:09:21

鹳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又名鹳鵲樓,因為經常會有鹳雀栖息在上面而得名。是永濟著名的旅遊景點,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為它留下的詩詞不計其數,特别是王之渙的《登鹳雀樓》最負盛名,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重建後的鹳雀樓,真迹已經在百餘年前被破壞了。

登鹳雀樓古詩(登高眺遠鹳雀樓)1

鹳雀樓始建于北周時期,曆經700餘年,直到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踏入中原,毀滅于戰争,僅剩故址,之後又因為黃河書泛濫,就連故址也找不到了,1992年近百名專家,學者提議重建鹳雀樓,曆經四年,終于于97年在黃河畔破土動工,我們現在見到的鹳雀樓看起來那麼牢固,以為是重修過的,但其實已經是重建了,但是雖然不能親眼見到鹳雀樓,重建後的鹳雀樓依然令人震驚,四周都是平原的黃河沿岸,拔地而起這麼高一座樓卻不顯突兀,很是奇特。

登鹳雀樓古詩(登高眺遠鹳雀樓)2

新建鹳雀樓是目前我國最大的仿唐建築,外觀四檐三層,總高73.9米,總建築面積33206平方米,總重量58000噸,在建築形制上充分體現了唐代風格,這是因為鹳雀樓建于北周而盛于唐。這次恢複,以再現唐代風貌為指導思想。鹳雀樓整個的油漆彩畫,也是國内失傳的唐代彩畫藝術,經過國家文物局的專家多方考察搶救,重新創作設計,所以說,鹳雀樓是目前國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畫藝術恢複的唐代建築。外表經過磨平處理後,進行了油漆彩繪,立刻使該樓變得古典風雅起來,充分達到了“修舊如舊”的藝術效果。為提升文化名樓的文化内涵,增加遊人的參與性和觀賞性。鹳雀樓内部陳設着重以河東文化和黃河文化為主題,充分說明黃河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祥地,華夏民族的先祖在這裡寫下了輝煌曆史,其時代跨越中華上下五千年。其中以硬木彩塑制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圖》再現了盛唐時期蒲州城的繁榮景象,生動有緻,精美逼真。宇文護《築樓戍邊》及王之渙《旗亭畫壁》的故事,采用了歐塑形式表現,高貴典雅。還有以浮雕、壁畫、雕塑等形式表現在中華曆史中具有代表的舜帝、禹帝、關公、柳宗元、司馬光等人物故事和傳說。同時,還有反映河東人民勤勞智慧和豐富的民間工藝的制鹽、冶鐵、養蠶、剪紙、年畫、社火等,這些都充分再現了悠久的華夏文明。

登鹳雀樓古詩(登高眺遠鹳雀樓)3

鹳雀樓附近的風景十分美麗,站在樓頂可以一眼看到黃河,樓内也有許多黃河流域的文化遺産,特别是夕陽下的鹳雀樓,真的有那種“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感覺。詩因樓作,樓因詩名。滕王閣因王勃而出名,嶽陽樓因範仲淹而不朽,黃鶴樓因崔灏、李白而名揚天下,鹳雀樓也因王之渙而名留千古。其中王之煥《登鹳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堪稱千古絕唱,流傳于海内外。其實有關于鹳雀樓的詩句不在少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感受古代的文人墨客對于鹳雀樓的贊歎。

登鹳雀樓古詩(登高眺遠鹳雀樓)4

唐·暢當《登鹳雀樓》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登鹳雀樓古詩(登高眺遠鹳雀樓)5

唐·馬戴《鹳雀樓晴望》

堯女西樓望,人懷太古時。海波通禹鑿,山木閉虞祠。鳥道殘虹挂,龍潭返照移。行雲如可馭,萬裡赴行期。

唐·司馬紮《登河中鹳雀樓》

樓中見千裡,樓影入通津。煙樹遙分陝,山河曲向秦。興亡留白日,今古共紅塵。鹳雀飛何處?城隅草自春。

唐•張喬《題河中鹳雀樓》

高樓懷古動悲歌,鹳雀今無野燕過。樹隔五陵秋色早,水連三晉夕陽多。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十載重來值搖落,天涯歸計欲如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