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闌夕,作者 | 陸離,監制 | 闌夕
最近,關于飛書和釘釘的話題很火。
或許是因為職場社區對飛書的評價普遍很高,不乏認為使用體驗在國内屬于獨一檔的聲音,有一類觀點得到了不少認可:
“飛書強調員工協同作業,釘釘滿足了老闆管理員工的需求”、“飛書更先進,但不适合大多數傳統企業”。
這是從産品功能角度出發,點出了兩者相比,飛書服務企業員工,釘釘更能取悅老闆——ToB産品的采買決定權在老闆手中——最終造成了釘釘活躍用戶遠多于飛書的局面。
凡事總要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順着對上述觀點的探讨,我們和幾位先後使用過飛書與釘釘的職場人士、産品經理聊了聊,得出了一些不一樣的結論。
01 管理、協作都在抓,兩者功能趨同
不妨先說結論,飛書和釘釘在快速相互學習、補足,兩者在功能層面早已高度相仿。
在“飛書強調員工協同作業,釘釘滿足了老闆管理員工的需求”這個觀點下,有人提到了這樣一件事:
釘釘為什麼很容易打動大部分老闆?因為釘釘最開始核心推的功能,都不是協作功能,而是管理功能。能軟件裡Ding一下,能短信Ding一下,還能電話Ding一下,再加上打卡,就是老闆能快速理解的價值。
也有不少認同這個觀點的聲音,在對比飛書和釘釘的産品功能時指出,“飛書缺乏客戶管理、對外溝通、聊天管理”等屬于“企業管理”範疇的功能。
但其實,這些都已經是老黃曆了。
比如釘釘主推的Ding功能,是當上司有重要消息需要即刻傳達給下屬,通過使用Ding功能,員工可以100%收到消息且必須立即查看。
這是一個重點消息的即時通知功能,本質上在于強化上司對下屬的管理價值,在這方面,飛書早做出了内核相同的“Pin”功能。
再比如,推出飛書的字節跳動公司自身雖然采用的是不打卡上班制度,但是飛書中一直都有“打卡考勤”功能。
還有人事審批、客戶管理、對外溝通、關聯組織...這些“幫助老闆尤其是傳統企業老闆做好管理”的功能,飛書都已經擁有。
還曾有一個網友略帶抱怨的說,釘釘給自己公司定制了一款專屬軟件,從UI到内置有所變化,但和釘釘全面打通,(老闆)強制全體員工使用。
這看似是“阿裡味”的做法,但飛書也早就走上了一樣的“私有化定制加部署”道路,小米、融創等巨頭企業都是飛書在這方面的客戶。
因為字節是一家組織扁平化、強調協作高效、力推OKR的企業,就認為飛書這款産品必然不會搞“老闆強權管理”那一套,這或多或少還是有些想當然了。
所以說“飛書主打員工協作,缺乏企業管理功能,難讨客戶老闆歡心”,一方面是将字節的企業光環過多地投射到了飛書這款産品上,另一方面或許也忽略了飛書對産品功能的補全完善。
反過來也是如此,有人說,自己做播客會經常用到語音轉文字的功能,飛書的“飛書妙記”功能很好用。
其實釘釘通過與達摩院語音實驗室聽悟團隊合作,也打造了一個内核完全一緻、功能高度類似的“釘釘閃記”功能。
此外, 飛書有“飛閱會”,釘釘有“釘閃會”,兩者都是視頻會議解決方案功能;飛書有“飛書妙享”,釘釘有“釘釘閃享”,兩者都是會議共享文檔/知識庫/切換視角功能;飛書有“飛書文檔”,釘釘有“釘釘文檔”,兩者都是團隊協作内容空間共享功能。
......
甚至是被認為“過于先進,不适合很多傳統企業組織”的OKR,釘釘不僅在應用商店中有Tita OKR這樣的第三方開發的OKR系統,自身在基礎版中也早就上線了功能相仿的“釘釘Tower”。
歸根結底,背靠兩大互聯網巨頭,釘釘和飛書的版本功能始終處于快速叠代更新的狀态。
我們看待它們的眼光也需要動态變化,否則認知就難免會出現偏差。
02 飛書為什麼沒能快速逆襲釘釘?
在此基礎上,再來談飛書為什麼沒能快速逆襲釘釘,才更清晰。
首先要承認,兩者誕生之初的主推功能——釘釘主打管理,飛書強調協作——成了貼在産品上的标簽,對市場推廣存在影響,但這并非全部,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很多人忽略的一點是,以正式版論,釘釘在2015年5月就已經推向市場,而飛書雖然誕生于2016年,卻一直都是字節跳動的内部OA産品,直到2019年末才對外開放。
早4年半問世,釘釘具備非常驚人的先發優勢。
在2019年年中的未來組織大會上,釘釘就已經官宣擁有1000萬企業組織和2億注冊用戶。企業客戶們想接觸到飛書,還要等到半年後。
企業服務市場的一大特點是,遷移成本極高。
這讓釘釘的先發優勢超級加倍,後來者想追趕是難上加難。
一方面在于采購成本,它不像C端消費者買衣服、日用品,幾百塊的支出,喜歡就買,不喜歡就退。一個企業決定使用某個企業工具,就要為全體員工采購、培訓,成本重,周期長。
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員工的使用習慣。
像飛書、釘釘這類企業工具功能複雜多樣,更換工具對企業來說也是個麻煩事,要重新培訓員工,更要讓員工重新養成使用習慣,過渡期不會短,在這期間更意味着工作效率的下降。
一位前字節員工告訴我,他現在公司用的是釘釘,對比起來的确飛書的使用體驗更好,但釘釘用順手了,也不錯。
“那些一直在用釘釘、沒接觸過飛書的企業員工,他們已經習慣了釘釘,突然都換用飛書,他們不一定就會覺得飛書更好。”
其次,釘釘在過去幾年裡,先後與浙江、江西等省政府達成合作,推出了“浙政釘”、“贛政通”等省政府數字政務辦公的入口級平台。
這對于釘釘在B端市場的宣傳推廣,起到了無形背書的作用。
試想,在G端市場吃得開,連省政府機關都在用,下面的企業有什麼道理不跟上?
這無論從安全還是其他什麼角度,都消弭了傳統企業老闆的絕大部分擔憂,為他們使用釘釘服下了“定心丸”。
反觀飛書,名聲在外的範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都局限于互聯網、科技行業,互聯網科技巨頭們往往自己就會開發企業OA,阿裡、騰訊自不必說,百度有如流、360有織語等等,剩下由中小互聯網企業組成的市場其實很小。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阿裡從2019年末開始推行雲釘一體化,這為釘釘帶來了大量巨頭企業用戶。
有報道指出,在實施雲釘一體前期,阿裡雲就為釘釘帶來了200多家超大型企業客戶,每家企業規模在萬人以上。
與服務好省政府一樣,獲取頭部客戶也有非常明顯的示範效應。
比如釘釘在和民生證券達成合作後,很自然地和更多金融企業達成了合作。飛書也是如此,在其拿下蔚來、小鵬和理想之後,新能源車企業都會優先考慮飛書。
所以阿裡雲通過引流大企業客戶,助推釘釘在中小企業市場的營銷推廣,成為了後者争奪市場份額的強援。
在這方面,飛書也很難和釘釘競争——字節跳動的雲業務去年年底才上馬,誰送誰一程還說不好。
至此,也就不難理解,不隻在過去,甚至可預見的短期未來,飛書都很難将釘釘掀下王座。
03 寫在最後
當然,對于不少互聯網從業者來說,飛書的使用體驗是實打實的好,甚至可能是目前最好。
但僅從産品功能上看,飛書和釘釘已經差相仿佛,遠談不上質變。
有人用了一個很好的比喻來描述這種差距:
企業在沒用釘釘和用了釘釘之後,可能體驗是有一個飛躍的,但飛書給不了這種飛躍。釘釘就像企業從自行車換上了轎車,再用飛書無非就是一台型号更新的轎車。
體驗固然更好,可絕大多數企業不會頂着巨大的遷移成本改弦更張。
可以,但沒必要。
更早誕生、更早推向市場、更早在各行各業滲透......這才是決定了釘釘與飛書如今近百倍DAU差距的根本原因。
就像德國SAP公司,誕生至今已經50年,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管理軟件供應商,保有超過30%的市場占有率。
沒有颠覆式革新,後來者幾乎不可能完成超車,ToB市場一向如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