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日子的講究和忌諱?農曆五月五日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端午節起源于中國,從漢、魏以來就盛行于各地,又稱端陽節、重午節、五月節、天中節、浴蘭節、女兒節等衆所周知的是,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詩人、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期間家家戶戶還要包粽子扔到江裡面,以防魚蝦吃食屈大夫的身體,由此可見端午是一個相對來說吉祥的紀念先輩的日子,其實在古代早些時候,端午節并不是一個吉祥的日子,而且在這一天出生的孩子也被認為是不吉利,所以也就有了“不舉五日子”的說法,意思是不養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人們為什麼不願意養“五日子”,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挑日子的講究和忌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農曆五月五日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端午節起源于中國,從漢、魏以來就盛行于各地,又稱端陽節、重午節、五月節、天中節、浴蘭節、女兒節等。衆所周知的是,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詩人、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期間家家戶戶還要包粽子扔到江裡面,以防魚蝦吃食屈大夫的身體,由此可見端午是一個相對來說吉祥的紀念先輩的日子,其實在古代早些時候,端午節并不是一個吉祥的日子,而且在這一天出生的孩子也被認為是不吉利,所以也就有了“不舉五日子”的說法,意思是不養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人們為什麼不願意養“五日子”。
毒月惡日在百度上搜索,你會發現端午節這一天被認為是“毒月惡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并出。每逢節氣轉換前後之際,氣場最不穩定,易使人心浮動,官非兇災四起,病菌雜處最易出事,會影響到個人的運程。而又因為五月初五這一天,正好是仲夏時節,天氣濕熱,人就會容易中濕熱之毒,而且很多毒蟲也會開始出沒,還包括各種鬼祟、靈怪之類以及其他種種“不祥”之物。
圖片來源于網絡
端午節有鬼祟出現我們上面說了端午節會有鬼祟出現,其實是在佛教典籍中有記載。端午節這一天,白雲禅師講經,說昔日裡有秀才寫了一篇文章叫《無鬼論》,剛寫完,才放下筆,就有鬼現身挑釁說:“你又能把我怎樣?”白雲禅師當時若見就會學布谷鳥叫。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來,古人認為端午節時會有惡鬼作祟。而在另一本佛經中記載端午時節大鬼拍手小鬼舞,鬼撞桃符神。因此,因為佛教的傳播,古人也就将端午認為是鬼節,而端午節的很多習俗也就是為了對付“百鬼”和“萬病”而生,所以在江淮地區,這一天人們要在家中挂鐘馗像,還要走百病, 以驅邪避毒。而在民間相傳,介之推、伍子胥、屈原等死于五月五日,原因就是因為惡鬼索命,于是,這一天的賽龍舟也演變為迎魂之舟。
不舉五月子《古尊宿語錄》卷27載,舒州龍門佛眼禅師說:“今日端午,世間人釘桃符、書門阃,使萬邪不窺其戶,百鬼不入其門;世間人又使針燒灸,采藥登山,使萬病不幹其體,疫疠不入其身。”
正是因為五月五日為每一年的毒月惡日,這個時間出生的孩子,自然也是命運極惡,男的會克父,女的會克母,所以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不能扶養長大,要不就是丢棄,要不就是讓被人養大,再改出生日子,俗稱“不舉五月子”。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這個說法,我們熟知的西漢權臣王鳳就是因為五月初五出生,父親就不願意養,讓母親抱着丢棄掉,可是母親心疼,偷偷扶養長大了。宋徽宗趙佶也是一樣,沒有在皇宮長大,後來當了皇帝還把自己的生日改成了十月初十。
後來這一說法又繼續演變擴大,出現了“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秃”等說法。意思是五月到任的官員,知道退休都不會被升遷,而五月蓋房子的人,則會變成秃頂。為了破除惡月惡日的不好,所以,人們選擇在這一天,舉行除瘟,驅邪,求吉等儀式和活動,以求能平安度過,特别是有“五月不舉子”的家庭,更是重視這一活動,通常舉辦盛大的儀式來驅除厄運,後來就形成了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并且延續至今。
其實從命理上來看,五月初五出生的人,命運也并不那麼糟糕。易經八卦上說,五月為建午月,在易經的蔔卦上是配合天風的月份,這月出生的人善于交際,在同行及友人之間頗受好評。而這天出生的我們上面提到的有西漢權臣王鳳、宋徽宗趙佶,還有就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東晉大将王鎮惡等,都是很有名氣有才能的人。所以關于“惡月惡日”,“不舉五月子”等說法,也就不攻自破,不過是時代演化而産生的一些民間的陋習。
小編有話說:随着時代的演變,端午節也成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包粽子祭祀屈原豈不是比之前的說法更加有意義,而且人們賽龍舟這些活動都是為了鍛煉身體和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而對于不養“五日子”來說,每個人的人生并不是靠老天爺就決定的,更不是生辰八字不好就能說明這個人不好,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未來的日子過得好不好也要靠個人的努力和奮鬥,哪吒都說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們難道就要妄自菲薄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