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多年來成渝地區唯一一家赴美上市的餐飲企業,它的當家人卻長期隐匿于企業之外。它的門店可以火爆得像“員工食堂”,讓麥當勞、肯德基等同城對手相形見绌。它偏居西南市場,卻發展成為了中國最大的中式快餐品牌。海納亞洲左右護航,紅杉資本退出後再度押注,它就是鄉村基。隻是,這個品牌增長的背後到底存在着怎樣的底層邏輯?中式快餐發展的25年裡,模式在如何叠代,商業在如何進化?近日,《新商業要參》采訪鄉村基,為您帶來一部中式快餐發展史。以下,enjoy:
文|黃曉軍
來源|新商業要參(ID:xinshangye2016)
封面圖|網絡
1995年底,麥當勞落戶南京夫子廟。人們原以為它将與馬路對面的肯德基,打一場遭遇戰。誰知,半路殺出了一支“地方軍”。
夫子廟一帶的“六鳳居”“永和園”等傳統餐飲,模仿洋快餐改進就餐環境,很快就赢回了中國百姓的光顧。[1]
周邊一度買賣興隆的幾家洋快餐店,開始改賣面條,甚至幹脆改做了服裝生意。
同期,全國快餐業研讨會迎來了100多位專家學者。他們在私下探讨業内熱議話題,“世界中國烹饪聯合會”将促進中式快餐業的發展,列為了21世紀六大主要奮鬥目标之一。[2]
中式快餐業在這一年崛起。
當年,中國快餐業網點已發展到28萬家,專業快餐公司400個,加盟連鎖店超過2000家,快餐年營業額達300億元,約占餐飲業營業總額的1/4。
美國食品工業協會國際部的調研更是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有潛力的快餐市場,每天約有2億人要吃一次快餐。
看到這份報告後,肯德基和麥當勞開始在中國市場加速開店。到次年6月,肯德基第100家店就在北京落地了。
這段時間裡,喬赢在河南開出了中式快餐連鎖紅高粱,蔡達标在廣東創辦了真功夫,潘蔚也在香港搞起了味千拉面。[3]
在重慶解放碑的群鷹廣場,加州牛肉面館的經理李紅離職,開了第一家“鄉村雞”(後更名“鄉村基”),主要業務則是模仿洋快餐,銷售炸雞、漢堡、薯條等。
▧2005年禽流感肆虐,為了規避風險,李紅決定換标,鄉村雞将“雞”改為“基”,圖/網絡
中國快餐的西式影子
1995年那場研讨會,讨論的主題是“中式快餐标準化”。
當時會上有人表示:世界上任何一家麥當勞快餐店,它所提供的服務、儀器質量都是一緻的。洋快餐在制作過程中,所有的環節都是統一标準,連原料供應也一樣。
盡管說這話的人,可能并沒有去過幾家麥當勞。
但事實如此,中式快餐絕大多數仍沿襲古老的明堂亮竈、勺飛鍋舞的操作方式。成千上萬小店鋪,用手工制作名稱相同的快餐食品,質量不統一、價格不統一、服務不統一。
“統一”是快餐最重要的标志。
國内率先做到統一的,是在107國道旁開蒸品店的蔡達标。1997年,蔡達标的真功夫研發出了一款電腦程控蒸汽櫃。各個門店都能用蒸汽櫃,在相同的時間做出一樣的套餐。[4]
“蒸”出來的真功夫,快速将門店做到100家、300家、600家。
可惜的是,中國八大菜系中适合“蒸”的并不多。鄉村基主打的川渝菜,依舊需要熱鍋熱竈、現炒現吃。
如何将川菜快餐也做到标準化?
正好麥當勞1997年進入重慶,有傳言稱,李紅為此曾化名到麥當勞門店打工“偷師”。從後來的表現來看,李紅帶回來的,是轉型中式快餐的決心。
李紅說,“麥當勞和肯德基開始進入重慶,我們再做炸雞這些就沒有優勢,做得再好也好不過洋快餐。”
那段時間,鄉村基開始轉變,門店雖然和麥當勞一樣設置了兒童遊戲區,但銷售薯條炸雞之外,還有面條套飯。
鄉村基突然四不像,變成了“鄉村肯德基”。
連鎖餐飲專家陳奇文曾表示,中國快餐品牌80%都帶有濃重的西式影子。[5]鄉村基真正甩掉這個影子,是在中式快餐的标準化和中餐特色味道上取得平衡後。
李紅開始在中式快餐裡也推行中央廚房模式。還不足10家店時,鄉村基各門店之間的連接樞紐就是中央廚房。
當時,李紅把老廚師做調料、半成品的操作流程制作成冊,将流程拆解、标準化,再交給中央廚房。當中央廚房加工好之後,在配送到各個餐廳,由門店的大廚進行傳統家庭做法的熱鍋現炒。
後來,這種标準化的流程開始越加細化。在《商界在線-天天直播》的視頻采訪中,李紅就提到:“鄉村基有一個産品開發部,它不僅僅負責新産品的研發,更重要的是制定标準。”
為了保證米飯可口,研發部選擇了不同區域的優質大米進行實驗,包括洗幾次、浸泡多長時間、多少壓力蒸多長時間都詳加對比,最後選定了東北大米。
而在東北大米中,鄉村基再次對比了不下5個品種。
菜品也是一樣。具體到每一塊原料如何處理、切成什麼形狀、多大尺寸。據悉,鄉村基每種菜品都有明确的配料表,材料的重量規定全部精确到克,隻允許有2%的誤差範圍。
為了便于操作,研發部的人除了定好标準,還專門畫出了操作流程圖,剩下的就是培訓和執行。
培訓是保證标準化執行的重要手段。一般餐飲企業服務員培訓是3個月一輪回,但鄉村基每天早晚都對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員工之間針對每一個具體細節進行學習和糾正。
這些糾正中,就連服務動作都要标準統一。
門店的玻璃在不同天氣應該采取哪種步驟擦洗?店裡的衛生死角應該采用哪種姿勢清掃、手臂應該彎曲多少角度才能省時省力,甚至廚房不鏽鋼案闆中的殘垢應該如何用牙簽剔除……
這些都有相關标準。
▧有報道稱,麥當勞、肯德基的人流有限,鄉村基的生意卻火爆得像“單位食堂”,圖/Makevi
抄底2008到挺進紐交所
這些标準和培訓,最後會得到的怎樣的執行呢?
以2006年末的一名清潔員為例。重慶寒冬時節,店内外溫差明顯,站在梯子上擦玻璃的清潔員,并未留意自己手印夾雜着水蒸氣留在了玻璃上。等發現時,她已離玻璃很遠了。
但清潔員很快又跑了回來。她重新搬來梯子,迅速将水印抹去。
這是龔挺親眼所見,後者是海納亞洲創投基金實際掌舵人。龔挺說,水印本會自己慢慢消失,但這足以體現出員工的恪守本分。
本來是要去看小天鵝火鍋的龔挺,打算見見這家店的老闆。
盡管靠投資BVI、如家等企業而知名,但李紅對于海納亞洲并不感興趣。在本土創投異軍突起的那幾年,很少有企業能像鄉村基那樣,投資人接二連三發郵件,老闆卻愛理不理。
轉折點在2007年6月,海納亞洲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了重慶小天鵝火鍋後,李紅打電話給龔挺,稱希望交流一下VC的邏輯。
聊着聊着,兩人敲定了一筆投資。2007年11月,紅杉資本和海納亞洲又在重慶發生一筆投資,金額2000萬美元,标的則是鄉村基。
于鄉村基而言,這是一場過于合時宜的融資。次年3月之後,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購、雷曼破産、美聯儲降息至0.25%、英國央行降息至0.25%……
全球企業發展陷入流動性問題,資金難、擴張更難。紅杉資本沈南鵬看到此景,曾向李紅提出建議,大緻是“保守發展,修煉内功”。
顯然,李紅并沒有聽這個“中國投資教父”“中國風投第一人”的建議。在她看來,危急關頭可能拼的就是前些年修煉好的内功。
才拿到2000萬美元的鄉村基,看着一降再降的門店租金,開始逆勢抄底。2008年,鄉村基直營門店增開30多家。而再此之前,鄉村家開10家店就用了整整10年。
這是一場梭哈式的賭博,很難想象賭桌上坐着的是一個剛滿40歲的女人。
據媒體報道,當時沃爾瑪、華聯超市、家樂福、重慶百貨、新世紀的争相邀請鄉村基加入合作,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也為争奪其供貨權不惜成本。财報數據顯示,鄉村基2008年,營收2.31億,同比增長524%;2009年營收4.94億,同比增長214%。
2010年,這個品牌更是成為了中國第一個走進美國紐約交易所中式快餐品牌,其每股16.5美元的價格定價,超額認購近30倍。開盤後,該股繼續上揚,首日漲幅高達47.27%。
而當時,鄉村基門店不過100多家。
▧鄉村基登陸紐交所,圖/鄉村基官網
初探全國化市場碰壁
上市之後的鄉村基不再是一個偏安西南的餐飲店,而成為了一家放大鏡下的公衆公司。
那可能是李紅不願提及的幾年,但也是鄉村基真正走向現代化企業管理的幾年。
上市次年,全球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快餐巨頭骨湯、豆漿勾兌事件曝光;餐飲業1噸成本僅300元“地溝油”被捅出;毒花椒、黑心烤鴨、香精包子等接連出現……
消費者開始不敢在外面吃飯了。
為了全力挽回消費者的信任,鄉村基年底啟動了“透明廚房”的改造,即在廚房安裝攝像頭,而顯示器終端則位于前廳,消費者可以随時監控到後廚的一舉一動,以此保障食品安全。
此外,其餐廳後廚還不定時邀請消費者參觀。這樣的廚房透明化管理,一直延續至今。
▧鄉村基邀請消費者參觀後廚,圖/微博@Areeyuu
行業式微之下,鄉村基在這一年虧損了700萬,快餐的發展方向也開始對調。
最明顯的是,兩大洋快餐巨頭麥當勞、肯德基熱衷于本土化。肯德基先賣油條、燒餅和米飯,麥當勞更是推出了中式新品五色嫩雞菠菜卷和五色至牛菠菜卷。
市場現象告訴我們,中國消費者對于中式快餐的認可度在逐漸提升。
趁勢直追,鄉村基走出川渝,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動作頻頻。到2012年,鄉村基在北京市場最多曾開設北京站、歡樂谷、北新橋等6家門店,而在上海最多曾開設金橋易初、長江西路等9家門店。
回想到5年前,李紅與紅杉資本、海納亞洲簽投資協議時,他們就是打算将鄉村基打造成為中式快餐第一品牌。實現這一目标的捷徑,當然就是全國化。
總體計算,2010-2012年間,新開門店分别為51家、72家,68家。與當時全國256家門店相比,其“3年内新店”占比達到了75%。
從财務模式上看,這勢必拉低鄉村基的店均應收、利潤等各項指标,租金成本也會持續走高。而當這些數據反映在資本市場,得到的唯一反饋就是——股價下滑。
到2013年4月,鄉村基無奈宣布關閉已開設在北京、上海的全部門店。時任CFO的趙巨濤表示,公司策略調整,暫緩一線城市擴張,未來兩三年之内,鄉村基深耕鞏固川渝市場,外溢西南雲貴、陝湘,考察鄂贛市場潛力。
與之對應的是,2013年鄉村基淨利下滑,隻錄得3960萬元。
一線市場探索失敗,主打川渝菜系的鄉村基陷入瓶頸。2015年底,鄉村基股價從上市當天的26.45美元,下跌到了不到5美元,不及發行價的三分之一。
到2016年1月,李紅以5.23美元/ADS的價格私有化鄉村基,斥資4388萬美元。
其中,紅杉資本退出,每ADS賺得1.90美元,投資收益率57%。而海納中國選擇留在私有化的鄉村基中,繼續戰略投資。
紅杉資本退出了,但沈南鵬可能依舊萦繞在李紅耳畔。“修練内功”,鄉村基需要等待下一個抄底的機會。
中式快餐路在何方
2016年,算不算中式快餐的拐點?從消費者的認知中看,整個中國快餐市場都面臨着種種問題。
經曆了2015年速成雞、福喜事件後,肯德基也出現了一波業績下滑,棒約翰則打算出售其直營的中國業務,百勝首次在中國創立的一個完全本土化的全新品牌東方既白,也撤離了廣州、杭州等重點市場。
這一年,《銷售與市場》《第一财經日報》等媒體以《中式快餐路在何方》發出了多篇報道。
01.行業内第一個争議,竟然是開始對20年前熱議的标準化産生質疑。
中式連鎖快餐品牌72街總裁周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是就曾表示,不能一味标準化。“西式快餐的特點是标準化,但過分強調食品安全就會忽略風味,不好吃,這兩者之間需要取得一個平衡”。
周明口中的“平衡”,在鄉村基那裡叫效率與效果的“雙達标”。這些年,“中央廚房統一制作醬料,配送到店,再通過門店專業廚師現炒”的模式,在鄉村基日漸成熟。
而熱鍋現炒,在中式快餐在“好吃”這個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就“标準化”一事,李紅其實一直保持着“标準與差異并存”的原則。無論與誰交流,李紅都曾直言,不喜歡産品變來變去。
她認為,菜式更換頻繁,會增加廚師在标準化方面的時間成本、降低出餐速度。此外,産品也很難形成壁壘,提起鄉村基,大家會下意識想到鹵肉飯、鐵闆牛排,但如果頻繁叠代,消費者很難形成記憶。
隻是當我們實際探訪鄉村基,你會發現每個門店的産品保持90%的标準化和10%的差異化。25-30個SKU裡,鹵肉飯、酸菜米線等暢銷20年沒變,但每個月也會推出新品。
标準與差異,像極了一套陰陽太極。
02.除了對于标準化的争議,行業開始受到外賣等影響,整個後台運營效率被全面考驗。
中國烹饪協會秘書長馮恩援就指出,中式快餐在“快”字上遭受了沖擊。以前到寫字樓下吃鄉村基也好,吃真功夫也罷,總之相對方面。而今,外賣直達公司,根本就不用下樓。
早在2010年,鄉村基就開通400訂餐電話做外賣。鄉村基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孫劍濤介紹,這期間,鄉村基一個月外賣金額能達到400多萬,并開始建立接近200人的自有物流團隊。
▧鄉村基自有外賣團隊,圖片素材來源網絡
到2015年,電話外賣業績大幅下滑後,他們才開始與美團外賣合作。
隻是這與電話外賣不一樣,在運營過程中,孫劍濤發現外賣銷量與補貼直接挂鈎。一旦補貼停了,業績就下降了。
這顯然不是正常的商業化操作,孫劍濤開始頻繁地自己點外賣找問題。
一次,他點了同一品牌兩家店外賣,一家距離500米,另一家距離1公裡。最後發現1公裡的先送到,500米那家晚20分鐘才送到。
為什麼遠的體驗更好,近的卻沒那麼好?鄉村基一開始設定的外賣配送距離是門店步行5-10分鐘,每個門店做好自己負責範圍的就行,沒有交叉。
但是門店業務真的不能交叉嗎?從顧客角度來看,不管近遠,誰給我體驗更好,我就訂誰的。
從那之後,鄉村基就把商圈就做了交叉,還擴大了距離。他們甚至還增加了二級商圈,由此增加了2元的費用,增加二級商圈之後發現訂單量增漲了80%。
外賣量的增長背後,訂單同步、收銀、進銷存等方面都需要更多的成本去支撐。據介紹,在剛開始與美團合作時,鄉村基收銀每天将外賣單據錄入收銀系統,每張訂單平均耗時45秒,每月要耗費20000人工時,而人工錄入的準确率隻有85%左右。
市場的發展在一步步敦促鄉村基的數字化建設。
2017年,鄉村基開始引進第三方SaaS服務。6個渠道的外賣訂單,可以通過聚合收銀系統直接進入廚房,訂單數據能自動同步到收銀系統、總部運營系統、财務NC系統,不僅節省大量人工,而且訂單差異率小于0.2%。
這套系統,使得收入、支出、庫存數據自動入賬,從原來單一品牌200家門店發展到現在“鄉村基 大米先生”兩個品牌1000家門店,集團财務未增幾人。
截止2018年,鄉村基的人力成本占比一直控制在17%,比行業水平低3-5個百分點。[8]
這一年,全國無人門店概念火爆,鄉村基也順勢推出了多家“智慧無人餐廳”。通過智能自助取餐櫃代替人力,使整個付款、取餐流程不需要人工介入,從進店到取餐不足10秒。
這一模式也進一步将店内的人力成本占比降至10%。
到今年4月,鄉村基SAP系統成功上線。這推動着鄉村基财務系統、供應鍊體系與信息化系統加速實現了一體化,月結時間從8天減少至3天,供應鍊效率提升50%。
那個傳統的小快餐店,已然成為一家數字化企業。
▧鄉村基門店訂餐與服務人員收銀場景,圖/網絡
鄉村基二次抄底?
2010年前,如果說鄉村基隻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打造标準化。
2020年前,如果說鄉村基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系統能力精細化、數字化。
如果我們相信“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那麼鄉村基的下一步可能就是“再迎接一次資本,再實現一次抄底。”
巧合的是,資本已來。6月,36氪重慶頻道報道,鄉村基獲得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數億元人民币投資。若以直營店數和營收計算,鄉村基集團已是中式快餐第一。
實屬沒想到,時隔四年,早已退場的紅杉再度牽手鄉村基。
而這個時機又是那般的巧合。2007年末,紅杉與海納亞洲投資鄉村基,轉眼就迎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實體門店式微、閉店率提升、租金下滑。
2020年的今天,像極了2008年的當日。疫情影響之下,有60000家店鋪在第一季度注銷,中研産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餐飲行業倒閉率超過20%。
《餐飲新紀元》曾報道,30平米的“阿G鍋盔”店鋪,于2019年1月投資30萬開設,1年之後,這家店降至1萬元才有人接盤。
CBRE世邦魏理仕數據也顯示,2020年二季度北京購物中心空置率整體環比上升1.3%-8.6%。其中,餐飲和快時尚品牌關店較多,預計未來娛樂、兒童業态關店現象将進一步顯現。
在空置上升的壓力下,購物中心首層平均租金環比下降1.6%,大約為每天每平方米36.9元,未來仍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
鄉村基會不會像2008年那樣抄底?采訪時李紅身在海外,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沒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隻是在獲得紅杉新一輪融資時,李紅表示:“危機關頭企業拼的是内功,這對我們是考驗也是自我升級的機會,抗住階段性的考驗,放眼未來就是廣闊的市場機會。我們既為當下努力,更要為未來做準備。”
鄉村基官方直接點明:“在完成本輪融資後,公司會繼續擴大門店規模,并在上遊供應鍊及信息化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繼續擴大門店規模”還是放在了最前面。再此之前的2020年2月,鄉村基門店數突破1000家。4月,鄉村基宣布,啟動川渝地區的尋鋪計劃,主要針對社區門店。
抄底似乎早已啟動。
[1] 于志林.幾度沉浮的中國快餐業[J].科技智囊,1996(05),53-55
[2] 吳本.快餐業在中國的興起及其前景初探.[J].旅遊研究與實踐. 1996(02),16-19
[3] 周雲成,樊力.鄉村基:一個女人的廚房世界觀.[J]商界.2010(12)
[4] 田勇,高菲,周緣水,馬玲.真功夫前董事長蔡達标人生三部曲:創業、離婚、争鬥[J].報林.2011(05),112-113
[5] 齊亞瓊.東山再起,最好學習那隻“雞”[N].河南商報.2010-12-10(B05)
[6] 陳柯.鄉村基快餐回應衛生門 報道有實情也有誤解[N].重慶商報,2011-11-24
[7] 陸琨倩.東方既白悄然撤離廣州 中式快餐路在何方?[N].第一财經日報,2015-12-16
[8] 呂傑.快餐大佬鄉村基,是如何高效管理500家直營門店的?[EB/OL].餐飲老闆内參,2018-01-0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