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内蒙古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文化産業項目策劃》課 突然改變了上課地點,同學們在主講教師的安排下,一起來到美術學院,在該院辦公室馮老師的帶領下,先後參觀了妥木斯工作室主題畫展、工業設計系學生作品展覽、學生教學實踐工作室,同時還随機聆聽、觀摩了美術學院學生上課情況,最後大家來到學院會議室,利用半個小時時間,聽取了美術學院範洪傑和闫靜黎兩位老師關于創意思維、産品設計、内容包裝等方面的精彩分享。
據《文化産業項目策劃》課主講老師介紹,為了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思維,積極适應學校教學改革的新要求,從開學初以來,就在思考如何提高教學效能、如何結合本職工作,通過創新創意讓課堂變得更有吸引力,因此,按照這一思路,就嘗試采用“課堂遷移”模式來挑戰自己此前的課堂教學。“簡單地說,‘課堂遷移’就是從空間變換的角度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也就是讓傳統的教學走出固有的空間,實現‘移步換景’,把課堂搬遷到‘教室’以外的其他空間,主動尋找與本專業相關領域的教學單位,努力從那裡汲取更豐富的營養。”“當前,教學改革的最大困惑是學生的課堂沒有真正解放,如果隻在傳統意義上的‘教室’裡談改革,不讓學生走出去,見識更多老師的思想、更多學生的思想,那麼還是無法擺脫空間的束縛。”該負責人如是說。
通過首次的“課堂遷移”教學,同學們反響非常強烈,大家一緻表示,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使自己真切地看到相近專業同伴的學習狀态和實踐成果,同時也能近距離聆聽相近專業老師不一樣的教學分享,大家感覺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對于這樣的教學模式,美術學院院長烏力吉教授給予了高度認可,并給予大力支持,他同時希望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範圍内推廣,“其實,美術學院的學生也需要吸收和獲取更加多元的文化,特别是設計類的學生,他們也非常需要曆史文化底蘊的熏陶,隻有這樣,其設計的作品才會有内涵。”烏力吉院長也希望學院學生能夠主動走出去,聆聽曆史文化學院相關老師的“傳道”、“賜教”。
曆史文化學院2014級文化産業管理班的白冬梅同學告訴記者,原本是一堂在班裡啃書的課程,卻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一次“自由”的課堂教學,通過觀摩、聽課、座談,體會非常深刻。“我是第一次來美術學院,也是第一次接受這樣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遠遠超過坐在教室裡死啃書來的更加實際,眼界打開了,啟發也自然多了起來。”她說,對于文化産業的學習,見識真的很重要。“老師打破傳統授課模式,帶領我們走進美術學院,打通了兩個學院間課堂教學的橋梁。”
武智同學說,對于這樣的教學,自己從來也沒有想到,自己好像是登門求學一樣的感覺。“經過本次課程,我深刻感受到了‘走出去’的重要性,這不僅帶動了學院間的交流,更帶動了我們思想的碰撞和對專業認識水平的提升。”
李嘉微同學是通過微信交流的方式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她說:“我一直覺得文化産業管理這個專業應多注重實踐,今天的參觀、聽課、座談使我更堅定了這種想法。可以說此次教學真是給我的大學生活當頭喝棒,這一棒将我從大學舒适的溫床上打醒,開始認真思考我們的專業和未來。”她告訴記者,在這個注重合作共赢的時代,協同創新是多麼重要,當下,大學裡各專業的同學在專業交流方面,相對封閉,所以,建議同學們要有“衆籌”意識,衆籌不一定是籌資,還要籌創意、籌智慧,共同設計活動、共同研發項目。尤其是在上學期間,大學生如果能積極行動起來,主動打通與相關領域同學的專業溝通壁壘,充分利用大學豐富的資源,那麼,一條适合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之路必将鋪設在同學們的面前。
據該專業課老師介紹,接下來,《文化産業項目策劃》課堂教學還将陸續“遷移”到網絡技術學院、雕塑藝術研究院、民族藝術學院、旅遊學院、經濟學院、社會學民俗學學院以及中國少數民族文獻館、内蒙古通史博物館、内蒙古師範大學來喜民具博物館等學院和博物場館進行授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