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ie手法與精益管理的區别

ie手法與精益管理的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16:56:37

ie手法與精益管理的區别(精益學堂全是幹貨)1

常用IE技術的基本概念彙總(一)

術語

定義/計算公式

标準工時/标準時間

在适宜的操作條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練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準作業所需的勞動時間标準時間=正常時間*(1 寬放率)=(觀測時間*評比系數)*(1 寬放率)

工時定額

對某種作業的工時規定一個額度,即使對同一作業,由于用途不同可能有不同量值的定額,如現行定額、計劃定額、目标定額等

标準時間與工時定額的關系

标準時間是制定工作定額的依據、工時定額是标準時間的結果

時間研究

時間研究是一種作業測定技術,旨在決定一位合格、适當、訓練有素的操作者,在标準狀态下,對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時間

時間研究的研究方法

時間研究是用抽樣調查技術來對操作者的作業進行觀測,以決定作業的時間标準

正常時間每一單元的平均操作時間

平均操作時間=Σ(觀測時間值)/ 觀測次數

正常時間=Σ(單元觀測時間X單元評比百分率)/ 觀測次數

寬放時間的種類

私事寬放\疲勞寬放\周期動作寬放時間\幹擾寬放時間\臨時寬放時間\政策寬放時間\程序寬放

寬放率

寬放率(%)=(寬放時間/正常時間) X100%

寬放時間

寬放時間=正常時間X寬放率

标準時間

标準時間=平均操作時間X評比 寬放時間

瓶頸

生産線作業工時最長的工站的标準工時稱之為瓶頸\産出的速度取決于時間最長的工站

實測時間

作業者實際完成的時間

節拍

根據生産計劃所得的一個工程所需的時間

平衡率

生産線各工程工作分割的均衡度,用于衡量流程中各工站節拍符合度的一個綜合比值=Σ(T1 T2 ...... Tk)/Tbottleneck*K

不平衡率

生産線各工程工作分割的不均衡度不平衡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100%

平衡損失

平衡損失=瓶頸工站的實際時間×工站數×FG-正常時間

操作損失

生産中異常及不良造成的損失操作損失=(設定産能-實際産量)?單件标準時間-額外産出工時=不良品損失 計劃外停線(機)工時

總損失

總損失=稼動損失 平衡損失 操作損失

快速切換

通過各種手段,盡可能的縮短作業切換時間,以減少時間浪費,達成提高綜合效益之目的

作業切換時間

是指前一品種加工結束到下一品種加工出良品的這段時間

外部切換時間

不必停機也能進行的切換作業時間

内部切換時間

必須停機才能進行的切換以及為保證質量進行的調整、檢查等占用的切換時間

JIT的基本思想

隻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 的量、生産所需的産品,故又被稱為準時制生産、适時生産方式、廣告牌生産方式

JIT的核心

零庫存和快速應對市場變化

勞動定額的時間構成

勞動定額的時間構成=作業時間 布置工作地時間 休息與生理需要時間 準備與結束時間/批量

平衡率

可供時間:上班時間内,為某産品生産而投入的所有時間可供工時=可供時間 *人數-借出工時

投入工時=可供工時-計劃停線工時

單件成本工費率

稼動率=投入工時/可供工時 *100%

計劃停線工時=計劃停線時間*人數

計劃停線時間=無計劃時間 換線時間 判停時間

設定産能(H) =3600(S)/瓶頸時間(S)

設定産能(班)=投入時間/瓶頸時間(S)

總工時=瓶頸時間*作業人數

實際産量是可供時間内所産出的良品數

人均産能=實際産量/投入時間/人數

單機台産能=實際産量/投入時間/機台數

平衡損失=(總工時-單件标準時間)*設定産能

操作效率=實際産量/設定産能*100%

整體工廠效率(OPE)=平衡率*稼動率*操作效率

平衡損失=(瓶頸*作業人數-單件标準時間)*設定産能

操作損失=(設定産能-實際産量)*單件标準時間-額外産出工時=不良品損失 計劃外停線(機)工時

平均每小時發生費用=單位時間内發生總費用/單位時間内投入工時

平均每件分攤成本=某批産品花費總成本/該批産品總量

成本下降率

Σ[(上期單件成本-本期單件成本)*實際産量]/Σ(上期單件成本*實際産量)*100%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投資額*行業平均盈利率

經營收益=收益-機會成本

所有機器效率=Total S.T*Output/(可利用時間*機台數)

節省成本﹕=(改善前需求工時-改善後需求工時)*工費率

交付周期=∑(CT*批量)

人工利用率 = 人工操作時間*目标産能/工作時間

機器稼動率 = 機器作業時間*目标産能/工作時間

MFG效率=實際産量/除非計劃停機損失後可生産數量

總生産效率=實際産量/可生産數量

常用IE技術的基本概念彙總(二)

術語

定義/計算公式

無效時間

指花費在進行與生産不是有直接關系的活動之時間,如:開會,培訓,消防演習,健康槍查,5S等.

生産

是一切社會組織将它的輸入轉化為輸出的過程,是人們創造物質産品的有組織的活動

時間序列模型

以時間為獨立變量,利用過去需求随時間變化的關系來預測未來的需求

預測監控

通過預測監控來檢驗過去起作用的預測模型是否仍然有效

因果關系模型

利用變量(包括時間,如廣告投入vs銷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一種變量的變化來預測另一種變量的未來變化

CYCLE TIME(C/T)

周期時間

每單位工序中1個循環的作業所需的時間單位工序C/T的和/ 測試次數

TACK TIME(T/T)

節拍時間

制造一件物品時所需要的實際時間作業時間/ 生産數

NECK TIME

整個工序中1個循環作業時間最長的工序時間=最大的CYCLE TIME

RATING

作業按标準方法進行時作業速度的快或慢的程度用數字進行換算的時間很快︰125%;快︰100%;一般︰85%;慢︰60%

淨作業時間

作業按标準方法進行時所需的最少時間CYCLE TIME*RATING(%)

運轉率

生産産品所需的時間及實際生産中所用的時間之比NECK TIME /TACT × 100 %

運轉損失

生産産品所需的時間和實際所用的時間之比(Tact Time-Neck Time)/ TACT TIME× 100 %

平衡損失

作業人員之間由于作業量的不公平導緻的作業要素時間的不均衡程度的比(Neck Time-Cycle Time)/TACT TIME× 100 %

效率損失

按标準方法進行作業時需要的最少時間和與實際作業中所用的時間之差的比(Cycle Time-淨作業時間)/ TACT TIME× 100 %

綜合損耗

損耗的總合計運轉損失+平衡損失+效率損失 hlean

綜合能力

按标準方法進行作業時需要的最少時間和與實際生産所用的時間之差的比淨作業時間/TACT TIME× 100 %

時間觀測法

用秒表觀測分析作業人員的作業時間或設備運轉的方法

防呆法

作業人員或設備上裝上無需小心作業也絕不出錯的防止出錯裝置

生産率

一般用産量對投入的比OUT PUT /IN PUT

工時

人或機器能做的或已做的量用時間來表示

擁有工時

擁有人員的工時擁有人員×正常作業時間

考勤工時

實際上沒投入到作業的工時(缺勤、休假、出差、支持等)相關人員×相關時間

出勤工時

實際投入到作業的人員的工時擁有工時-考勤工時

追加工時

正常出勤工時以外追加作業的工時,即加班,特殊出勤、接受支持等相關人員×相關時間

作業工時

投入到作業中的總工時出勤工時+追加工時

實際生産工時

作業工時中去掉損失工時,實際投入到作業的工時作業工時-損失工時

損失工時

不屬于作業人員責任範圍的損耗工時(會議、教育、早會、待料、材料不良、機械故障、機型變更、不良返工等)相關人員×相關時間

作業工時效率

生産産品所需的時間(标準時間)和實際用的時間之比标準工時/作業工時× 100 %

實際生産工時效率

損失工時以外的純作業時間和實際生産所用的時間之比标準工時/實動工時× 100 %

實際生産率

生産産品所需的時間和純生産所需的時間之比标準工時/實動工時× 100 %

效率管理

為了減少生産要素的損耗,用一線監督人員的指導監督來達到适當地提升并維持作業人員對作業的态度的一種管理模式标準時間/實際時間

PAC (Performance Analysis & Control)

為了能做到隻要作業努力就能提升及維持能力的效率管理模式的一種。作業效率= 标準工時/( 可用工時-損失工時)

IE七大手法

防呆法、防錯法、五五法、動改法、流程法、雙手法、抽查法

現場九大浪費

不良品修正的浪費、制造過多的浪費、庫存過多的浪費、搬運浪費﹑動作浪費、管理浪費、等待浪費、加工過剩的浪費、人員的浪費

解決問題九步驟

1.發掘問題 2.選定題目 3.追查原因 4.分析資料 5.提出辦法 6.選擇對策 7.草拟行動 8.成果比較 9.标準化

稼動率公式

時間稼動率=稼動時間/負荷時間

性能稼動率=性能稼動時間/設備稼動時間=産出産品總數*單件标準工時/設備稼動時間

良品率=産出良品數量/産出産品總數

設備綜合效率=設備時間稼動率*性能稼動率*良品率=價值稼動時間/設備負荷時間=産出良品總數*單件标準工時/設備負荷時間

工業工程

是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設置的一門學科.它綜合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術,以及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對該系統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确定、預測和評價. ----美國 工業工程師學會(AIIE) 1995年

工業工程是對一個組織中人、物料和設備的使用及其費用作詳細分析研究,這種工作由工業工程師完成,目的是使組織能夠提高生産率、利潤率和效率. ----美國 大百科全書 1982年版

工業工程的目标就是設計一個生産系統及該系統的控制方法,使它以最低的成本生産具有特定質量水平的某種或幾種産品,并且這種生産必須是在保證工人和最終用戶的健康和安全的條件下進行. ----著名的工業工程專家 P.希克斯 (PHILIP E. HICKS)

工業工程的發展曆程 :

1. 科學管理時代 ( 本世紀初 ~ 30年代中期) 2. 工業工程時代 (20年代後期~現在) 3. 運籌學 Operations Research (40年代中期~70年代) 4. 工業與系統工程 System Engineering (70年代 ~ 現在 ~ 未來)

工業工程的功能

1. 規劃 2. 設計 3. 評價 4. 創新

現代工業工程的發展趨勢 :

1. 研究對象和應用範圍擴大到系統整體;

2. 采用計算器和管理信息系統(MIS)為支撐條件;

3. 重點轉向集成制造;

4. 突出研究生産率和質量;

5. 探索有關新理論,發展新方法.

IE的目标

提高生産力和效益,降低成本,保證質量和安全,獲取多方面的綜合效益.

IE的範疇

1.工業心理 : 訓練、人體工學.

2.作業研究: 方法研究、産品評價、作業衡量、組織學.

3.計劃及控制: 要徑分析、作業研究、質量管制.

4.物料搬運:自動運輸、包裝.

IE的意識

1.成本和效益意識.

2.問題和改善意識.

3.工作簡化和标準化意識.

4.全局和整體意識.

5.以人為中心的意識.

IE常用技術

1.工作研究.

2.生産計劃與控制.

3.設施規劃與設計.

4.質量控制與可靠性技術.

5.工程經濟.

6.工效學.

7.組織行為學.

8.集成信息系統.

作業測定:

一.直接法:

1.秒表測時法:測定結果受作業者、測定者的因素影響較大. 2.工作抽樣法.

二.合成法.

1.預定時間标準法. 2.标準數據法.

工 時 演 算 :

總投入工時=人數*上班時間 ( 人數*加班時間)

總實際用時 = 總投入工時 - 總損失工時

産出工時 = 标準工時*實際産量/60 (換算成分鐘)

工作效率 = 總産出工時 / 總實際用時

工時損失率 = 總損失工時 / 總投入工時

生産總效率

綜合效率=各産品實際總産出良品工時/周(月)機台負荷時間(Hour) *100%

産能利用率

産能利用率=實際産出/工廠最大産能*100%

Cassette需求

Cassette需求=各站正常WIP需求+在制過程時間/産出頻率

制造成本計算

單片制造成本=制造總成本/标準産品總産出數

1 制造總成本=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

1.1 固定成本=機器成本折舊+建築折舊+無塵室折舊+相關耐用設備折舊

1.2 變動成本=水、電、氣+耗材+直接人力+簡接人力+管理費用+其它變動費用

1.2.1各工段水的費用=工廠總的水的費用*(本工段水的總流速/工廠總的水流速)

1.2.1.1各工作站的水的費用=本工段水的費用*(本工作站的水流速/本工段的水流速)

1.2.2 工段電的費用=工廠總的電的費用*(本工段電功率/工廠總的電功率)

1.2.2.1各工作站的電的費用=本工段水的費用*(本工作站的電功率/本工段的電功率)

1.2.3各工段氮氣的費用=工廠總的氮氣的費用*(本工段氮氣總流速/工廠總的氮氣流速)

1.2.3.1各工作站的氮氣的費用=本工段氮氣費用*(本工作站的氮氣流速/本工段的氮氣流速)

1.2.4各段耗材費用=工廠總耗材費用平均分到各段

1.2.4.1各站耗材費用=工廠總各段耗材費用平均分到各工站

1.2.5 各工段直接人力費用=各工段的直接人力數/工廠總的人力數據*工廠直接人力總費用

1.2.5.1各工站直接人力費用=各工站直接人力數/本工段直接人力數*本工段直接人力費用

1.2.5.2各工段簡接人力費用=各工段簡接人力數/工廠簡接人力總數*工廠簡接人力總費用

1.2.6各工段管理費用及其它變動費用=工廠管理費用平均分攤到各工段

1.2.6.1各工站管理費用及其它變動動費用=工廠管理費用及其它變動費用平均分攤到各工站

2标準産品總産出數=标準産品産出數+其它産品折為标準産品的産出數

2.1其它産品折為标準産品的産出數=其它産品實際産出數*其它産品之标準工時标準産品之标準工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