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心浮氣躁難成大事

心浮氣躁難成大事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6 15:13:04

心浮氣躁難成大事(大學心浮氣必躁)1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句話出自《禮記·大學》,《大學》是儒家思想的經典代表作之一,是北宋的程颢、程頤兄弟二人從《禮記》中整理出來的,按照需要編成章句,後經朱熹賦予《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解,統稱為“四書”。

這段話實際上是要描述一個有智慧的人要實現人生目标需要完成的一個完整的思維運作模式,即:止——定——靜——安——慮——得,這個過程具有嚴密的邏輯順序。

“知止而後有定”,就是說,明白自己要奮鬥的目标,才可以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品質。所謂的“止”就是至善所在。

“定而後能靜”,意思是隻有具備了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品質,才可以為人處世沉穩睿智,關鍵時候保持冷靜,這個“靜”關鍵是心靜,不胡思亂想。

“靜而後能安”,隻有保持鎮靜沉穩、不浮不躁才能夠心安。

“安而後能慮”,心安才能夠考慮問題全面細緻、嚴密精祥。

“慮而後能得”,考慮問題精審周祥才能夠辦成大事。就是“得其所止”,意思是實現目标關鍵是“止”。

心浮氣躁難成大事(大學心浮氣必躁)2

有的人在學習中,怎麼學也學不會,很重要的原因是心性浮躁,在學習中不能沉住氣,謙虛深研,勇于實踐,所以就沒有很大收獲。

有的人在工作中,被領導批評就會和領導翻臉,這樣的人沒有定力,心浮氣躁是緻命硬傷,這樣的人通常不會有什麼大的出息。

心浮氣躁的人心胸必然狹隘,心胸狹隘就不成大事,所以我們要避免成為這樣的人,要善于改正自己的不良思維模式,叫“止”,不改正自己,就不會有真正的“得”,就不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有的人在生活中,常常處理不好和朋友、親人、同事之間的關系,通常也是由于地位觀和利益觀不正确,從而心浮氣躁,沒有智慧,進而導緻社交失敗等等系列連鎖失敗。

心浮氣躁難成大事(大學心浮氣必躁)3

由此可見“靜”的相反一面就是焦慮不安。“安”的相反一面就是躁動不定,所以說“心浮氣必躁,氣躁則神難凝”,還有的人抖腿、喜歡聽狂躁音樂、坐不住、靜不下來、話多等等行為問題,都會導緻人生處處蘊藏敗筆,可能在重要場合就會大煞風景,令自己莫名其妙的無地自容。

無論是誰,浮躁,表面看是一種不良的習慣,可是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實際上這種浮躁是為人的一種不良品性、不良作風,很多人沉迷在“面子工程”裡,其不知這樣的結局是換來半途而廢、虎頭蛇尾的“爛攤子”。

心浮氣躁難成大事(大學心浮氣必躁)4

所以說,浮躁惡習要不得,它帶來的惡果不僅是自己的人生不成大事,而且禍國殃民、贻害無窮,有智慧的人認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必會痛改前非。

講到底,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人還是虛榮心太重,執着于虛名而難以踏實,這樣的人如果做官就很可怕,常會不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遠見,更不能謀略事業,策劃人生,最終不成大器。

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保持清醒,做一切事情之前,先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它是人生的綱領,也是人生的總開關,心量大至寰宇,智慧必然無窮,福氣一定多多,成功也就無限。

如此,我們隻有在實踐中保持堅守為人的基本操守和行業的道德準則,才能做得到靜心思考、反觀心念、冷靜做人、沉穩處世、砥砺意志、堅毅奮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