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幹玎竹
編輯 | 袁月
很多人都很熟悉牙龈出血、牙龈腫痛的感覺,往往不以為意,不就是上火了嘛。到底什麼是“上火”,對身體有哪些影響,能不能預防呢?搜狐健康采訪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預防綜合科連璐雅、朱海華醫生。
連璐雅、朱海華指出,“上火”隻是不懂醫學的人給口腔狀況異常找的普适性理由,正如大部分老年人認為牙齒松動是年齡增長後的必然結果。殊不知,兩者都源于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口腔衛生不良。
我們熟知的“上火”,在醫學上所對應的疾病名稱叫“牙龈炎”和“牙周炎”。牙龈炎是病變隻局限在牙龈的炎症,如不及時治療,牙龈炎繼續發展,侵犯深部牙周組織,就變成了牙周炎。牙周炎嚴重時,會造成成年人丢失牙齒。
顧名思義,牙周組織就是圍繞在牙齒周圍的組織,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牙齒和牙周的關系就如同樹木與土壤。水土流失将影響樹木的穩固,甚至是“連根拔起”。
保護牙周組織健康,才能更好地保護牙齒,讓牙齒每天幫助我們咀嚼。
此外,牙周還跟全身的健康息息相關。人的口腔中存在300—500種細菌微生物。口腔病竈感染學說認為,口腔的原發病竈感染可能引起全身疾病,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口腔病竈感染和細菌性心内膜炎的高度關聯性。研究表明牙周病不僅會引起口腔局部感染炎症,且作為細菌儲庫可引起輕微的慢性炎症反應,進而影響全身各髒器的功能。到現在為止,已經發現和牙周病有關聯的全身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早産低出生體重兒、肥胖、骨質疏松等疾病。
牙周健康是如何被損壞的?
連璐雅、朱海華表示,口腔衛生是最重要又最容易防控的因素。刷牙習慣不佳、不使用牙線和不能合理使用牙縫刷将導緻牙面牙菌斑形成,牙結石堆積在牙頸部(最常見于下前牙舌側和後牙的頰舌側)。牙菌斑中的細菌釋放毒素刺激牙周組織從而導緻牙周組織發炎和破壞,表現為牙龈紅腫,牙龈出血,牙龈萎縮,甚至牙齒松動脫落。
統計表明,浙江省成年人一天兩次的刷牙率已經達到49%,然而浙江省的牙周健康率僅在8%左右,牙龈出血率達到80%-90%,牙結石檢出率高達90%及以上。這兩者之間存在悖論,大多是因為成年人也很難徹底清潔牙齒。
連璐雅、朱海華向搜狐網友介紹美國牙科協會推薦的BASS刷牙法(水平顫動拂刷法)。該方法可以有效去除龈緣附近及龈溝内菌斑。
具體方法是:将牙刷與牙長軸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使刷毛一部分進入龈溝,一部分鋪于龈緣上,并盡可能伸入鄰間隙内,用輕柔的壓力,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後方向短距離的水平顫動4-5次。顫動時牙刷移動僅約1毫米,每次刷2-3個牙。将牙刷移到下一組牙時,注意重疊放置。
牙合(HE)面水平刷動
牙合(HE)面水平刷動
舌側面水平刷動
45度刷動
舌側窩刷動
龈緣清潔刷動45度
選購牙刷時,要選用小頭、軟毛的牙刷;每天至少刷牙兩次,每次2分鐘以上;刷牙必須包括牙齒的每一個面,盡可能達到輕柔、仔細、全面。此外,電動牙刷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刷牙的效率。
單純使用刷牙,不足以達到全面清潔口腔的要求。牙線是必不可少的。牙線作為刷牙的輔助手段,對所有人群均适用。使用時可将牙線棒或牙線呈C型包繞牙齒鄰面,上下刮除式清潔牙面。但當前我國對牙線的認知相對匮乏,有調查顯示,使用牙線的中老年人不足2%,亟需推廣。
連璐雅、朱海華還建議牙縫較大的人或牙周病中晚期人群使用牙縫刷。選用合适牙縫大小的牙縫刷,抽拉式清潔牙縫,注意刷頭切勿朝向牙龈以免造成損傷。此外,每年進行1-2次的全口潔治(洗牙)也有助于口腔健康的維護。
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還需要注意戒煙、限酒、吃甜食後漱口等。
連璐雅、朱海華指出,牙周疾病是個長期進展的疾病,其治療包括基礎治療、手術治療和維護期治療,并且往往因為缺牙而需要修複科、正畸科等的聯合治療。維護期和基礎治療往往借助超聲波對患者牙面和牙根上無法自行清潔的牙菌斑和牙結石進行徹底清潔。一旦發生牙周病,則如同高血壓等疾病一樣需要終生的維護才能保證療效。
相較于長期的治療流程和昂貴的治療費用,提早預防牙周病才是性價比最高的。因此,連璐雅、朱海華希望大家能夠提高口腔保健的意識,學會正确刷牙、使用牙線,合理使用牙縫刷,定期洗牙,自覺維護牙周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