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氣虛?」
說到氣虛,很多朋友總是分不清它到底是什麼?
其實,氣虛更像是亞健康的初級階段,對于擁有複雜體質:濕氣、血瘀、血瘀、寒熱交雜······的人來說,是逆轉體質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原因是,隻有氣足了,身體才有動力生血,就好像先給機器充電,讓它能動起來,才能生産出身體需要的營養、能量。
而如果氣不足了,人就會像自行車一樣,可以走,但卻會走得很慢,整個人看上去是“懶懶”的:
喜歡躺着,懶得說話,四肢沒有力氣。
飲食減少,喜歡吃辛辣、熱的食物。
月經推遲,經量少,色淡。
上午如果活動、說話比較多,下午就會頭痛。
總感覺有困意,卻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又睡睡醒醒。
這些都屬于氣虛的表現。
尤其是疫情當下,提升免疫力成為重中之重。隻要我們能夠保證氣足,給身體補充源源不斷的能量,才能更加從容地面對外界的邪氣、病毒。
今天是立夏,從立夏開始,我們就正式進入了一年一度調理氣虛的黃金季。這段時間把握得好,調理氣虛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黃帝内經》講“壯火食氣,少火生氣”,所謂的少火,指的是能幫助充實身體能量、溫煦髒腑的陽氣。而壯火,則是過于亢奮、對身體來說多餘的火氣。
而到了長夏,天氣炎熱,陽氣亢奮,對氣虛的人來說,就是“壯火”了。就像熱氣球一樣,适當的火力可以保證平穩飛行,火力過猛卻會提前消耗固有的能量,反而後勁不足了。
所以長夏的補氣反而要複雜、更有力一些,之後的文章裡,也會詳細和大家介紹。
而立夏時,我們隻要保證自己能夠借助天地的力量,讓身體實現平穩過渡就好了~
「推薦一款“補氣粥”」
如果要選一個最平和、最适合立夏補氣的食物。我比較推薦黃芪粥。
中氣不足,身體比較虛弱,一動就出汗,肺活量比較小,甚至内髒下垂的這類人,最适宜用黃芪進補。
黃芪比較特别的一點在于,它很平和,不易上火,氣息偏柔和、綿軟,進入身體後,速度很快,專入脾經、肺經,對于夏季濕氣重的環境來說,是提振脾氣、協助清濕最好的食材。
不過,想要完全吃到黃芪的補氣功效,一定需要三煎三煮才行。這個方法最早來自于中醫大師朱良春先生,方法很簡單:
30g的黃芪,用10倍清水清水浸泡半個小時,和水一起燒開後中火煮30分鐘,将汁水濾出備用。然後再加入清水燒開後煮15分鐘,再次濾出汁水。再重複一次這個步驟。最後将3次煮的汁水合在一起,放入100g大米煮成粥吃就可以了。
這個方子的好處是,使黃芪的功效充分釋放了出來,同時搭配溫和的大米,讓整個補力變得平和,不易上火。
黃芪屬于深根類植物,它的生長力比較強。曬幹之後的黃芪,也保留了這樣的特性,質地堅硬,不易折斷。如果隻是單純的泡水喝,可能隻發揮了黃芪10%不到的功效。
黃芪裡發揮作用最主要的兩個成分是黃芪甲苷和黃芪多糖。
這兩個成分都屬于水溶性物質,在反複的煎煮中,才能溶解出100%的成分,這才是黃芪補氣的關鍵所在。
當身體出現小毛病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我該吃點什麼補補。食療确實是調理身體一種方式,趁着夏天趕緊把氣補回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