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揚州新聞頻道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删除來源必究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用微信轉發照片、圖片,為了讓對方得到更加清晰的圖像,一般都會發送“原圖”。然而網上有傳言:用微信傳輸照片原圖,可能洩露個人隐私!
網傳發原圖洩露隐私
近日,網上流傳着大量關于“微信發原圖有風險”的視頻。其中一些視頻顯示,隻要接收者保存原圖,就可以在相冊裡找到圖片的詳細信息,除了照片拍攝時間、使用設備外,還附帶拍攝時的準确定位,讓人細思極恐。
引發刑事案件
而據媒體報道,由于發原圖洩露個人隐私引發的犯罪案件也不少見。2017年10月,吉林長春公主嶺市居民劉某在家遭到搶劫,警方破案後發現,劫匪是其丈夫的微信好友,正是因為微信原圖洩露了家庭信息,才讓劫匪發現劉某一人在家,萌發了入室搶劫的想法。
那麼,對于微信發原圖會洩露隐私一事,市民們是否知曉呢?記者在街頭随機采訪了十多位市民,發現絕大多數人并不清楚。
談到個人隐私保護,大家都十分重視。那麼,網上的傳言是否屬實?發原圖的安全風險是否存在?通過一個實驗來進行驗證。
主持人:“現在有兩部手機,一部手機是我自己的手機,另一部是同事的手機,現在請同事通過手機拍照片,然後發送到我的微信上,收到了同事發來的照片後,接下來就按照網上的提示來操作,點擊照片、然後點擊查看原圖,之後點擊右下角的下載點擊,點擊好後這張照片就已經保存到我的手機相冊裡了,果然上滑照片,拍攝照片的定位出現了。”
由于拍攝者和接收者處于同一個位置,所顯示的定位會不會是巧合呢?記者又随機聯系了微信裡的另一個朋友,看看能否通過微信原圖,獲得對方的準确位置。很快,這位朋友用手機拍攝了一張照片,并用原圖的方式發了過來。下載保存後,對方的位置一覽無餘。
看來,微信發原圖确實能夠将拍攝者的地理位置等信息發送給接收者,無意中會洩露自己的隐私。那麼,為什麼用微信傳輸原圖會洩露個人隐私,日常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注意防範呢?來聽聽專業人士的解釋。
揚州雲智公司研發部主管楊瑞利:“拍攝一張照片,它可能有一些Exif的信息,這個信息裡面可能包含你拍攝的這個設備信息、拍攝的時間,包括您可能如果定位開啟的話,圖片裡拍攝的地點還有拍攝地址、相片的像素大小,都可能會包含這些信息。”
位置信息實為照片“身份證”
楊主管介紹,Exif參數是用戶使用手機、數碼相機拍攝照片時,自動生成并且添加到圖片裡的,中文名叫做:“可交換圖像文件格式”,相當于照片的身份證。一旦選擇發送照片原圖,這些信息就會一并發給接收者。不僅微信,利用郵件、藍牙等方式發送也是一樣的結果。而這些隐私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獲得,确實存在安全隐患。
關閉相關權限
不過,楊主管表示,市民們也不用過分擔心,隻要關閉手機的相關權限,就可以保護個人隐私。
揚州雲智公司研發部主管楊瑞利:“打開隐私選項,最上面有個定位的服務,找到相機這個軟件 ,然後把這個永不使用定位信息打開,那我們拍攝照片的時候,位置信息就不會攜帶在這個照片裡面。”
此外,市民使用微信等傳輸工具發送圖片前,通過相關軟件二次剪輯也可以删除隐私信息。專家建議,在給陌生人發送圖片時盡量不要使用原圖選項,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伴随一些新的問題,一個不經意之舉,可能就會導緻個人信息洩露。希望大家都能增強防範意識,不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