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文字失語症時評

文字失語症時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05:56:56

文字失語症時評(不該怪到網絡流行語上)1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在豆瓣小組“文字失語者互作聯盟”裡,14萬餘名受“文字失語”困擾的網友集結一堂。“文字失語者”們說自己離開“yyds”“絕絕子”等熱門網絡流行語就不會說話了。如果網絡用語真的不存在了,這些文字失語者是該喜還是該悲呢?他們的“病”就會好嗎?這實際上給二者的出場時間弄反了,不是先有網絡流行語才有了文字失語,而是先有文字失語才有網絡流行語。文字失語,不該怪到網絡流行語上。

文字失語是一個人語言表達能力弱化。既然是一項能力的弱化,那必然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是否發生于互聯網新媒體時代下,就因人而異了。有一個笑話是,有文化的看到湖邊有一群鳥會感歎:“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沒文化的人隻會說:“卧槽!好美!”把這個笑話改一下,過去沒有文化的人會說:“卧槽!好美!”現在沒有文化的人會說:“絕絕子”“yyds”。文字失語者現在最應該做得不是抱怨這些“梗”,如何荼毒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是想想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從“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弱化到了“絕絕子”,還是從“卧槽!好美!”強化到了“yyds”。

網絡流行語是新媒體時代下的新産物。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網民數量規模的壯大,網絡成為人們了解社會現象、把握事件發展動态以及表達思想、宣洩情緒的重要平台。網民結構整體年輕化,網民群體思想活躍,對社會事件感知敏銳且參與熱情高,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因此創造出豐富的網絡流行語。且年輕人對網絡社交有較強的适應性,能較快接受新觀點、新信息,促進網絡流行語的迅速傳播。網絡流行詞本身就賦有創造性和廣泛認同度,同上世紀70年代末年輕人掀起的“吉他熱”,80、90年代大火的“港風”等都是不同時代下創造出的産物。若是批評一個産物,那麼其實是在批評創造這個産物的時代。所以,即使要批判網絡流行語對文字失語的影響,也應當是批判互聯網時代才是。

網絡流行詞的娛樂性和強交互性,決定了其表現形式必須短小精悍且内容不能冗雜。這也是為什麼“絕絕子”“yyds”等的網絡流行詞能快速傳播并流行起來,因為他們符合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傳播的特點,正因為其不精準、高模糊,才能讓網民無需有太多顧慮地去使用,網絡社交本身就是一個快節奏的環境,在高頻率、強互動的娛樂場裡,幾乎沒有人願意放棄一個随手拿來就能用且不出錯的詞,而去費時尋找一個極具格調、表達精确的詞。就算将這個詞找來了,“鶴立雞群”總會讓你在網絡社交顯得格格不入,入鄉随俗同樣也适用于互聯網社交。

在互聯網下的娛樂場,文字失語者責怪着網絡流行詞,還在申辯道,網絡流行詞意義空洞、毫無内涵不值得也不應該被傳播。那麼,除了娛樂化的網絡流行詞,還有許多“打工人”“凡爾賽”等将娛樂和意義銜接自然的網絡流行詞;也有單純的充滿深刻含義的詞,比如“後浪”等等。但如果非要讓所有的娛樂都與意義挂鈎,那娛樂的意義又何在呢?

在互聯網上使用網絡流行語隻是一種娛樂方式,這并不會影響你在離開互聯網時抛開網絡流行語去正常地語言表達。使用網絡流行語是網絡社交的通行證,就像一名記者寫關于糧食安全的報道,采訪農民要問收成如何,而采訪領導要問方針規劃,如果反過來問,隻能落得個尴尬收場的局面。但是,知道了問農民什麼問題,并不妨礙你知道問領導什麼問題。文字失語和網絡流行語之間就是這樣的關系,文字失語者是要寫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并不是由網絡流行語決定的,而是由文字失語者自己決定的。要是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都能寫,互聯網上再多一百個網絡流行語,影響依舊微乎其微;要是隻能寫下裡巴人,也别怪罪到一個小小的網絡流行語上。

文/萬焓溥(甯夏大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