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熱量攝入與消耗?實際上,就算我們不使用模塊化飲食法,也應該去了解自己的熱量消耗情況,這就好像每個人都必須知道自己穿多大碼的衣服一樣也是科學、合理、健康減肥所必需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每天熱量攝入與消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實際上,就算我們不使用模塊化飲食法,也應該去了解自己的熱量消耗情況,這就好像每個人都必須知道自己穿多大碼的衣服一樣。也是科學、合理、健康減肥所必需的。
跟熱量消耗有關的很多知識,對我們減肥都非常有用,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人體的熱量消耗都有哪些呢?其實就是三大塊:基礎代謝率(靜息代謝率)、食物熱效應、活動熱消耗。這三大塊在我們每天熱量消耗中所占的比例是,基礎代謝率一般最大,能占到每天熱量總消耗的60%~75%;食物熱效應一般占10%左右;剩下的部分就是活動熱消耗。
但是這個比例是因人而異的。對大多數不運動的人來說,基礎代謝率所占的比例确實最大,但對于愛運動的人來說,活動熱消耗所占比例可能就會大得多。比如一個馬拉松運動員,每天訓練會消耗大量熱量,這樣他的活動熱消耗所占的比例就會大得多。
下面我分别解釋基礎代謝率、食物熱效應和活動熱消耗。
基礎代謝率——躺着消耗的熱量
很多人有種錯誤的理解,認為基礎代謝率就是人一天基本消耗的熱量,除了運動消耗的,都算基礎代謝率。實際上,基礎代謝率隻是維持人正常生理活動所消耗的熱量,而你一天,上班下班、喜怒哀樂、刷牙洗臉如廁、說話、打噴嚏、撓癢癢這類事情消耗的熱量,都不算在基礎代謝率裡面。
基礎代謝率就是維持人最基礎的生理活動所需要的熱量,簡單 說,就是讓你活着的熱量。
比如,人活着首先要維持體溫,這部分熱量消耗就算在基礎代謝率裡面。我們活着,心髒就要跳動,思維就要活動,内髒器官也要不停地工作,這些事情消耗的熱量,都算基礎代謝率。
所以我以前打過一個比方,如果人是一部手機,那麼基礎代謝率就是手機開着機,但不打電話、不發短信、不使用任何手機應用,待機所消耗的電量。
所以,有些人說,我的基礎代謝率是1800千卡/天,就是說他一天什麼都不幹,也要消耗1800千卡熱量才能存活。另外我要強調一下,基礎代謝率有個“率”字,所以其實是表示一個速率。嚴格地說,基礎代謝率的單位是“每公斤體重/小時”,或者“每平方米身體面積/小時”,而不是千卡。也就是說,基礎代謝率是告訴你每公斤體重每小時消耗多少熱量。但我們習慣上,基礎代謝率單位就是千卡。所以我們平時說的基礎代謝率,其實就等同于“基礎代謝值”這個概念了。
人的基礎代謝率怎麼測出來的?實驗室裡檢測基礎代謝率非常嚴格,是讓被測試者12~18小時不吃東西,然後在代謝實驗室裡舒服地躺着,還不能睡着,要保持清醒;同時被測試者情緒要平靜,不能生氣,不能緊張,不能興奮(這都會增加基礎代謝率),不能說話也不能笑,身體要絕對放松,一動不動;測試間環境溫度還要舒适,因為溫度高低也會影響人的基礎熱量消耗。
這時候,用一個透明的頭罩把人的頭罩起來,測量人消耗了多少氧氣或産生了多少二氧化碳,然後計算單位時間内消耗多少熱量。因為人消耗熱量,要進行氧化反應,消耗熱量就要消耗氧氣,産生二氧化碳。
所以我們這部分的标題叫“基礎代謝率——躺着消耗的熱量”,因為人一旦站着,那麼肌肉就要收縮發力來穩定站姿,這樣消耗的熱量,就超出基礎代謝率的範疇了。
有些人說,測基礎代謝率這麼麻煩嗎?我去健身房機器上也能測出來啊。實際上健身房的機器是根本測不出基礎代謝率的。
大部分人都覺得,上一台機器,機器開機運轉,出來的數據就都是測出來的,都是準确的。健身房測的基礎代謝率,雖然叫“測”,其實是用被測者的身高、年齡、體重甚至體成分等數據算出來的(健身房的儀器測量體成分本身就不準确,以此為基礎算出來的基礎代謝率更成問題)。真正直接測定基礎代謝率,就是我們上面講的,必須去代謝實驗室做嚴格的測定。大家千萬不要迷信健身房“測”的基礎代謝率,這樣“測”的基礎代謝率準不準就看用的是哪個公式,包括各種體脂秤“測”的基礎代謝率也是算出來的。
我有一個減肥咨詢者就犯過這種錯誤,她過度節食減肥,吃得很少。因為害怕自己基礎代謝率下降,就去健身房“測”了一下,結果出來是“正常”。她很高興,就開始放心地過度節食,結果減肥越來越難,後來即便已經吃得非常少了,人還是不瘦。因為她過度節食導緻了基礎代謝率降低。
基礎代謝率,我們要記住它的英文縮寫BMR(Basal MetabolicRate),這個詞下面要經常出現。
什麼決定了基礎代謝率?
BMR跟什麼有關系?這是我們很關注的問題。如果能調高BMR,相當于躺在床上也能減肥。
BMR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有3個:年齡、性别、瘦體重。總的來說,年齡越大BMR越低,男性比女性BMR高,瘦體重越大BMR越大。年齡、性别我們決定不了,但瘦體重我們能決定,這就是我們提高基礎代謝率的最主要的途徑。
瘦體重我們之前講過,就是除去身體的儲存脂肪後所剩的重量,主要是肌肉、骨骼、内髒器官、血液等的重量。錯誤的減肥,減少瘦體重,導緻基礎代謝率降低,對減肥非常不利。正确的減肥方式應該是增加瘦體重,讓減肥越來越容易。
年齡方面,從人生命中的第2個10年開始,到第7個10年,BMR每10年下降1%~2%。什麼原因呢?一般認為這跟瘦體重的減少、活動量的減少、衰老引起的代謝減緩、内髒和腦重量減少都有關。
性别方面,女性BMR明顯低于男性。大家可能覺得這跟男女瘦體重有别有關,因為男性肌肉一般比女性多,女性脂肪一般比男性多。
但有些研究發現,即便去掉了瘦體重的影響因素,女性的BMR還是要比男性低約100千卡/天。也就是說,女性的BMR就是低,說不清為什麼。
瘦體重方面,很多人認為是肌肉的多少影響了BMR,實際上内髒和器官的重量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肌肉的影響比重隻占50%左右。老年人和某些生病的人,内髒器官會萎縮,這對BMR就有不小的影響。
當然,脂肪含量跟BMR也有點關系。脂肪增多,BMR也會有相應增大,這可能跟人體表面積的變化有關。胖人表面積比較大,散熱較多,意味着身體需要更多的産熱來維持體溫。
影響BMR的其他因素
* 運動方面。抗阻運動,也就是力量訓練能提高肌肉比例,自然可以升高BMR。規律性有氧運動訓練能不能影響BMR現在還存在一些争議。但一般認為,進行規律有氧運動的人,BMR還是比不愛運動的人高,這種增高不受肌肉比例的影響。
* 體溫 。 有數據說,體溫升高1攝氏度,BMR增加12%。其實上,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比生活在溫帶地區的人平均BMR高20%。這麼 想 來 , 生 活 在 熱 地 方 的 胖 子 好 像 确 實 少 些 。 那 寒 冷 能 不 能 提 高BMR?其實也可以。寒冷環境裡人體要消耗更多能量來産熱,對抗體溫下降。所以,比較冷和比較熱的環境都能升高BMR。
* 飲食。嚴重節食和饑餓會降低BMR,飽食會提高BMR。網上愛說所謂“基礎代謝受損”,其實就是說節食引起的BMR降低。人體會根據能量攝入狀況調節基礎消耗。能量不足時,人體自動降低代謝消耗,保證基本生命活動的能量供應;食物充足時身體的反應則相反。
*傷病。感染、外傷等過程中BMR會升高。
*各種激素的影響。甲狀腺激素、皮質醇、兒茶酚胺、生長激素水平提高,BMR都會相應提高。甲狀腺素和生長激素我們不說。皮質醇和兒茶酚胺都屬于應激激素。情緒緊張、激動、興奮時,這些激素的分泌一般會增加,BMR也會相應增加。有很多減肥藥,就是利用這種原理。
* 煙酒。酒精和尼古丁都可以提高BMR。數據稱,3小時内吸4根香煙,BMR上升約3%;2毫克尼古丁可以使BMR升高4.9%。
* 咖啡因、茶。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可以提高BMR。有數據稱,攝入200毫克咖啡因,BMR上升5%~8%;30分鐘内攝入4毫克/公斤體重的咖啡因,BMR上升13%~15%。另外,如果尼古丁和咖啡因聯合使用,又抽煙又喝咖啡,BMR會明顯提高。給予1毫克尼古丁和50毫克咖啡因後,BMR升高7.9%;2毫克尼古丁和100毫克咖啡因,BMR升高9.8%。
* 辣椒、胡椒等。有些香料和調味品可以使人出現産熱反應,升高BMR。有些減肥藥裡也有這些成分。
* 女 性 月 經 周 期 。 女性月經周期跟BMR的關系還有一定的争論。但一般認為,女性BMR在卵泡期最低,黃體期最高。大概相差100~300千卡/天。
另外,Lebenstedt等發現,月經周期正常的女性(每年12個周期)比月經紊亂(每年9周期)的女性BMR明顯要高約111千卡。Myerson等又發現,閉經女運動員比月經紊亂的女運動員,BMR明顯降低。也就是說,月經越活躍的女性,BMR可能越高。
以上是影響BMR的各種因素。至于BMR怎麼算,我們為了思路整齊,放到後面去講。
食物熱效應
什麼叫食物熱效應?簡單說就是吃東西引起我們身體消耗的熱量。有人覺得奇怪,吃東西還會消耗熱量嗎?當然會,食物吃進去,消化、吸收、運輸、儲存等一系列過程,都要消耗熱量。這就屬于食物熱效應。食物熱效應跟吃東西有關,吃不同的東西,食物熱效應不一樣。
脂肪的食物熱效應一般最低,隻有0%~5%,也就是說,吃進去脂肪,用在消化、吸收、運輸、儲存它們的熱量,一般隻占吃進去脂肪熱量的5%以下。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熱效應要高一些,一般是5%~10%。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最高,一般是20%~30%。也就是說,我吃進去蛋白質,裡面20%~30%的熱量就會在吃進去之後被浪費掉。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蛋白質不容易胖人,這就是原因之一。
食物熱效應還包括食物引起我們交感神經興奮額外消耗的熱量。
吃東西也不僅僅是生理活動,享受美食,情緒變化,會造成一些額外的熱量消耗。
活動熱消耗
活動熱消耗好理解,其實就是我們平時身體活動消耗的熱量。但大家注意,很多人覺得活動熱消耗就是運動時消耗的熱量,比如跑步、健身。其實不對,活動熱消耗包括有意識的運動消耗的熱量,也包括平時身體活動所消耗的熱量。比如我們平時上班消耗的熱量,也屬于活動熱消耗;做飯、洗衣服、打掃房間、玩遊戲、逛街等消耗的熱量也算活動熱消耗。其實這麼說,除了躺着不動,其餘的身體活動
導緻的熱量消耗都屬于活動熱消耗。
關于活動熱消耗,我們在減肥的時候要建立一個概念,就是身體活動,甚至運動,其實消耗的熱量很有限。雖然不能說,每個人做這些事消耗的熱量都一樣,但最起碼有個參考意義,我們可以大緻估算一下我們運動或者日常活動時能消耗多少熱量。
所以,對于數據,大家不要太教條,這東西因人而異,是有差别的。上面這張表格的數據來自Ronald J.Maughan主編的《運動營養》,是根據Montoye等(1996)書中的附錄修改來的絕大多數是間接測熱法的實測數據,相比于網上的數據,或者一些APP提供的數據權威和可信得多,畢竟是學術資料。
表中的“代謝當量”是什麼意思?簡單說,就是這種體力活動方式消耗的熱量,是躺着不動的多少倍(這樣描述不是很準确,但基本是這個意思)。比如,代謝當量是5,就是說,做這種體力活動比安靜時多消耗5倍的能量。
需要注意,以一個恒定的速度跑步,消耗熱量也很均衡。但很多複雜的活動中,每一個階段的熱量消耗都不一樣,所以數據裡面有些是平均值。所以大家别覺的奇怪,為什麼很激烈的運動才消耗這麼點熱量。平均來看,就消耗這麼點。
表中的“熱量消耗”是用“千卡/小時/公斤體重”來表示的。比如我們想知道跑步消耗多少熱量,查一下,8公裡/小時的速度,熱量消耗是7.8。意思就是說,每公斤體重每小時消耗7.8千卡。60公斤的人,1小時就消耗468千卡。代謝當量跟每公斤體重每小時消耗的千卡數基本近似。另外注意,表裡的數據都是直接熱量消耗,不包括運動後的消耗。
所以我們能發現,其實我們運動時直接消耗的熱量确實不多,中速跑步跑1小時,可能也消耗不了1個漢堡的熱量。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運動減肥的原理了,我們順便講一下。
之前舉過這個例子,想要減掉1公斤脂肪,普通身材的女性,要從北京慢跑到天津再折返一半的路程。單純運動直接消耗的熱量很有限。
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減脂肪似乎并沒有這麼費勁。這是因為,一方面很多運動運動後也有減肥效果,另一方面,運動會引起人體生理生化環境發生變化,讓我們變得更容易瘦。當然,運動直接引起的脂肪消耗,或者運動後的脂肪消耗,仍然是運動減肥的核心因素。運動引起的身體改變,隻是幫助我們減肥的一個輔助原因。
運動會怎樣改變身體,幫助我們減肥呢?主要有這樣幾點:
* 運動使脂肪内脂肪酶活性增強。通俗地說,這樣我們的肥肉裡面的脂肪分解得更活躍。
* 有氧運動增加毛細血管密度,改善血液循環,有助于更多脂肪酸動員、運輸和氧化。通俗地說,這樣我們的肥肉分解後,就能更多地被運輸到肌肉裡燃燒掉。
* 肌肉纖維膜對遊離脂肪酸的跨膜轉運增加,也就是脂肪酸更容易進入肌肉細胞燃燒。
*提高肉堿和肉堿乙酰轉移酶,有助于脂肪酸的運輸燃燒。
*肌肉線粒體增多,體積增大。運動時脂肪的燃燒就在肌肉細胞的線粒體裡,以線粒體增多,體積增大,有助于運動時燃燒更多的脂肪。
*肌肉細胞内脂肪氧化酶數量增多,同樣有助于脂肪的燃燒。
*運動引起瘦體重增加,提高基礎代謝率。
規律的運動引起的身體變化還有很多,因為比較枯燥,我們這裡不再列舉。大家有個概念,規律的運動引起的身體變化能讓我們在運動時直接消耗更多脂肪,這對減肥來說是直接有利的。高強度運動能提高基礎代謝率,也能讓我們平時不運動時的熱量消耗增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