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清水農發産業發展

清水農發産業發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7 00:19:18

姜鴻麗 卓萌 李飛 廖輝雲 夏望勝

百裡青山十裡溪,四望沃若皆膏腴。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石門幹部群衆一路風雨兼程,焚膏繼晷。借政策之勁風,化劣勢為優勢,從山旮旯間、石頭縫裡“挖”出金子,創造了全國聞名的“石門樣本”。

脫貧攻堅戰中,石門縣把發展産業作為重中之重,構建以“一果兩葉”為主導、特色種養相結合的鄉村特色産業模式。到2021年,全縣316個村均有1個以上主導産業,122個脫貧村都建有專業合作社,受益脫貧群衆1.4萬多人。“村有主導産業、戶有增收門路”成為現實。

數字無言,踏石有印。

8年脫貧攻堅的成功實踐,讓石門縣幹部群衆清醒地認識到、堅定地相信着這個真理:用心撒下“産業種”,才能收獲“豐收果”,唯有産業能富民。

清水農發産業發展(深耕細作土生金)1

(南北鎮黑土岩社區靠着種植“黃金葉”——烤煙,實現集體和群衆的雙創收。石門縣委宣傳部供圖)

念好“産業經”,奏響“富民曲”。近年來,石門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發展綠色生态農業,深入實施“六大強農”行動,扛牢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叫響石門柑橘、石門茶葉、石門土雞等區域品牌,推進農業産業化、農業現代化,引領全縣農業轉型升級,一組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交響樂在大山深處久久回蕩。

田疇織錦繡,沃野譜新曲。

一塊塊稻田禾苗蔥翠,一園園橘樹金果飄香,一片片山林土雞漫跑……

湘佳牧業成功在主闆上市,成為“中國生鮮家禽第一股”,石門成為全省首個有上市公司的脫貧縣。緊接着,正大集團引來了,百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建設正酣;哲武蛋雞“雄”起了,雞蛋出關供港成為“搶手貨”;湘佳橘友“選”火了,智能優選讓10萬噸柑橘鮮果走進全國多家大型商超……

石門開了,産業興了,錢包鼓了,村民笑了。如今的石門,正以産業為本、奮鬥為魂,大踏步走在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産業富民的新時代“趕考路”上。

與時俱進 擘畫新藍圖

鄉村振興,關鍵在産業振興。沒有産業支撐,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都是一紙空談;隻有産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鄉村振興才有了堅實的根基,高質量發展才有了動力之源。

如何推進産業振興,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必答題”。山城石門,曾因大山的阻隔而造成貧困,卻又以豐饒的物産禮贈辛勞的石門人民。石門是傳統農業大縣,農村人口占比大、農業資源優勢明顯,是一方極具潛力的“沃土”。特别是西北高寒山區,雖然自然條件艱苦,卻也因獨特的氣候條件适合茶葉、柑橘、煙葉、養殖等産業發展,又遠離城市和工業的污染,農産品綠色有機的标簽深入人心,全國早熟蜜橘之鄉、畜禽養殖大縣聲名遠播。

從産業振興的大局出發,從石門農業的實際着眼,石門縣委、縣政府主動适應新常态、把握新要求、探索新思路,深入挖掘農業産業的切入點、突破口、增長點,持續厚植發展優勢,抓産業的決心一以貫之,抓産業的思路與時俱進。

資金是産業發展的源頭活水。今年,石門縣争取中央、省、市級财政資金1.69億元用于産業發展,整合資金7200萬元完成涉農扶貧項目建設。縣級财政投入資金近1112萬元支持農業産業建設。同時,将農業産業發展用地視同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優先安排。

清水農發産業發展(深耕細作土生金)2

(石門秀坪園藝場打造高标準的柑橘科技園。 劉蓉 攝)

集中連片是實現産業規模效應的關鍵。石門堅持規劃先行,着眼于整體提升和長遠發展,優化鄉村産業布局,緻力于構建特色鮮明、産出高效、帶動力強的産業格局。于是,一份規劃明晰、結構合理的産業地圖出爐:西北生态農業示範區發展高山種植業和林下經濟,中部特色農業示範區發展林下經濟和特色糧油産業,東南部現代農業示範區發展城郊休閑觀光農業和現代農業。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梅花優于香,桃花優于色,特色就是競争力。

石門縣立足本地特色優勢和産業基礎,大力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工程,發展精細農業、有機農業、品牌農業,“1 2 5”即糧油産業 柑橘、茶葉 特色養殖、林下經濟、蔬菜、煙葉、無患子的特色産業體系基本成型。柑橘、茶葉産業村分别達到150個、117個;土雞養殖規模達5000萬羽、香豬5萬頭、中蜂8萬多群。

暢通渠道,産銷兩旺。建立覆蓋22個省份的冰鮮禽肉、柑橘銷售網絡,與全國20多家大型超市集團以及新零售連鎖超市建立長遠戰略合作關系;300多家茶企聯合在外開設1000多家“石門銀峰”專賣店;建立石門縣電商創業孵化園,讓優質的農産品插上數字經濟的翅膀。

思路一轉天地寬。

如今,石門早熟、特早熟蜜橘占據全國市場的71%,出口占全國20%,占全省90%,石門45萬畝柑橘,綜合産值14.5億元,30萬橘農“吃柑橘飯、穿柑橘衣、住柑橘樓、上柑橘學”;石門羅坪有機茶出口歐盟,全縣18萬畝茶葉,綜合産值達60億元,20萬茶農走上緻富路;石門堅持20年養好“一隻雞”,通過全産業鍊延伸,把土雞變“鳳凰”,築起産值近20億元的“家禽王國”……一幅氣貫長虹的産業新藍圖構圖着墨,一條周道如砥的産業振興之路越夯越實。

招大培強 育好“産業林”

過去,鄉村産業發展重點抓好貧困地區,盯緊貧困人口,讓他們甩掉“窮帽子”;步入鄉村振興新時代,幹部群衆面臨的是“讓錢袋子鼓起來”的全新考題。從對貧困戶個體産業發展、收入達标的個體關照,邁向全體村民共同富裕的宏偉藍圖,石門産業發展正經曆着從特惠到普惠,從擴面到提質,從攻堅戰到持久戰,從雪中送炭到錦上添花,從“扶植一棵樹”到“培育一片林”的深刻變化。

新變化催生新路徑,新時代彰顯新作為。

引項目、抓龍頭、強主體,“大河有水小河滿”。

石門縣以工業化的理念抓農業,推動湘佳、正大等重大農業産業項目加速落地,并把農産品全産業鍊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闆塊,下力氣招引一批新項目,為鄉村産業注入更強勁的動力。

蔥茏的山野間,石門引進正大集團100萬頭生豬産業鍊項目的21個養殖廠、1個飼料廠正抓緊建設。正大集團石門100萬頭生豬産業鍊項目總監彭銀房說:“待生豬養殖産能達到70%時,我們将考慮與石門合作食品工業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投資40億元,實現綜合年産值100億元,把石門建成正大集團湘西北區域總部。”

清水農發産業發展(深耕細作土生金)3

(子良鎮茶園灣村村民集體采茶。 唐亞翔 攝)

一條“龍”帶動一條鍊。該縣支持龍頭企業引領現代農業全産業鍊建設,圍繞省級現代農業重點産業鍊和石門柑橘、石門茶葉、石門土雞等特色産業鍊建設,支持龍頭企業擔當“鍊主”,參與全産業鍊相關标準制定。湘佳牧業、哲武農牧、天畫羅坪等一大批龍頭企業成為行業的“領跑者”。在石門,以湘佳牧業為龍頭,形成有機肥和飼料加工、土雞養殖、生鮮屠宰、冷鍊運輸、食品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全産業鍊;柑橘産業以湘佳橘友、楊氏果業等企業為龍頭,形成有機肥料生産、柑橘種植、生理落果加工、柑橘罐頭生産、黑科技優選和電商物流的全産業鍊。

培強新型農村經營主體是發展産業的題中之義。該縣已培育農産加工企業103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87家,家庭農場1465家;全縣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8家,其中29家在75個村建立産業基地,大企業頂天立地、合作社鋪天蓋地的産業生态已然形成。

現代化、機械化、智能化,農民“慧”種更輕松。

初秋時節,位于秀坪園藝場的湖南楊氏鮮果有限公司柑橘種植示範基地,數百台傳感器實時監測氣候、土壤等各項指标,為柑橘生長護航。在這裡,柑橘種植實現了物聯智能化、水肥一體化、農事機械化、管理科學化。

石門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安凱介紹,走進新時代,産業發展逐漸在轉變,傳統農業不斷向現代農業過渡。石門縣超前規劃,從2019年起,全縣流轉1萬畝土地給楊氏果業,打造高标準現代化橘園,引進和推廣現代化種植經驗;建成縣級益農信息中心站和246個基層站,建設國際高标準的物聯智能化等“四化”要素齊全的現代農業科技展示中心,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到61.15%。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石門縣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實施綠肥種植和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病蟲害的“三綠”同舉,提高稻谷、柑橘、茶葉、玉米等各類農産品的品質和産量,實現農産品産出高效、綠色有機。

提品質、優結構、強品牌,讓寸土生金長銀。

寶峰街道月亮山“老果園基地”有了新氣象。近幾年,基地負責人盛勇對50多畝的老橘園實施以品改為主的提質增效改造,精細化培管、科學化生産。去年他種植的柑橘榮獲湖南省首屆早熟蜜橘品鑒會金獎,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當年,“老果園基地”産出20多萬公斤柑橘,均價4.8元/公斤,淨收入超過30萬元。

品質赢得市場,品牌提升效益。近年來,石門圍繞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三品”重點發力,推行标準化生産,提高品牌附加值,增加農産品綜合效益,努力推動主導産業提質升級。上世紀末開始大規模種植的柑橘,品種老化、品質不高。從2018年冰災開始,石門化危為機,推進柑橘品改。目前,全縣共完成低産橘園改造2.05萬畝,新擴橘園0.85萬畝;低産茶園改造4568畝,新擴茶園1200畝,推進茶葉“全域有機”發展,實現有機茶轉換2萬畝,新增有機茶認證面積4100畝。

寒耕暑耘,稇載而歸。如今,在這片廣袤的田野上,柑橘、茶葉、煙葉、畜牧、糧食、油茶等産業快速發展,一個個農業項目高歌猛進,一個個農業龍頭企業噴薄而出,一個個農業品牌越叫越響,一片繁茂的“産業林”迸發出勃勃生機。

頭雁領飛 共走緻富路

産業振興的落腳點是富民,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石門縣以大企業、大項目為主導,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多模式聯農帶農,已經織就一條條“産業跟着群衆走、群衆跟着企業走、企業跟着市場走”的緻富鍊。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公司 合作社 農戶”模式,訂單銷售、聯合種養、土地托管、資産入股等手段,帶領更多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分享全産業鍊增值收益。

羅坪鄉大房峪村村民唐基燕在外務工多年,2014年回鄉白手起家辦茶廠,成立石門縣天龍塔茶葉專業合作社。辦廠初期,困難重重,當地龍頭企業天畫羅坪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與其簽訂産銷訂單,暢通銷售,茶廠生意日漸興旺。如今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達到100多人。

清水農發産業發展(深耕細作土生金)4

(哲武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鮮蛋供港。 覃瑾傑 攝)

湘佳牧業通過聯合種養直接帶動養殖戶增收。公司免費提供雞鴨苗、飼料和養殖技術指導,雞鴨長大後按保護價收購。新鋪鎮嶽家棚村程遠山,靠養雞養鴨脫了貧、攢下錢,修起兩層的新房子。

抓住龍頭,放飛頭雁,雁群扶搖直上。先富起來的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發揮示範與帶動作用,改變着更多農民的命運。他們是旗幟,以奮鬥緻富的經曆與精神,指引鄉親們前行;又是航船,憑借積累的豐厚資本,搭載鄉親們共同走向富裕。

蒙泉鎮鳳凰峪村村民董明新,30多年前因貧辍學,南下務工。回鄉後籌資100萬元成立石門縣鴻鑫農機專業合作社,流轉176畝耕地種稻。一年,兩年……到現在第七年,董明新不斷擴大規模,流轉土地達3423畝。他經營的雙龍糧油合作社,去年産值達832萬元。

先富起來的董明新,不忘回報父老鄉親。他采用“龍頭企業 合作社 基地 農戶”模式,向社會提供機耕、育秧、機插、機防、機收、糧食烘幹與倉儲糧食等農業機械化服務,為社會用戶節省人工成本230萬元。合作社優先為周邊村民提供工作崗位,去年共雇傭務工人員145人,發放勞務工資223萬元,支付土地流轉資金102萬元。

董明新家所在的蒙泉鎮一家農業企業前幾年因經營不善倒閉,131畝流轉土地抛荒。董明新的合作社接管後,先行墊付農民的土地流轉費,将抛荒地塊整理成高标準農田種植優質稻,避免了農田抛荒問題。

如今,石門縣4224個農戶通過“公司 農戶”模式,每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1500個農戶通過“公司 就業”模式,年均獲得工資收入3.6萬元以上。

征途漫漫,唯有奮鬥。在稻香茶韻裡,在鳥語蛙鳴中,石門兒女以隻争朝夕、舍我其誰的昂揚鬥志,一路前行一路歌,在莽莽山林間開辟出一條條發展産業富民增收的有效路徑。

清水農發産業發展(深耕細作土生金)5

(原載于《湖南日報》2022年9月9日第6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