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字的來曆和演變過程?今天我們來聊聊樂器的樂字大家都知道,樂字是個多音字它還有一個讀音是快樂的樂那麼這兩個讀音誰先産生的呢,我們來看看甲骨文的樂字,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樂字的來曆和演變過程?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今天我們來聊聊樂器的樂字。大家都知道,樂字是個多音字。它還有一個讀音是快樂的樂。那麼這兩個讀音誰先産生的呢,我們來看看甲骨文的樂字。
樂字在造字六法裡,屬于會意字。會意字的重點在于組字元素與元素間的配合理解。關于樂字的造字本意,有不同的解讀,一種觀點認為,甲骨文的樂下面是木,表示樹木,上部是松樹的果實,也就是松塔的象形。上古時期,先民們經常舉行與祭祀、飲食、狩獵等有關的樂舞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要燃起一堆篝火。松柏樹枝含油脂,是最好的燃燒物,燃燒時發出的噼噼啪啪的聲響又增添了喜慶歡樂的氣氛。先祖們借用松枝燃燒時發出的愉悅的聲響來表達歡樂的心情,這就是樂字最初的生活來源。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甲骨文的樂字下面部件是個木架子,上面的部件是絲弦,整個字表示的是一種原始的弦樂器。金文的樂字,上面的絲弦中間多了一個類似白字的部件,這應該是撥弦、調弦的器物。
由此可見,樂的本義是指樂器,這種說法好像更靠譜一些。
小篆的樂字承續了金文字形,楷書的樂字将上邊的兩個表示絲弦的部件寫成了幺,幺的本義是單根糾纏的繩子,在樂字裡面表示為琴弦。我們目前使用的簡體的樂字,采用的是繁體字樂的草書寫法。
之所以音樂的樂字,能夠延伸出樂的讀音。源于古人發現傳統音樂表現出的五個音階:“宮、商、角、徵、羽”,他們配合在一起無比的和諧,符合中國文化裡中庸、陰陽和合的和諧之美。聽完之後給人一種快樂的感覺。所以音樂的樂,也就延伸出來樂的讀音了。
在中國曆史上,出現多很多技藝高超的音樂家,今天立叔就帶着大家盤點一下。
第一位是我們很熟悉的古琴大師——俞伯牙。俞伯牙生在先秦時代。《荀子 勸學篇》裡就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的佳話。
可見當時人們對他的琴藝的贊許。《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而能為鐘子期領悟的故事。據說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聽後贊歎說:"巍巍乎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鐘子期也聽出其意,贊道:"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後,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再鼓琴,"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伯牙、子期被稱為"知音"的範例。後世相傳琴曲《高山流水》為伯牙所作。
嵇康是三國時期魏末琴師、文學家、思想家,通曉音律,尤愛彈琴,著有音樂理論著作《琴賦》《聲無哀樂論》。他主張聲音的本質是“和”,合于天地是音樂的最高境界,認為喜怒哀樂從本質上講并不是音樂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
嵇康作有《風入松》,相傳《孤館遇神》亦為嵇康所作。又作《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曲,被稱為“嵇氏四弄”,與蔡邕創作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是我國古代一組著名琴曲。
高漸離,戰國時期燕國人。
樂器:築
他擅長擊築,這是一種頸細肩圓,中空且有十三根琴弦的擊弦式樂器。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為皇帝。于是他通緝太子丹和荊轲的門客,門客們都潛逃了。高漸離更名改姓給人家當酒保,隐藏在宋子這個地方作工。時間長了,他覺得很勞累,聽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擊築,走來走去舍不得離開。他常說:"築的聲調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漸離的話告訴主人,說:"那個傭人懂得音樂,私下說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漸離到堂前擊築,滿座賓客都說他擊得好,賞給他酒喝。高漸離考慮到長久地隐姓埋名,擔驚受怕地躲藏下去沒有盡頭,便退下堂來,把自己的築和衣裳從行裝匣子裡拿出來,改裝整容來到堂前,滿座賓客大吃一驚,離開座位用平等的禮節接待他,尊為上賓。請他擊築唱歌,賓客們聽了,沒有不被感動得流着淚而離去的。
宋子城裡的人輪流請他去做客,這消息被秦始皇聽到。秦始皇召令進見,有認識他的人,就說:"這是高漸離。"秦始皇憐惜他擅長擊築,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薰瞎了他的眼睛,讓他擊築,沒有一次不說好。高漸離漸漸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漸離便把鉛放進築中,再進宮擊築靠近時,舉築撞擊秦始皇,沒有擊中。于是秦始皇就殺了高漸離,終身不再接近從前東方六國來的人了。
最後這位是唐玄宗——李隆基。
他算是我國第一位皇帝音樂家。擅長羯鼓和橫笛,創作改編的《夜半樂》、《小破陣樂》、《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樂機構教坊、梨園。 但是在中國,喜好藝術的皇帝往往下場都不太好。安史之亂發生後,唐玄宗李隆基倉皇出逃京師長安。逃到馬嵬驿時,将軍陳玄禮以軍士不滿為名,殺了楊國忠,逼迫唐玄宗讓楊貴妃自缢。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又被百姓截留,乘機北上甯夏靈武,被臣下擁立為帝,即唐肅宗。唐玄宗莫名其妙就成了太上皇。在郭子儀等重臣的努力下,至德二年,唐軍收複長安、洛陽,玄宗由此返回長安。回到長安後,他住在城南的興慶宮裡。肅宗本就對玄宗心懷猜忌,加上奸相李輔國的挑撥,對玄宗更是冷漠少禮。實際上在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先是将興慶宮中的300匹馬取走290匹,隻留下10匹;又将玄宗連哄帶逼地轉移到太極宮,以便監控;最後又把貼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到巫州。
唐玄宗在這樣的環境裡,更感寂寞,凄涼。他整日郁郁寡歡,連飯也吃不下了。上元三年,唐玄宗死在長安太極宮神龍殿,享年77歲。後人有詩形容他的晚年說:“南内凄涼西内荒,淡雲秋樹滿宮牆。由來百代明天子,不肯将身做上皇!”
皇上不是不可以喜歡藝術,但是坐在寶殿之上,本質的工作還是應該做好的。要不然音樂給人的感受就不是快樂了,而是一段段悲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