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用這十句詩說盡了人生

蘇轼用這十句詩說盡了人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30 18:06:08
文/張強強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号”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隻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公元1057年,在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21歲的蘇轼和19歲的蘇轍雙雙高中,一時間名動京師。尤其是蘇轼,更是深得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的稱贊。就這樣,蘇轼和蘇轍兩兄弟憑着自身的才華,光芒萬丈地踏入了曆史的塵煙中,不僅讓世人看到了他們二人的天賦才情,更向世人展示了一段“兄弟情深”的佳話。

在曆史上,“兄弟同室操戈”的現象屢屢發生,在利益和權力面前,很多血脈兄弟拿起屠刀對準了自己了親人,釀成了一樁又一樁人間慘劇。而最廣為流傳的“手足之情”竟然是“劉關張”這樣的結義之情。所以蘇轼和蘇轍這樣即為手足又為知音的情意就更加難得。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蘇轼與弟弟蘇轍之間“兄弟情深”的見證。這首詞就是《沁園春 孤館燈青》。

蘇轼用這十句詩說盡了人生(一段兄弟情深的千古佳話)1

沁園春 蘇轼 (宋)

孤館燈青,野店雞号,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緻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

關于蘇轼和弟弟蘇轍之間“兄弟情深”的故事在曆史生早已成為文壇佳話。自京城中舉以後,蘇轼和蘇轍便天各一方,詩詞變成了兄弟二人寄托思念的主要方式。這首《沁園春》就是蘇轼在赴密州任職的時候,打算繞道去山東齊州看望弟弟,卻沒有如願。在車馬都不方便的古代,喪失這樣一次重逢的機會,對蘇轼和蘇轍來說,都令人格外傷感。蘇轼一時難以排遣心中的憂傷與失望,于是就在赴密州的途中寫了這首詞寄給蘇轍。

上阕大意是說:野外驿館的燈光閃閃爍爍,不情不願地途中青藍色的燈光。昨夜投店的旅人已早早起來開始收拾行裝。他沒有功夫回為昨天晚上還沒做完的夢,就匆匆上路了。雞才剛剛開始叫,天色尚早。月亮已經收起它的光芒,霜華尚重,雲霧彌漫,山巒重疊如錦緞,露水清寒。這路要走到何年何月才是盡頭啊?人生奔波辛勞有沒有盡頭?歡樂時刻似乎很少。輕輕歎氣吟了幾首詞句後,還要繼續一個人默默趕路,一時間往事浮現在心頭。

蘇轼用這十句詩說盡了人生(一段兄弟情深的千古佳話)2

在上阕中,詞人以一個旅人的視角寫了自己孤身一人客居館驿時的心理感受。“孤館,野店,青燈,夢殘”寫出了外在環境的孤獨幽暗,暗示了詞人因沒有見到弟弟而孤身一人赴任,心情非常失落;“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是詞人孤身起早趕路時的所見。“月華收緊,晨霜,雲山,朝露”等等都暗含天色此時還很早,更加襯托旅人的孤單和落寞。所以很自然地,詞人就發出“前路多艱,人生短暫,何處是盡頭”的感慨,最後一句中的“往事千端”就開啟了下文的回憶。

下阕緊承上阕末句回憶了自己與弟弟初次入京雙雙中舉時的場面和意氣風發的樣子。大意是說:你還記得當時我們兩個一起到京城參加科舉,就像當年的陸機和陸雲一樣,意氣風發。我們下筆如有神助,胸中藏着萬卷書;那時的我們覺得像堯舜一樣幹出一番大事業也不是什麼很困難的事情。用與不用,命運全掌握在我們手中,就讓那些得意之人去鬥吧,我們和不袖手旁觀;我們可以約上幾個朋友,觥籌交錯,歌舞行樂。

蘇轼用這十句詩說盡了人生(一段兄弟情深的千古佳話)3

很明顯,上阕在回憶中透着滿滿的自信和狂放。詞人把自己和弟弟蘇轍中舉的場面與晉朝的陸機和陸雲相提并論。實際上,從後來的曆史事實來看,這并不是蘇轼是自吹自擂,他和蘇轍的才情與“二陸”确實不相上下。蘇轼的才情甚至要比“二陸”更高!“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緻君堯舜,此事何難”即寫出詞人超強的自信,又形象地寫出二人當時意氣風發的樣子;而一句“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則是詞人心中對時局的不屑與自我安慰,顯示了詞人曠達樂觀的天性。

蘇轼一生宦海沉浮,就像孤舟一樣漂泊海上一樣,無數次在生死的邊緣掙紮。可是,弟弟蘇轍自始自終都堅決地站在蘇轼這一邊,不離不棄。不論蘇轼身居高位,還是沉淪下僚,蘇轼和蘇轍都互相勉勵安慰,從不因外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心意。當争名奪利的狂風在曆史的天空彌漫時,蘇轼與蘇轍之間的這份“兄弟情深”就欲發彌足珍貴。這些詩詞将這份情意記錄了下來,永遠流傳,成為警醒後人的良言。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