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損失及耳聾,是本星球流行最廣的感覺器官殘疾,而且,這種無形的殘疾,容易被忽視。随着老齡化的到來,以及噪音污染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響,聽力損失的發生率,正在不斷增長。全球目前有4.3億的人,存在中度或以上程度的聽力損失,咱們同胞中,中度到極重度聽力損失的人數,在2006年時已經超過2780萬。聽力損失,是排在第2位的影響生活質量的非緻死性疾病。如何及時發現聽力損失問題?怎樣進行預防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聽力損失,按照聽覺系統受損的部位,可以分為傳導性、感音神經性、混合性等3類;傳導性聽力損失,是由于中耳炎、硬化症、聽小骨中斷、鼓膜穿孔、鼓膜萎縮、外耳道閉鎖、耵聍栓塞等外耳或中耳病因,阻止了聲音傳入内耳所造成;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則主要由内耳、聽神經、聽力中樞等原因導緻,影響因素包括老化、噪音暴露、藥物、感染、氣壓傷害、梅尼爾氏病、血管病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混合性聽力損失,則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影響所緻,比如,代謝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此外,某些先天性因素,比如,遺傳性疾病、孕期感染、使用耳毒性藥物等,可能導緻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就出現聽力損失。
聽力損失,顯著的表現,是從聽不到較小的聲音,發展到聽力喪失。确診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聽覺敏感度定量評估,測量受試者剛好能夠聽到的各頻率純音的最小聲音。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分級标準,聽力損失可以分為5個不同的等級。語言頻率平均聽阈低于25分貝,屬于聽力正常;26到40分貝,是輕度聽力損失,小聲交談會出現困難;41到60分貝,是中度聽力損失,一般聲量的交談會出現困難;61到80分貝,是重度聽力損失,大聲談話出現困難;超過80分貝,屬于極重度聽力損失,聽不到談話。
目前,聽力損失中有1種特殊現象,慢性的中高頻聽力損失,較難被發現及重視。咱們平時說話的聲音,大約是40到50分貝,言語交流的頻率,大約是500到2000赫茲。如果部分頻率的聽力損失,沒有達到40到50分貝,或者雙耳出現同等程度的緩慢聽力下降,則難以發現,但是,此時,高頻部分的聽力可能已經開始出現問題。等到聽不清别人說話,再去檢查,就會錯失最佳的聽力挽救機會。
中高頻聽力損失,突出的表現是聽音樂失真,需要通過助聽裝置,将相應頻率的聲音放大,才能聽清。對于這種聽力損失,可以進行自測,具體方法,是選擇播放裝置或者聽力測試軟件,播放高頻聲音,用耳機分别要左耳及右耳傾聽,如果發現兩邊耳朵聽到的聲音大小不一樣,說明其中1側的耳朵已經出現聽力損失。此時,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查,通過聽力圖及影像學檢查,确診聽力損失及相關病因。
值得注意的是,聽力損失不僅會影響生活質量,而且,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特殊信号。比如,有研究發現,聽力損失可能是炎症性腸炎的1種腸外表現,會在大約38%的炎症性腸炎患者中被發現,這種情況,在40歲以上的患者中,表現更加顯著;還有研究發現,隐性聽力損失,是急性脫髓鞘疾病的聽力缺陷,或者是髓磷脂遭受破壞的表現。
聽力損失可以預防,具體措施主要有3條。第1,是避免暴露于強大的噪音環境,研究表明,超過90分貝的聲音,就可能造成聽力損失,而且,接觸噪音的時間越長,聽力損失越大;第2,是使用防護裝置,比如,降噪防護耳罩;第3,是合理使用耳機,盡量選擇外放功能,減少佩戴耳機的時間,同時,聲音不宜過大。此外,還要注意生活方式,應該減少攝入高脂飲食,增加身體活動,避免熬夜,減輕心理壓力。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等系列,内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将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醫生來辟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