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人言知足者常樂

老人言知足者常樂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16:21:44

老人言知足者常樂(老人言與人之交)1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沒有安橫木的,小車沒有安橫木的,那麼它怎麼能行走呢?”

孔子認為,執政者能夠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麼都重要。誠信既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也是為政者取信于民的基礎。為政者在百姓面前應當信守承諾,不能朝令夕改,否則所有的規定都會成為廢紙,不會産生任何作用。倘若得不到人民大衆的信任,再有才華的官員,也辦不成任何事情。隻有以誠信立身,才能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取信于人,才能處理好政府與民衆,以及民衆與民衆之間的關系,才是一個好的執政者。

老人言知足者常樂(老人言與人之交)2

誠信的美德是在生活中培養起來的一種信念,需要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中積累。說到言而有信,曾子作為孔子的得意弟子,在這方面做得就很不錯。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場上買菜,他的兒子非要跟着過去,并且還哭鬧起來,妻子沒有辦法就哄孩子說回來後給他殺豬吃。待到她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就真的去捉豬準備殺掉。妻子見狀就阻攔道:“我隻是跟孩子說說而已,當不得真!”但是,曾子為兌現妻子的承諾,堅持把豬殺掉了。這裡,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應當謹守諾言,說到做到。

為了闡明誠信的意義,孔子打了個比方,說一個人如果不講誠信,就像車子上沒有和一樣,隻有一個空架子,根本就無法行進。事實正是如此。西周時期,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數次點燃烽火,戲弄諸侯,誠信品格喪失殆盡,最終招來亡國之禍。戰國時期,齊襄公派連稱等人去守衛葵丘,說好瓜熟蒂落時節就派人去接替他們。可是期限已經到了,齊襄公也沒派人來去替換。朝中有人提醒齊襄公應派人前去接替連稱等人,齊襄公也不肯。連稱等人聽說後十分氣憤,便勾結公孫無知發動叛亂,殺掉了齊襄公。由此可見,一個人誠信與否,隻會關系到他個人的命運,但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以及代表政府的官員,如果不守誠信,不僅會導緻國破身死的悲劇,還可能會使社會陷入混亂和動蕩。因此,執政者和政府官員應該把誠信視為生命,倍加珍視。對一個人來說,信用是立身之本,守住了信用就等于塑造了自己的完美形象。

老人言知足者常樂(老人言與人之交)3

對一個政府來說,公信力就是政府合法性所在,守住誠信,也就保證了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守信之人總能用極其嚴格的要求對待自己,以極為負責的态度對待别人。隻要是他們作出的許諾,就一定會說到做到,倘若讓這樣的人執政,老百姓能不擁護他、尊敬他嗎?

總之,誠信無論是在古時還是現代都重要。身為執政者,隻有做到誠信才能将國家治理好,适應時代和社會的需求。不僅如此,社會上各行各業都應以誠信作為基礎,才能有着光明遠大的前途。也隻有将誠信作為一筆精神财富和優良傳統,每個人能做到誠實守信,社會才會走向繁榮與安定。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緻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子夏認為,一個人有沒有學問,他的學問的好壞,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實行“孝”、“忠”、“信”等傳統倫理道德。隻要做到了後面幾點,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習過,但他已經是有道德修養的人了。

老人言知足者常樂(老人言與人之交)4

曾子,名參,孔子的得意門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過曾參傳給嫡孫子思,再傳給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參被儒家尊為“宗聖”。曾子殺豬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

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小兒子哭鬧着要跟着去。曾妻戲哄兒子說:“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裡等着,媽媽回來殺豬炒肉給你吃。”兒子聽說有肉吃,便答應不随母親去了。

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來,隻見曾參拿着繩子在捆豬,旁邊還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在準備殺豬呢!曾參的妻子一見慌了,趕快制止曾參說:“我剛才是同孩子說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殺豬呀!你怎麼當真了?”曾參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孩子小,什麼都不懂,隻會學父母的樣子聽父母的教訓。今天你要是這樣欺騙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說假話和騙别人。再說,今天你要這樣欺騙孩子,孩子覺得母親的話不可靠,以後你再講什麼話,他就不會相信了,對孩子進行教育也就困難了。你說這豬該不該殺呀?”

曾妻聽了丈夫的一席話,後悔自己不該和孩子開玩笑,更不該欺騙孩子。既然答應殺豬給孩子吃肉,就該說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動手磨刀殺豬,為孩子燒了一鍋香噴噴的豬肉。兒子一邊吃肉,一邊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老人言知足者常樂(老人言與人之交)5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兒子剛睡下又突然起來,從枕頭下拿起一把竹簡向外跑。曾子問他去幹什麼?孩子說,這是我從朋友那裡借來的書簡,說好了,今天還,再晚也要還人家,不能言而無信啊!曾子笑着把兒子送出了門。

曾子不但主張教育孩子要說話算話,而且主張在與朋友交往時更要講究信用。他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無信乎?”意思是:“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辦事情,有沒有不忠誠的地方呢?與朋友交往時,有沒有不守信用的時候?”曾子是一個對自己要求相當嚴格的人,他尤其重視自己的道德修養。他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千百年來,已成為中國廣大知識分子的修身格言。

曾子用言行告訴人們,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實無詐,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應該像曾子夫婦那樣講究誠信,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去影響自己的子女和整個社會。

老人言知足者常樂(老人言與人之交)6

無獨有偶,在中國古代曆史上采用“言而有信”這一教育方法的還有一位孟轲的母親。相傳,孟子很小的時候,一天他看到鄰家殺豬,就問母親:“鄰家殺豬是做什麼用的?”孟母回答說:“是給你吃的呀!”她的話脫口而出,原意是同兒子說着玩的,但轉而一思索,又感到非常後悔。兒子剛剛懂事,如果自己說的話是假的,那就等于是在欺騙孩子,教孩子不講信用。她想,決不能讓自己的話變成戲言诳語。于是孟母真的去鄰家買來豬肉,燒給兒子吃,表明自己講的不是假話。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那個有名的“買肉明不欺子”的故事,是很能發人深省的。孟母的“買肉明不欺子”與曾子的“殺豬取子信”有異曲同工之妙。

誠信,就是不欺人,重承諾,不耍花招,敢于負責。作為一種傳統美德,誠信不僅是個人道德修養的底線,也是人際交往和各種社會事務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曾幾何時,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人與人之間不僅沒有了信任和依托,而且爾虞我詐。這種風氣嚴重影響了個人和整個經濟局勢的發展。因此,人們呼喚誠信的呼聲日益高漲。正所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惟有以誠信立世,才能在人生路上長遠順利地走下去。

老人言知足者常樂(老人言與人之交)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