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類似這樣的話語:
“我跟你說話真是費勁,簡直是對牛彈琴!”
“我現在上面講得滔滔不絕,看你們一個個面無表情、毫無反應的樣子,我感覺我簡直是在對牛彈琴!”
成語“對牛彈琴”的意思是指表達者與傾聽者根本無法找到彼此溝通的途徑,多含有譏諷的味道。
從字面上,我們比較好理解,牛哪裡會欣賞音樂呢!所以無論多麼厲害的演奏家去彈奏多麼動人的曲子,牛也無法欣賞和領悟,簡直是白費力氣。
其實,“對牛彈琴”這個成語是有出處的。它出自于一部佛學的相關著作《理惑論》,其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春秋時期的魯國有一位技藝高超的古琴演奏家,叫公明儀。在一個春光明媚、微風和煦的下午,公明儀攜帶着自己的琴來到了一片早滿了春草的郊外。他找到一塊幹淨的地方坐了下來,開始彈奏了一曲《清角操》,曲音非常玄妙動人,公明儀也陶醉于曲中,他無意瞥眼前方有一頭大黃牛在吃草,黃牛低着頭除了嘴在咀嚼并無其他任何反應。
公明儀突然之間腦子閃過一個疑惑,為什麼如此天籁之音,卻不見黃牛有絲毫反應呢?他想了想,可能是這樣的曲子不符合牛的習性,牛也無法理解曲中的妙義吧!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公明儀“轉為牛虻之聲,孤犢之鳴”,他嘗試着用琴音模仿蚊蠅和小牛犢的聲音,黃牛聽見了,便有了反應,之間黃牛甩起來尾巴,擡起來頭踱步起來,并不時地望向公明儀這邊。
所以,“對牛彈琴”的典故,本意是說明公明儀對音樂的理解已經達到很高的境界。後人卻隻引用了這個典故的前半段,并以“對牛彈琴”來作譏諷和嘲笑的比喻。其實,“對牛彈琴”,“牛”能不能聽懂,關鍵在于彈奏的内容是不是“牛”所熟知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