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全國血管健康日。當天,“道清源518心腦血管日中日論壇暨納豆激酶團體标準研讨會”在京舉行。論壇彙集了中日心腦血管健康領域相關機構的專家,深入探讨了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新成果、納豆激酶産品在國内的發展問題,并發起中國納豆激酶行業團體标準倡議。
心腦血管防治面臨嚴峻挑戰
根據國家心腦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推算,我國心腦血管病患病人數已達2.9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萬,肺源性心髒病500萬,心力衰竭450萬,風濕性心髒病250萬,先天性心髒病200萬,高血壓2.7億。
随着社會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國居民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普遍暴露,呈現在低齡化、低收入群體中快速增長趨勢。
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周邦勇指出,通過本次論壇發起納豆相關食品的團體标準制定,使産品在生産過程當中可以得到質控,從市場銷售方面而言可以對老百姓有明白的說法,對管理者而言,則是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日本飲食習慣提供食用納豆新思路
日本是世衛組織公布的全球國民平均壽命最高的國家,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成果較為明顯。日本東京醫科大學健康運動醫學主任教授濱岡隆文在其演講中介紹,心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控制,得益于日本人的傳統健康飲食習慣。
濱岡隆文提到,預防血栓應從規律飲食與增強運動兩個方面來進行,通過禁煙、少飲酒、多運動來改善人體機能,減輕身體負擔;但是他同時也指出現在很多日本人特别是老年人難以保持運動;于是針對這類人群就要通過豐富并改善營養攝入來改善他們的身體情況。
據濱岡隆文介紹,日本已經進行了關于納豆激酶預防血栓的科學實驗;通過人工血栓檢測納豆激酶與納豆是否具有降低風險的效果,最終實驗證明納豆激酶對預防血栓有積極作用,而納豆雖然有效但效果不明顯。
日本生物科學研究所系長原弘之和日本納豆激酶協會會長目黑昭彥分别發表演講,解讀了各自所屬機構在納豆激酶生産工藝和品質鑒定方面的先進技術。
目前,在中國一些城市的超市和日本料理店裡出現越來越多的納豆及相應菜式,同時也有以納豆為原料的食品出現在市場中。但是如何充分發揮納豆激酶的作用,如何規範納豆激酶産品的市場發展,成為業内的一大探究點。
國内納豆産業面臨發展良機
我國納豆工業及相關産業起步較晚,根據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主任李紅的介紹,2001年,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建成了國内第一條符合GMP标準的納豆生産車間,并于此車間内正式生産出納豆進行市場銷售。
随着國内對于納豆食品的了解及對其營養健康價值的需求,國内關于納豆工業化的需求增長極快,從最初幾乎0需求增長到目前2000~3000噸的需求量。需求增長,也帶動了納豆相關産業産值規模的增大,據李紅分析,目前,納豆工業的産值達到約2億多。
目前國内關于納豆的産品主要集中在四種類型:鮮納豆、納豆膠囊、納豆配伍膠囊、納豆激酶膠囊。其中,多數産品屬于普通食品,注冊在案的保健食品有41種。
納豆激酶團體标準制定進入落實階段
中日專家座談沙龍:共議我國納豆激酶團體标準制定的相關事宜
團體标準是我們國家标準化改革重要方向。國家标準屬于基礎性标準體系,但是更多的有差異性的産品的市場管控缺少專項的标準進行規範和管理,這是推動團體标準實施的關鍵。
會上,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周邦勇、日本納豆激酶協會會長目黒昭彥、東京醫科大學健康運動醫學主任教授濱岡隆文、株式會社日本生物科學研究所海外事務部代表原弘之、道清源品牌創始人稅新及中國标準化研究院農業與食品研究所相關專家共同發起了關于納豆激酶的團體标準倡議。
目黒昭彥表示,日本納豆激酶協會對于不同類型的納豆激酶的活性測定和引用都有相應的團體标準,其中也包括有實施細則。這對國内納豆激酶的團體标準制定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周邦勇認為,國家标準隻是準入門檻,但是通過制定“三标合一”的團體标準,可以大幅度提高對于産品的要求。“我們要做的是給消費者帶來優質的産品,如果達到這樣一個标準的話,我覺得這個做标準就有意義了。”
同時,他也表示,希望通過專家和各相關單位的配合,在年内出台關于納豆激酶的團體标準。
日本納豆激酶協會會長目黑昭彥向道清源品牌創始人稅新頒發證書
道清源是國内牽頭制定納豆激酶團體标準制定的品牌,其創始人稅新在發言中表示,之所以品牌願意作為發起者,同行業協會共同推進團體标準制定,一方面希望讓消費者可以“明明白白地消費”,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建立專業的檢測機構,為未來納豆激酶的産品品控提供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