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個自然不是大自然的自然,而是自然而然的自然。所以真正的道應該是自然而然的,是不需要思考和猶豫的。
埃裡克喬根森在《納瓦爾寶典》中有過這樣的練習:
他練習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使他能夠從一件消極的事中看到積極的觀點(這确實符合陰陽相合的觀點)比如,開會要遲到了,他就想,我可以少花一點時間在那無聊的會議上,我甚至可以借機放松一下,看鳥觀雲。再比如他參加了一個活動,主辦方往他郵箱裡發了100多張照片,他第一反應是,搞什麼鬼,就不能挑幾張好的發給我嗎,但是他馬上問自己,這件事有積極的一面嗎?有的,這樣他就可以自己挑選自己最喜歡的5張照片了。
過了一年,經過勤奮練習,他已經成功的降低了自己的反應時間。最開始他需要花幾秒鐘才能想到一件事的積極面,現在,他說:我的大腦幾乎瞬間就能做出反應。
同樣的,善良也是可以練習的。
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走路時看見有人需要幫助,我心裡想幫他,但礙于陌生或其他的原因,并沒有付諸行動,隻是默默走過了。
如果我們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首先從善意的角度去思考,去幫助他人,而非自私,那麼久而久之,善良也會成為你的本能,在遇事的一瞬間就不會再猶豫了,而是勇敢的行動。
在《遙遠的救世主》中芮小丹問丁元英什麼是不可思議,丁元英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拿出打火機在手裡不經意地擺弄着,突然抛向芮小丹。芮小丹猝不及防,疾手将打火機接住。丁元英問:“接打火機的時候,你思了嗎?議了嗎?”“不可思議的意思是如是、本來,容不得你思議。
接住打火機是一種本能,是一種不需要時間思考的 本能。
以上兩件事綜合來看:
到底什麼是道-----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道是不需要時間思考的,自然而然的本能,如其本來。
道是可以通過練習,思考,盡最大限度的減少自己的反應時間,成為我們的本性的。
最後記《資治通鑒》的一則故事。戰國時,魏國國君安釐王與孔子第六世孫孔子順談及魯仲連,認為此人有作秀之嫌。對此,子順回答:“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變,習與體成;習與體成,則自然也。”
子順回答的真是精彩啊!
始終堅持做一件事,當習慣與本性慢慢結合,就成了自然了。這不就是道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