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登高杜甫全詩?讀《登高》知杜甫(一)杜甫簡介,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古詩登高杜甫全詩?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讀《登高》知杜甫
(一)杜甫簡介
杜甫;唐朝著名詩人,世人稱杜甫為詩聖,與詩仙李白齊名,出生于河南鄭州市鞏義市,又名杜少陵,杜工部,字子美,又自号少陵野老。杜甫生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于此年登基)卒于大曆五年即公元770年。
杜甫;主要社會關系:祖父,杜審言出生于唐朝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公元645年—公元708年)。父親,杜閑生于約公元682年—741年。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母親,崔氏,清河東武城人,出生于名門世家。她在生下杜甫後,不久故去。父親續娶盧氏。杜甫很少提及繼母盧氏。杜甫是由洛陽姑母養大的。不過杜甫在詩中常提到同父異母弟妹們。
(二)杜甫少年時代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曆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杜甫曾寫了一首詩,回憶年少時爬樹的情景。“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杜甫的少年時代,正趕上大唐開元盛世。開元時期的大唐帝國确實就是《憶昔》中描繪的模樣,人口激增而且糧食豐盈,帝國的車輪正行進在農業社會最理想的軌道上。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盛世氣象将填滿杜甫整個童年、少年和青年階段。有一次,六歲的杜甫在洛陽街頭,親眼目睹了一位叫公孫大娘的年輕女子舞劍表演。五十年後,他再次看到同樣的表演,但已經是物是人非了,雖說是公孫大娘弟子的表演,杜甫回來後,仍然也是激動不已,并寫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詩篇;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骖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杜甫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也是一個富二代,吃穿不愁,并且常出去旅遊,一去就是三四年不回來,等他回來參加考試,因成績不好,曾兩次落榜。也許是他的文章不符合封建社會統治者的要求。杜甫雖是富家公子,但他十分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對唐朝上層奢侈之風多有不滿。
杜甫年少時,好動,好玩,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基本遺傳了祖父杜審言的性格特點。例如杜甫的《壯遊》(節選)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祖父杜審言,字必簡,祖籍湖北襄陽,後遷居河南鞏義,晉征南将軍杜預的遠裔,進士出身。杜審言可謂是個大狂人,他曾說;我杜審言的文章往桌子上一放,屈原、宋玉隻能做我的下屬小官。我的書法往外一拿,王羲之隻能做我的學生。“成語“衙官屈宋”就出自杜審言。杜甫不像祖父杜審言那樣好吹牛,得罪人。但杜甫喜歡議論政治,有人推薦他做具體的行政工作,他又管不住人。杜甫隻是在寫詩的才華方面與祖父一脈相傳。
(三)杜甫在四川成都的生活
杜甫一生有苦也有樂。悲與喜摻雜其中。在封建社會,人越窮就越想往外跑。杜甫要帶着一大家子人從一個地方遷徙到另一個地方,加上自己平時又不會耕種土地,年輕時候一點家底很快就透支得差不多了。到後來吃住都存在問題。好在杜甫每到一處都會有好朋友接濟。維持着最低生活水準。杜甫的經曆表明,他隻适合做谏官,新唐書中也曾言其“好論天下事”一旦讓他做具體的行政工作他就受不了。755年,杜甫拒絕了河西尉的職務,759年,面對案牍勞形,杜甫又一次舍棄了官職,前往成都定居。
在成都,杜甫在朋友的幫助下,建起了一處草堂,自己種蔬菜,還種了些果木和藥材。他在詩中描述;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暫止飛烏将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杜甫在成都的好朋友有,裴冕,高适,俨武等。這些人對杜甫都是慷慨解囊。沒有他們的幫助,杜甫就不會安頓下來。草堂大概又經過兩年的修繕,草堂終成規模,不僅有樹林,也有菜園、藥圃,庭院内還有一口水井,養殖各類家禽,俨然像一個小地主。同時,杜甫愛好交往,朋友往來不斷,好朋友高适、世交嚴武或異地、或登門與之唱和。心情好點,還與老婆楊氏一起泛舟,孩子還用針敲成魚鈎釣魚。“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江村》。妻子在紙上畫棋盤。這樣的生活沒有多久。760年秋天,杜甫一家的生活再次陷入了窘困,家徒四壁,孩子臉有菜色(恒饑稚子色凄涼),顧不得禮數,整日嚷着要吃飯,詩中寫道,“癡兒未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八月,茅屋又被秋風吹破,他不得不托人向高适尋求救濟。到冬季,杜甫謀得了一個給唐興縣令修建的館舍寫記的活,就是大概與會計相類似的工作。杜甫從縣令那裡得到了一些資助。生活又開始有點起色。閑暇時,常與老農在一起屈膝談心。 《春夜喜雨》節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四)杜甫在夔州
公元765年,嚴武去世,杜甫一家離開成都,離開了草堂、浣花溪、黃師塔、黃四娘家、丞相祠堂,在成都杜甫寫了許多詩,後來他再也沒有踏上成都的土地。夔州是三國時期,劉備托孤的地方,俗稱白帝城。(現在的奉節縣,歸重慶管轄)。杜甫在夔州,一家人過上了一段安穩惬意的生活。
夔州都督柏茂琳,早先曾是嚴武帳下的一名小将,因此他認識杜甫,仰慕杜甫的才學,為他提供了不少幫助,還給他每個月發放俸祿,保證了杜甫一家的生活。(能安排俸祿可見職務應相當于現在正處級的官員)
公元766年至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過着相對無憂的生活,他買下自己租住的房屋,還有40畝果園和稻田。杜甫暫時靜下心來,精心打理自己的家園,并親自指揮雇工搞農業生産。充分享受農業生産從播種到秋收的樂趣。
公元768年的2月,杜甫忽然聽到從家鄉傳來的好消息。杜甫終于決定走了,房屋不要了,40畝果園不要了,曾經流過汗水的稻田不要了,什麼都不要了,隻想順江而下,尋找失散的弟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離開三峽時,杜甫出席了當地文學圈組織的告别宴會,随後順江而下,夜深之時,想到一生飄零,老無所依,再也難以入睡,一首千古名詩噴薄而出: 細草微風岸,危樯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零何所思,天地一沙鷗。隻是随着年紀增長,左耳越來越聾,視力也有所下降,牙齒掉了一半,酒後騎馬,不慎從馬背上摔下來,在家裡躺了一段時間。酒也不能喝了,登高遠望,看滾滾長江東逝水,落葉蕭蕭紛紛下,不禁悲從中來。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五)江南遇李龜年
時間最終到了770年,我們的詩人即将無聲謝幕。2月,他給兒子宗武寫了兩首詩。偶然翻出高适的一首詩,現在才想起寫答詩,高适已經見不到了。4月,見到了舊相識李龜年,留下無限感慨。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李龜年: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樂師,擅長唱歌。因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寵幸而紅極一時。“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江南,賣藝為生。詩中提到的岐王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範,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跟杜甫是好友。唐宋是我國兩個特殊的朝代,君臣之間關系比較微妙,重文輕武實際上從唐朝已經開始。那時候從皇帝到百姓,都喜歡詩詞歌賦。比如李白,皇帝幾次應召入宮,為皇家撰寫詩詞歌賦。杜甫雖沒有與皇帝李隆基直接接觸,但并不代表皇帝不知道杜甫。隻是杜甫幾次做官,影響不大。沒有引起皇帝的注意。杜甫的詩大都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他在當時的确沒有李白等人的名氣大。實際杜甫間接與皇帝有交集。不過正因為皇帝夫妻如此寵信不該寵信的人,結果導緻了大唐安史之亂的發生。就在大唐王朝氣數已盡,杜甫的生命也即将走到了盡頭。所有曾經的煊赫,随着燦爛的歲月都已遠去,留下了幾多傷春枯老之人。
公元770年5月,潭州發生叛亂,杜甫一家逃到衡州,呆了一段時間後,他們準備前往郴州。行到半路,趕上大雨,導緻江水橫流,行舟實在危險,一家人不得不在方田抛錨,一連數日,缺乏補給。幸有當地縣令救濟,得以活命,又回到潭州的臨時居所。但是杜甫終究沒有熬過770年冬季,大約770年11月,杜甫辭世。(一說杜甫饑餓多日,縣令送來酒食後,一下子吃了過多,撐死了。又一說杜甫餓的不行,在船上吃了漂浮的死豬肉,肚子不舒服拉了幾天,都不見好,随後就去世了。)杜甫在世活了五十九歲。在當時社會,年齡應該是高壽。要知道唐宋兩朝的人均壽命大概在不過三十歲左右。總之杜甫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詩是詩史,讀了他的詩文,使我們看到當時社會人們的生活畫面和官府對人民的欺淩。我們讀杜甫晚年的詩,從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身上,悟出了人生必須熱愛生活珍惜生命。要時刻看到長江之水滔滔不絕,連綿不斷,滾滾而來的氣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