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你長時間感到心情不好時,心裡是否會有一個這樣的聲音:“快點吧!你需要改變自己了,現在這樣沒有用!”
比如之前我考試失利,陷入了失望和迷茫,長時間的焦慮不安,讓我覺得這種狀态很差勁,改變不了什麼。
于是我選擇了出去旅行,到不同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便逐漸發現了生活的精彩,走出了焦慮情緒。
其實,自我批評就是這樣,它可以激發我們改變不再對自己有利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會帶領我們做出對别人有益的事情。
但我們有時也會陷入自我批評的痛苦中。
比如,有的人犯了錯誤,就會自我批評,責備自己為什麼要那麼做,給自己施加壓力。甚至當面對一些無法挽回的過錯時,産生懊惱和悔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可見,我們要正确認識自我批評這件事,客觀對待它,有意識地覺察自我批評,清 除心中的内疚感,暢快自如地生活。
如何正确看待自我批評?在《内疚清理練習》這本書中提到,如果你想發現自己内心的批評,就必 須在情緒驟然低落或開始焦慮的時候特别警覺。
《内疚清理練習》是丹麥作者伊爾斯·桑德所著。伊爾斯·桑德是一名心理治 療師,是丹麥心理治 療學會會員,專注于心理咨詢督導、講師培訓與心理咨詢工作。
身為高敏 感族的一員,她更了解高敏 感族的心情與苦處,她的作品引起了全球高敏 感人群的共鳴,幫助無數人走出了心理困境。
所有痛苦都蘊含着成長的潛力
假如我們感覺已經無力改變一件事,無法再為它做些什麼,就會很想把這件事從腦海裡抹去。然而這樣做的代價實在太大了。蕞後隻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消ji和自己的情緒失去聯結。
比如小周,她的母親過世之前,曾跟她說如果生命的蕞後幾天,小周能在身邊陪她就很好。當醫院打電話告訴她母親快不行的時候,小周還在外地開研讨會,她打賭母親會撐着等她見蕞後一面。
可是事與願違,她母親沒有等到她回去,自此小周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深陷内疚的折磨。
即使很痛苦,我們還是要妥善處理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寫信給死者,說出我們來不及說出的話,也可以向他人訴說或是需求專 業人士的幫助。
當小周學着覺察這段經曆,也就學會了接納自己的情緒。她學着給母親寫信訴說,這種感覺讓她覺得母親還在,在某個地方看着她。
母親生前一直擔心她待人嚴苛的作風,但現在她已經變得不再那麼嚴厲的批評他人了。
與自己和解
我們會在批評中使用“應該”這個詞,可能會把它向外發洩——“你應該……”或是向内壓抑——“我應該……”。
如果你不曾與自己和解過,那你對自己說話的方式和語氣,或許會和小時候父母對你說話的樣子如出一轍。如果他們的态度充滿愛,你就會用充滿愛的方式跟自己說話;如果他們的态度帶有批判意味,那你也會跟着批評自己。
如果你想發現自己内心的批評,就必 須在情緒驟然低落或者開始焦慮的時候特别警覺。想改變自身狀态,就要意識到你正在攻擊自己,要立即把這個狀态調整過來,開始對自己傳送友善的信息。
你可以問問自己在想什麼?把怪罪自己的原因寫下來。
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
當意識到有的批評隻是我們的壞習慣,就要把這個習慣改成比較有建設性的方式。每天在筆記本裡寫下自己做的三件事或是值得稱贊的三個想法,每天這麼做,堅持3~4個月。
尾聲
《内疚清理練習》提供了15種内疚清理方法,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的情緒。如果你也是一個經常苛責自己的人,不妨看一看這本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