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是一個成語,讀音是cāng hǎi sāng tián,意思是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人世間事物變化極大,或者變化較快。
出處:
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唐·儲光羲 《獻八舅東歸》詩:“獨往不可羣,滄海成桑田。” 明 劉基 《惜馀春慢·詠子規》詞:“滄海桑田有時,海若未枯,愁應無已。”
“滄海”一詞公園二百年前就見于許多名著中,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在《行路難》中寫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宋代著名詩人蘇轼的《前赤壁賦》中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桑田”一詞則來自道家詞彙,古謂一地名,亦謂一星座之稱。
實例:
清·程元升《幼學故事瓊林·地輿》:“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
典故:
從前有兩個仙人,一個叫王遠,一個叫麻姑。一次,他們相約到蔡經家去飲酒。
到了約定的那天,王遠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從的簇擁下,坐在五條龍拉的車上,前往蔡經家。但見他戴着遠遊的帽子,挂着彩色的绶帶,佩着虎頭形的箭袋,顯得威風凜凜。
王遠一行降落在蔡經家的庭院裡後,簇擁他的那些人一會兒全部隐沒了。接着,王遠和蔡家的成員互相緻意,然後獨自坐在那裡等候麻姑的到來。
王遠等了好久還不見麻姑到來,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請她。蔡經家人誰也不知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翹首以待。
過了一會兒,使者在空中向王遠禀報說:“麻姑命我先向您緻意,她說已有五百多年沒有見到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視蓬萊仙島,稍待片刻,就會來和先生見面的。”
王遠微微點頭,耐心地等着。沒多久,麻姑從空中降落下來了。她的随從人員隻及王遠的一半。蔡經家的人這才見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間十八九歲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長到腰間的秀發,衣服不知是什麼質料制的,上面繡着美麗的花紋,光彩耀目。
麻姑和王遠互相行過禮後,王遠就吩咐開宴。席上的用具全是用金和玉制成的,珍貴而又精巧;裡面盛放的菜肴,大多是奇花異果,香氣撲鼻。所有這些,也是蔡經家的人從未見到過的。
席間,麻姑對王遠說:“自從得了道接受天命以來,我已經親眼見到東海三次變成桑田。剛才到蓬萊,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時期淺了一半,難道它又要變成陸地了嗎?”
王遠歎息道:“是啊,聖人們都說,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裡又将揚起塵土了。”
宴飲完畢,王遠、麻姑各自召來車駕,升天而去。
成語故事:
原文 東晉葛洪《神仙傳》:“漢孝桓帝時,神仙王遠字方平,降于蔡經家……麻姑至,蔡經亦舉家見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許,于頂上作髻,餘發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狀,入拜方平,方平為之起立。坐定,召進行廚,皆金盤玉杯,肴膳多是諸花果,而香氣達于内外。蔡脯行之,如柏實,雲是麟脯也。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将複為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東海行複揚塵也。’”
釋譯 漢桓帝時,神仙王方平下凡到蔡經家裡……一會兒麻姑也到了,蔡經全家都見了她。這是個好姑娘,年紀十八九歲左右,在頭頂上梳個發髻,其餘的發下垂到腰部。她的衣服有彩色的花紋,但不是錦繡綢緞,光彩耀眼,無法描述她的形态。她進來拜見王方平,王方平也站起來迎接她。坐好後,麻姑招呼送上随身帶來的食物,都是金盤玉杯,飯菜大多是各種花果,香氣散布在室内外;接着分肉幹給大家吃,樣子象柏實,說是麒麟肉幹。麻姑自己說道:“從上次接見以來,已經看到東海三次變為桑田。剛才到蓬萊仙島,見東海水又比過去淺了,計算時間大約才過了一半,難道又要變成丘陵和陸地嗎?”方平笑道:“聖人都說,東海又要幹涸,行将揚起塵土呢!”
每天一則小故事,精彩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