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biang字為何這麼寫

biang字為何這麼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00:48:50

biang字為何這麼寫(Biang字為何人所造)1

草根講壇引出話題:Biang字的背後

“一點戳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點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夾了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拴鈎搭挂麻糖。推着車車走鹹陽。”這是一首在陝西關中城鄉流傳很廣的歌謠,唱的是一個字的寫法,說的是一種老少皆知的小吃名稱——Biang和BiangBiang面。這是一個字典未錄、字庫裡也沒有的字,但它作為陝西地方獨有的漢字,其歌訣卻久唱不衰;這是一種手工擀制,寬似褲帶的面條,長二尺有餘,調以各色臊子、油潑辣子,香饞誘人,關中農村婦孺皆知,家家會做,人人喜食。

草根講壇說村民身邊事

10月22日,由西安市群衆藝術館、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戶縣文化館、戶縣大王鎮康王中村共同舉辦的《話說西安》百姓系列大講堂鄉村版,走進了曆史悠久的西周豐鎬故地——西安戶縣康王村,開講《話說關中BiangBiang面》,吃BiangBiang面,品BiangBiang書法,觀BiangBiang剪紙,唱BiangBiang歌謠,賞BiangBiang面泥塑,講BiangBiang故事……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民俗活動,給前來參與的村民和聽衆們獻上了一場BiangBiang文化大餐。

正如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講壇策劃人之一王智所說,Biang字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最具關中民俗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圖騰。Biang字是關中民間自創的一個漢字,其發音獨一無二,書寫在漢字中也是筆畫最多、最複雜的,據說其寫法至少有10種,最少的54畫,最多的71畫,不同的寫法還各有歌謠幫助人們記憶,并世代相傳。

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漢字?它又蘊涵着什麼樣的文化信息?

Biang字字型解讀,多與周秦有關

在講壇開講前,康王村的一位村民推上來一輛獨輪車,中間如狗脊背,當地人稱“狗脊梁車”,他模拟的是早年秦鹹古道上賣面的車夫,獨輪車以及車上的草帽、麻花、竹簍、糧袋子一應歌謠中所唱。康王村據說曾經是周王朝都城最繁華的郊區,其來曆與成康之治的周康王有着直接的聯系,周康王曾在此駐留過。從這裡有一條古道向西直通周王朝的發祥地——豐鎬,物資和糧草源源不斷經過這裡,車夫推着獨輪車年複一年走在路上,漸漸就有了獨具特色的車夫謠。

道具獨輪車打開了主講嘉賓陝西民俗學會理事靳應祿的話匣子。經過他走訪研究,Biang字的來曆就像獨輪車的造型。“一點撩上天”指的是賣面人的草帽,“留個鈎搭挂麻糖”指的是車旁挂的麻花,“東一扭,西一扭”是指車夫推車走路時左右扭動以保持獨輪車平衡,“左一長,右一長”是指車幫上順搭的長面袋子。歌謠可謂高度概括了古道車夫的形态和艱辛,而“馬大王”的“馬”字和字頂頭的“穴”字分别代表了男、女。靳應祿認為Biang字歌是一首“快活謠”,字本身就是一個象聲詞,是饑餓難忍吃面時候嘴裡發出的聲音,同時暗指男女之事。一個Biang寫盡人生百味,食色性都在其中,表達了勞動人民最樸素最原始的人生追求。

書法家李志華則有另解,他書寫的Biang字書法及歌謠,“穴”卻是“一隻老鼠跳上案,兩個老鼠下面看”,Biang字右邊不是立刀旁,而代之一個戈字,他說:“刀子上咋能挂麻糖(麻花)嘛?隻有‘戈’上才有勾搭能挂嘛!”而鹹陽市一位研究者認為Biang字歌是秦始皇大軍的“軍歌”,借以展現一統天下虎狼之師的能征善戰,另一種說法認為Biang字歌是秦國的招賢令,是意圖表現招納六國之士渡黃河而歸秦,直言進谏,共治秦國。

Biang字内涵的解讀,也引來德國漢學研究者米五鬥的參與,米五鬥是他的中國名。熱愛中國文化的他在陝西生活學習工作多年,已身為秦人好為秦聲。當天他不僅當着衆多媒體和觀衆大秀吃BiangBiang面的造型,還在講壇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看似複雜的Biang,其實是依據漢字造字規律而來的,中間含一個變字,就是依據。

Biang字何以讀作Biang

這麼複雜的漢字,為什麼要念作Biang呢?民間至少有6種說法,王智說這些說法大多是模拟聲音而定字音:面在制作的擀制和拉扯過程中在案闆上會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在撈出和調味攪拌過程中,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面在入口時,嘴邊會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等等。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傅功振日前撰文,認為Biang字發音,較為準确的說法是源于婦女洗衣服時用棒槌捶打濕衣所發出的聲音。BiangBiang面的原始制作過程是這樣的:秦人用鹽水和面,将面團置于石頭或案闆上用棒槌捶打,直到面團光滑、均勻之後,再用擀面杖擀成大面片,然後切成像褲帶一樣寬,下到沸騰的滾水鍋中。這種響亮而渾厚的“Biang—Biang—”聲也就成了“BiangBiang面”名稱的由來了。

傅功振認為Biang字由10個文化元素組成,向人們傳達出秦人特有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環境、居住形式、飲食習慣、審美情趣、心理品格、民族精神等。“穴”部說明了以黃河中上遊的渭河流域為中心的秦人,在古代是以穴居為主的;這裡的“言”字其實是“鹽”,鹽是文明的尺度,鹽為百味之祖,是秦人飲食中的主要調料,用鹽水和面才能使面筋道;“糸”和“長”這兩個字則充分體現了秦人在制作BiangBiang面過程中的動作以及品嘗之後的愉悅情态。“心”字傳遞了秦人忠厚樸魯、誠信熱忱的秉性;左邊“月”字通“肉”,彪悍強健的秦人喜食牛羊肉,體現了秦人“虎狼之師”的飲食習慣;“馬”和“戈”字,則更體現了秦人的尚武、尚勇精神;關于“馬大王”的傳說,指的是秦将白起當年戰勝趙奢後裔“馬服諸侯王”“坐車回鹹陽”告功還鄉的故事。“推個車車逛鹹陽”實際上點明了這個字是在以鹹陽為中心的秦地産生的。

Biang字為何人所造

Biang的字型來曆,同樣也是版本不一。

民間傳說Biang字為一無名秀才所造,時代無從考證。據說,當時一位貧困潦倒的秀才趕往鹹陽,路過一家面館時,饑腸辘辘,聽見裡面“Biang—Biang—”之聲不絕,不覺踱将進去。隻見紅黃綠白、色香俱全的褲帶寬面條,煞是饞人。秀才要了一碗褲帶面,一陣狼吞虎咽,直吃得酣暢淋漓,到結賬時一摸兜,囊中早已空空如洗,無以付賬,隻好求店家以書代之。按照店家所言“BiangBiang面”的字音,秀才觸景生情,感懷傷時,略加思索,筆走龍蛇,一邊寫一邊歌道:“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挂麻糖;推了車車走鹹陽。”一個字,寫盡了山川地理,世态炎涼。從此,“BiangBiang面”名遍關中。

也有一說“Biang”字成型始于秦始皇。傳說秦始皇有一日吃厭了山珍海味,加之當時内憂外患,毫無食欲,急壞了皇宮上下,一太監急中生智到街上買了碗平民小吃回來,不料秦始皇一時饕餮下咽,胃口大開,吃畢驚贊:這是何物?竟比山珍海味還味美上口。宦官答:BiangBiang面。始皇覺得既然已成為“禦用”食物,再也不能令平民如此輕易吃到,就禦賜一個字形複雜的名,有意令平民難以寫出此字。

民間種種傳說和附會,已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Biang字為文化造字,千年流傳,留存着當地人的文化記憶。一個字,一種面食,傳唱不衰的歌謠,鮮活生動,寫着、吃着、唱着陝西關中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它不僅僅是秦人最喜愛的一種面食,更重要的是它承載着秦人的精神和品格,成為當地人無法割舍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構成。

活動策劃人、西安市群藝館館長王升榮說:“實際上關中每一個村落都有古老的曆史,都有古老的文化記憶和獨特的地域文化,這些文化蘊藏在星羅棋布的文物古迹中,更蘊藏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草根講壇正欲借助這種文化下鄉的新模式,來喚醒老百姓的文化自覺。”(文/黃曉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