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曹星之一,它平均每76.1年環繞太陽周,是人類第一顆有記錄的周期彗星。也是唯一一個能夠直接用肉眼觀察到的短周期彗星,據科學推測,哈雷彗星下一次經過近日點的時間是2061年的7月28日。
在人類曆史上,哈雷彗星曾經多次被天文學家觀測和記錄過。而它之所以被命名為哈雷彗星,是因為它的軌道最早是由英國科學家德蒙·哈雷測得的。但實際上,關于哈雷彗星的記錄,最早和最翔實的還要數中國。據專家考證,秦始皇七年(前240年)開始,一直到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超過2000年之間,關于哈雷彗星的記錄就有29次,并且全部符合計算結果。
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當時在世界上,中國無論在農業生産還是天文科學等方面都處于十分領先的地位。據古書《準南子》中記載,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時期,周武王率兵讨伐商纣王的時候,當武王的大軍走到共頭山的時候,東方的天空中突然升起了一顆彗星。根據這一故事中所提到的信息,中國著名天文學家張钜哲采用電子計算機對這顆彗星進行了計算,并得出了這就是哈雷彗星的結論。可是這一曆史記錄不夠翔實,史料也不夠正式,因此并沒有被公認。
另一個确實存在的記錄是魯文公十四年(前613年)魯國天文學家和周朝史官的記錄,據他們的描述,兩人同時觀測到了一顆彗星橫掃北鬥的壯觀景象并迅速記錄了下來,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哈雷彗星的記載了。
然而,以上兩個都沒有得到世界範圍内的公認,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次哈雷彗星觀測記錄始見于《史記·秦始皇本紀》。據記載,秦王赢政七年(前240年)時有彗星的光芒從東方天空閃現,之後又出現于北方,到了五月份則出現于西方…“複見于西方十六”,這一記錄相較于國外最早的古羅馬時期的記載要早上228年,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關于哈雷彗星的記錄。并且這之後每次哈雷彗星的出現在中國的史書中都有記載,前前後後共達29次之多,這在世界上是最為完整的。而且,在中國1000多年前的《晉書》中還有關于彗星發光原因的記載:彗星自身無光,隻有當它接近太陽的時候才能靠反射的光來發光。
從中國史料上關于哈雷彗星的這些記載來看,幾千年前中國古代的文明的确非常發達,然而可惜的是中國隻有其記錄,卻沒有進一步對其運行規律和周期等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得售代人直到1704年,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德蒙·哈雷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它分别出現于1531年和1607年,這兩次彗星運行的軌道與1682年他自己觀測到的一顆彗星的空中運行軌道非常相似,間隔時間也十分接近,都是76年。
于是經過分析計算,德蒙·哈雷最終得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這幾次的彗星都是同一顆,同時,他也由此推測76年後,也就是1758年,這顆彗星将會再次出現。果然,到了1758年,這顆彗星真的如預測一樣再次出現了,可惜當時他已經去世。雖然沒有等到那一年的到來,沒能親眼印證自己的這個推斷,但他的這一研究成果卻對哈雷彗星的研究起到了突破性的進展,是天文學上的一個重大成就。于是為了紀念他的成就,這顆彗星便被命名為哈雷彗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