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徐霞客遊記之天台

徐霞客遊記之天台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05:11:58

雲南哀牢山四名地質考察人員不幸殉職的消息引起廣泛的關注,他們為科學不畏犧牲的精神讓人們肅然起敬。而在古代江蘇,有一位地理學家,他一生足迹遍及大半個中國,“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他也曾涉足哀牢山,為我們留下不少科學資料,他的精神同樣讓人敬佩不已。他就是徐霞客。

徐霞客遊記之天台(微史記徐霞客探險哀牢山)1

西南之行

四位地質工作者探險殉職的哀牢山,位于雲南中部,坐落在保山壩的東南方。哀牢山被譽為古哀牢王國的神山聖嶺,自古就以其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吸引曆代文人騷客前來攬勝,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自然也不會缺席。

明神宗萬曆十四年(1587年),徐霞客出生在江蘇江陰。從小他就喜愛旅遊,“餘髫年蓄五嶽志”,青年時期更是立志問奇于名山大川。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23歲的徐霞客從家鄉江蘇江陰出發,開啟了他一生的傳奇旅行。踏上哀牢山的這一年,是在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51歲。

為何會有西南之行?按其《溯江紀源》中所寫,應是去查找長江的源頭。在這篇文章中,他寫道:“江、河為南北二經,以其特達于海也。而餘邑正當大江入海之沖……生長其地者,望洋擊楫,知其大而不知其遠;溯流窮源,知其遠者,亦以為發源岷山而已。餘初考紀籍,見大河自積石入中國,溯其源者,計其地,去岷山西北萬餘裡,何江源短而河源長也?豈河之大更倍于江乎?”

他提到的“初考紀籍”,其中應包括戰國時期的地理書《禹貢》。該書有“岷江導江”的說法,大家也都相信岷江是長江的源頭。但徐霞客對此有所懷疑。最終他認為金沙江才是長江源頭。1978年,中國政府派出考察隊,确認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才是長江的正源。

徐霞客赴西南考察的決心是巨大的。他在緻名儒陳繼儒的書信中,也預計到會遇到各種兇險:“弘祖将決策西遊……其地皆豺嗥鼯嘯,魑魅縱橫之區,往返難以時計,死生不能自保”。“弘祖”是徐霞客的名。陳繼儒因他眉宇間有煙霞氣,以及早出晚歸,伴霞而行,便稱他為“霞客”。徐弘祖索性就以此為号。

徐霞客萬裡遠征西南,他深入湘西、桂、黔、滇邊垂之地,乃至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地區探險考察,取得集多種學科的豐碩成果。

崇祯十二年(1639年)六月初二,徐霞客出永昌古城東門,一路繞行青華海,來到東山腳下,開始他的哀牢山之行。

徐霞客來到了哀牢王當年的地界大官廟。大官廟,既是廟子,又是村名,古時稱“哀牢村”,村前建有第八代哀牢王禁高的禦花園,包括玉泉、壽桃園、動物園、禦茶寺四部分,其中的玉泉是哀牢國的王公貴族遊覽垂釣之地,徐霞客說“兩孔,而中出比目魚”。之後,他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走了二裡多,到了飛檐翹壁的哀牢寺。哀牢寺原是一個溶洞,後曆經改建,到了明朝,道士入駐哀牢祠,改塑孔子、老子像,祠又改為寺。哀牢山的“頂崖”之上,徐霞客仔細觀察了金井,發現“水皆滿而不溢,其深尺餘,所謂金井也”。

徐霞客在哀牢山的探險考察收獲頗豐,所以他在《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中記述比較詳細。從他的記載來看,在哀牢山沒有遇到較大的險情,但他對哀牢山進行了實地考察,留下了不少史料。

徐霞客遊記之天台(微史記徐霞客探險哀牢山)2

雁蕩圖卷(局部)元·李昭

差點喪命雁蕩山

徐霞客常年在外旅行,也不是沒有遇到風險。

在1614年之前,他曾有過五六年之久的旅行史,但這都是帶有實驗性質的旅行,并沒有留下文字。1614年之後,他已蛻變為職業旅行家。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的春天,徐霞客赴浙江探險考察,他先到杭州,再到甯波渡海至落迦山(普陀山),然後由甯海遊天台山,登華頂,赴雁蕩山。在探險雁蕩山日記中記載了他的驚險經曆。

雁蕩山史稱“東南第一山”。由于處在古火山頻繁活動的地帶,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叢出。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蕩。

徐霞客到溫州攀登雁蕩山後,想起古書上說的雁蕩山頂有個大湖,就決定爬到山頂去考察。當他艱難地爬到山頂時,隻見山脊筆直,簡直無處下腳,怎麼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罷休,繼續前行到了一個大懸崖,卻沒有了去路。

此時“兩邊夾立,如行刀背,躊躇崖上”,也不敢走回頭路,該如何是好?俯瞰之下,發現南面石壁下有一級石階,不知通往何處。徐霞客非常冷靜,他把三個随從和自己共四個人的裹腳布解下,連接成繩子,先讓一個随從順着布往下缒,他第二個下去了。等到下來一看,下面仍是百丈深淵,根本沒有路,而腳下的這塊石頭也隻能容下腳,沒有多餘的空地。就想再重新上去,手拽着布繩子試着往上攀,布繩子突然斷掉,差一點就掉進深淵。“複續懸之,竭力騰挽”,最終脫險。

徐霞客遊記之天台(微史記徐霞客探險哀牢山)3

雁蕩山花 近現代·潘天壽

在探險考察中,徐霞客多次遇到生死存亡的時刻。在嵩山探險時,“仰望夾崖逼天……愈下,崖勢愈壯,吾目不使旁瞬,吾足不容求息也。”在天台山上寒岩時,“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壁上鑿孔以行,孔中僅容半趾,幅身而過,神魄為動。”這些驚險的探險經曆,在《徐霞客遊記》中随處可見。

陳繼儒對此十分欽佩,他曾撰文說:“徐君不借遊符,不絮侶伴,不避蟲蛇豺虎,聞奇必探,見險必截;其騰踔轉側之處,皆漁樵猿鳥之所不窺。”

我們都知道,在冬季,如果遇上雨雪天,為旅客安全考慮,黃山部分山峰會短暫封山。而徐霞客曾冒雪登黃山。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二十六至二月十一日,徐霞客遊罷雁蕩,又前往皖南的白嶽山(今齊雲山)、黃山。其時正值冬季,他和友伴到達安徽休甯的白嶽山山麓時,朔風怒号,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無奈,隻得在黑暗中冒雪蹑冰上山,宿于榔梅庵。

第二天,起床後,發現滿山冰花玉樹,甚為壯觀,徐霞客決定以住宿地為中心,早出晚歸,對周邊的景點和地質情況開展考察,但是大雪也給他帶來意外的收獲,天賜的冰、雪、霧、霰(霧凇,又名樹挂)等多種難得湊集在一起的氣象景觀,使徐霞客大開眼界。

徐霞客遊記之天台(微史記徐霞客探險哀牢山)4

黃山圖 清·弘仁

而到黃山時,大雪封山已有三月之久,但徐霞客不為大雪封山所阻。相反,他還迎難而上。在大雪紛飛中,徐霞客從慈光寺向上石階均為積雪掩埋,愈往上攀,積雪愈深,有的地方,雪成堅冰,光滑難以立腳。稍有不慎,就會墜入深淵。徐霞客“持杖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鑿一孔,以遺後趾。”

就是這麼艱難的冰雪中,徐霞客堅持冒雪向西北由鳥道攀上慈光寺,再由大路返回祥符寺。第二天,再過慈光寺,經天都峰下的天門坎,沿蓮花峰下的蓮花溝北上達光明頂;再由光明頂到達獅子林,考察了獅子林附近的接引崖和石筍矼,晚宿于獅子林佛庵。就這樣,徐霞客堅持數日在大雪中進行探險考察,并做了詳細記錄。徐霞客對雪中遊白嶽山、黃山的氣象和地質狀況的記載,成為了後來證實在氣候冷暖變化規律中不可多得的寶貴科學資料。

徐霞客的探險考察,雖然事先都有準備,但他一無儀器、二無專業人員陪同,隻有簡單的行囊、參考書籍和手杖,随從人員不多,或單獨出行,主要是靠沿途的僧侶、居地村民為導或偶遇者作向導。考察期間以步行為主,輔以馬、舟、肩輿之類的簡單交通工具,其艱難可以想見。

黃山圖 清·弘仁

家鄉近郊探險遊覽活動

徐霞客出身江蘇江陰,祖上是個富戶。

弘治“會試舞弊案”中的徐經便是徐霞客高祖,這個案件連累了唐伯虎。自此,徐氏一門幾絕意于科考。加上也不差錢,便滋養了遊山玩水的喜好。

徐霞客長大後,家人對他性喜山水這一點多有支持。天啟四年(1624)春,徐霞客80歲的母親王夫人知他志在遠遊,但顧忌老母未能遠行。為此,她就與兒子一起去遊宜興諸洞。“霞客以母氏春秋高,願謹受不遠遊之戒,而母則曰:‘向固與若言,吾尚善飯。今以身先之。’令霞客侍遊荊溪、句曲,趾每先霞客”。徐霞客的母親以此來表明自己身體硬朗,兒子可以遠行探險。

徐霞客遊記之天台(微史記徐霞客探險哀牢山)5

徐霞客的旅行是在江蘇省内“啟蒙”的。

徐霞客第一次出遊是萬曆三十五年(1607)秋的無錫和太湖之遊,這一年他22歲,剛結過婚。他是和嶽丈許學夷結伴,觀鑒江南名山勝水,泛舟太湖,登眺東西洞庭兩山,訪靈威丈人遺迹——林屋洞(道教第九洞天)。這次首遊雖然是在家鄉附近的遊覽,但它揭開了徐霞客旅遊考察生涯的帷幕,也算是徐霞客一生成就探險大業的一個重要起點。

萬曆四十二年到四十三年(1614-1615年)之交,28歲的徐霞客,再次近遊金陵、揚州、鎮江等地。“甲乙之間,私念家在吳中,安得近舍四郡,秣陵為六朝佳麗地,高皇帝所定鼎也。二十四橋明月,三十六曲濁河,豈可交臂失之!”應天(南京)、揚州、鎮江等四府之遊,讓他更加堅定了探險旅遊的信心。

套句稍顯誇張的話,徐霞客一生都在路上。直到走不動為止,他都在旅途之中。

崇祯十三年(1640年),徐霞客一直到達中緬交界的騰越,即今雲南騰沖,不幸身患重病,因足疾無法行走,仍堅持編寫《遊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後來,病情加重,雲南地方官員用車船把他送回家鄉江陰。

徐霞客遊記之天台(微史記徐霞客探險哀牢山)6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徐霞客在家中病逝,終年56歲。

特約撰稿 劉永加

校對 徐珩

來源:紫牛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