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做質量管理?這個問題很重要,不搞明白這個問題,企業很難對質量管理有一個積極的心态,很難認真地去做質量管理。就像一個學生,如果沒有明白上學的目的,以為是父母讓我上學,老師讓我上學的,就可能會對學習感到厭煩。
在我們服務的客戶中,曾有三位質量經理這樣跟我們描述自己的質量故事。
A先生是某著名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獨資企業的質量經理。他對我說:"我們公司的高層管理者來自于世界各地,他們似乎更關心成本而對質量是很難提起興趣的。"
B女士是某著名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的質量經理。她對我說:"以前開會在談到質量時,我總是同其他人吵得面紅耳赤,後來我覺得無聊,當談到質量時,就眼望天花闆,不理;現在覺得這很不妥,就采取了主動出擊的态度,誰抱怨質量,我就沖誰微笑。"
C先生是某著名國企的質量經理。他對我說:"平時大家老覺得我們多餘,讓人不舒服;一旦出現了問題,他們就想到我們了。好像我們就是為抓小偷而存在的。沒錯,我們的業績也正是用"救火"的數量與程度來衡量的。"
難道質量管理就像表面所看到的那樣,在公司扮演着無足輕重的位置?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麼,怎樣勸說領導層做好質量管理工作呢?
做好質量管理工作是為了讓産品賣得更好
質量是産品滿足客戶期望的程度,做質量管理,花那麼多精力去控制各個工序,最終就是為了讓生産出來的産品能滿足客戶群的期望,讓産品能被客戶群接受,能快點賣掉。
如果工作做得再稍微好一點,能時刻關注着客戶群的期望變化,依據客戶群期望的變化而改變我們的産品,随時滿足客戶群的期望,這樣的産品能更加長久的暢銷。
相反,不認真做質量管理,不清楚客戶的期望,按照自己的意願制造産品,生産出來的産品到底能不能熱銷,心裡沒有底,隻能是憑運氣。賣的好,算運氣好,賣的不好,責怪銷售部門不努力。即使是暫時賣的好,壽命也不長,因為客戶群的期望會變,産品不調整過來,就自然不熱銷了。所以,做好質量管理,讓産品滿足客戶群的期望,是為了讓産品賣的更好。
質量管理工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前面第一點講的是講為了讨好客戶。有人講,滿足客戶提高質量會增加成本。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做質量管理不但不會增加成本,反而可以降低成本。
降低售後保修成本。
認真做好質量,可以降低産品在市場上的售後維修次數,降低售後保修成本。某電腦公司當年售後保修費用預算占銷售收入4%,如果質量管理良好,将問題消滅在生産過程中,那麼在市場上的保修成本就可以大大下降,即使降低一半,也可以提高2%的利潤。
降低市場的庫存積壓,降低成本。
認真做好質量管理,産品滿足客戶群的期望,可以提高暢銷度,減少積壓。産品不暢銷,積壓在市場上,或者積壓在倉庫,浪費租金與人工工資,影響資金周轉,本身就是最大的成本。或許是當初沒有調查清楚客戶群的期望,或許是客戶群的期望發生了變化,導緻滞銷,滞銷的産品,最終會退回到企業,退貨将産生無法接受的成本。
降低制造成本。
①把有限資金放在客戶最關注的地方,節省成本
有些企業為了做好質量,花費了巨額成本,做出了最好的産品,但利潤空間卻大幅壓低。實際上,這樣的企業應該是不懂如何做質量管理,不懂什麼是質量,沒有做過客戶群的期望調查,不清楚客戶的期望在哪裡,眉毛胡子一包抓,耗費了巨額成本。
其實,客戶群的期望是有層次的, 做質量管理,其實是隻把客戶群在乎的幾點做到極緻,最大限度地将有限的資金用在客戶群的痛點上,既可讓産品暢銷,有可最大限度地節省制造成本。
②把産品一次做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企業一方面在追求産品品質,另外一方面卻又在生産過程中産生大量不合格品,如機器故障導緻的不良,工人不熟練導緻的不良,工人不準守标準導緻的不良等。對于不良品,要麼組織人員挑選使用,要麼返工。不良品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浪費。有人說,機器要出故障,要出不良品,我也沒有辦法。其實,如果機器能按照計劃進行保養維修,維修保養計劃能策劃的缜密合理,機器是不會那麼容易出現故障的。
質量管理,講究把影響品質的各個過程各個細節都管理到位,甚至将人員質量意識、習慣、素養都納入管理。做好質量管理,生産過程發生的不良品會大大降低,可以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降低制造成本。
所以,做好質量管理,一是為了讓産品賣的更好,二是為了節省成本,提高利潤。好了,還在糾結要不要做質量管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