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以下案例來自Joan Pinkham的《中式英語之鑒》。)
閱讀這些案例,我們會發現,很多翻譯中的“冗餘詞”大半來自于原文的表達習慣——反過來對我們中文的寫作、說話,其實也有很多啟發。
比如the fact that...(……這一事實),我們高中生很熟悉。但本書引用Strunk教授的說法,認為應該把它徹底“revise out”。類似的例子還有situation in which,the condition where,這些學習定語從句時,經常拿來“考倒”學生的難題。其實也是典型的“廢話”,唯一作用,就是讓簡單的結構變得更複雜,讓作者和讀者都更難駕馭。
例如這句話:
The reason why English has changed over time lies in the fact that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完全可以這樣說:
The reason why English has changed over time is that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下面這三個例子也是比較典型的:因為一個多餘的詞,導緻結構變得複雜:
(1)為完成總任務而努力:
to strive for the fulfillment of the general task,簡化為:
to fulfill the general task。
(2)情況仍然是敵強我弱:
The situation is still one where the enemy is stronger than us,簡化為:
the enemy is stronger than us
(3)民主是一個需要詳細讨論的問題:
Democracy is a subject that should be discussed in detail,簡化為:
Democracy should be discussed in detail
有沒有看出一些熟悉的中文表達習慣:“……這種情況”、“……的問題”,這類詞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
名詞冗餘的三種常見情況:
一、意義重複的名詞(劃線的詞為多餘)
二、 無意義的範疇名詞 (劃線的詞為多餘)
三、中文習慣的雙名詞并列(劃線的詞為多餘)
以上對應的英文,保留其中一個名詞即可。
書中所糾正的,很多恰是我們中學給學生反複強化的“正确答案”。大概最早建立起國内英語教材體系的專家們,大多是出身于政府的翻譯機構;而官方文件的用詞,多有此特點,比如今天我們還熟悉的“重視……工作”、“強化……落實”、“狠抓……任務”、“貫徹落實……”
中式公文的套話多見冗餘詞。浸潤久了,思維難免受左右,久之便形成獨特的“中式标準英語”說法。當然這些純屬臆斷,權作笑談。
本文版權屬于英語周報,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後語: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态度!每一次您的轉發,就是對我們的認同和鼓勵!親們,喜歡就積極轉發吧,您的每一次轉發,都是我們持續的原創動力。原創的路上感恩有您一路同行!!!
關注“英語周報”頭條号,最原創、最海量、最有價值、最有内容、最有情懷的深度閱讀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