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中國 新聞】相信不少用戶外出時都有數碼設備沒電的情況發生,不過出門在外畢竟不像在家中充電那麼方便。這時候,随身攜帶充電寶(移動電源)無疑成為了我們為數碼設備續航的必要保障。不過即使是同規格的充電寶的價格也能相差百餘元,充電寶的質量與安全問題無疑成為了衆多用戶關心的問題。幾天前,恰逢十一黃金周,小編在外出旅遊時就遭遇了這樣一件事:
由于酷愛做“背包客”,小編與朋友衆人決定中秋自駕去郊外露營。同是年輕人,少不了外出時帶了一些拍照、攝像與藍牙音箱等數碼産品在身邊。白天一陣瘋玩瘋鬧過後,到了晚上大多數人的手機與數碼設備的電量就開始吃緊了。小編自信滿滿的掏出了自己的“20000mAh”滿電充電寶讓大家盡情“享用”,心想20000mAh的電量充個7-8部iPhone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時,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按說可以充滿6部iPhone7 Plus(以3000mAh每部計算)的20000mAh充電寶在充到第四部還未充滿時電量就“壽終正寝”了,無奈隻得将車點火,為剩下的兩位小夥伴繼續充電,嘈雜的發動機響聲不僅影響了出遊的心情,更破壞了賞月的氛圍。
近年來,随着數碼領域技術逐漸發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數碼設備所涉及的層面不僅更加寬泛,數碼設備所具備的功能也是越來越多。從最早我們出門隻帶手機,到現在智能手表與智能手環的普及,加之2017年衆多廠家旗艦機取消3.5mm耳機孔後無線藍牙耳機的盛行,出門“三件套”已經成為了很多用戶外出時的必備套裝。而小編在出遊時遇到的情況絕非個例,根據業内人士的保守估計,目前國内市場的充電寶品牌已經超過500個,價格也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不過即使是同規格的充電寶價格也能相差百餘元,這其中是否存在容量虛标、信息虛标等問題,無疑成為了衆多用戶關心的事情。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充電寶電源容量有近10種規格,從2000mAh到20000mAh不等。一般來說容量越高,就意味着充電寶能給手機充電次數就越多,價格自然也就越貴。
在利益的驅使下,有些廠家為了追求利潤“以小充大”,比如将10000mAh的充電寶标為12000mAh的出售,将15000mAh的充電寶标為20000mAh的出售,使得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錯誤的預估電量,導緻在關鍵時刻因充電寶電量不足,無法為手機或其它數碼設備充電的情況發生。
除了容量虛标之外,信息虛标也是充電寶市場上普遍存在的情況。比如在産品的宣傳頁面上通篇隻“20000M”寫,有意讓消費者誤以為此款充電寶為20000mAh容量,其實隻是這款産品的型号叫“20000M”。
此外,快充技術的叠代,可以說是充電功能的快速技術革新,QC 2.0、QC 3.0、QC 4.0一路走來,支持快充協議的數碼設備也是越來越多。但有些充電寶廠家卻隻在産品宣傳頁面寫支持快充,并未明确标注出支持哪種協議的快充,使得消費者在選購充電寶時無法分清自己手中的數碼設備是否與該款充電寶匹配。
根據業内人士的保守估計,目前國内市場的充電寶品牌已經超過600個,價格也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面對品牌衆多且如此混亂的充電寶市場,消費者往往在選購時經常會掉入“商家”有意無意設計的陷阱之中。
近年來,電商平台已經深刻的影響到用戶的生活與購物方式,而京東作為3C第一平台在充電寶市場上一直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或許可以聯合一些高品質的充電寶廠家對市場規則進行“重新定義”,為充電寶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