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庚子年即将過去,在過去的一年,全球人類共同經曆了一場疫情的洗禮。辭舊迎新,2021辛醜年值得展望。
在傳統文化領域,我為大家提煉三大經典思想(國學精粹),分享給大家。
第一:易變思想。
《易經》是華夏文明的源頭,順時繁衍,可一生萬物,衍生宇宙萬象;逆時問道,可九九歸一,根究宇宙本源。
《易經》有一條核心思想,就是易變。“周流六爻,難以察睹,故無常位,以易為宗。”
通俗而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天地之間,天時地利人和,為三才。順應天時、因地制宜、靈活變通,才是正道。
一個人,要有易變的思想,就可以通行天下,面面俱到。人生中的高低起伏,有時候看似“山窮水盡疑無路”,隻要思想能“變通”,方法能跟上,就可以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機。
人要相信“窮則變,變則通”,這個世界上,方法永遠比困難多,有信心、恒心和耐心去努力,就會迎來變通,天塹變通途。
第二:中庸之道。
真正的中庸思想,孔子稱之為最至上、高等的德,人們已經缺乏這種“中庸之道”很久了。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為什麼孔子對“中庸”有如此高的評價?《論語》中并沒有詳細解答。
最早的中庸之道,來自《易經》;《尚書》中也有提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至今,故宮博物院還挂着“允執厥中”的匾額。
《易經》64卦,最重要的位置,是中和正。
就像你去電影院看電影一樣,你喜歡挑選最中間,正對大屏幕的位置,這個位置不偏不倚,觀賞效果最佳。
中庸之道,形而上、形而下,皆可用,用之四海而皆準。為什麼孔子說,有中庸之道的人很少,“民鮮久矣”?
因為中庸之道,就是道心。
人心得正,為道心。然而,從孔子的時代起,人人皆有私心,以之為常态,人們很難做到不偏不倚了。
從堯、舜、禹開始,曆代帝王治世,都強調“允執厥中”,天之驕子,要盡可能做到不偏不倚,不偏聽偏信,不厚此薄彼。
由此可見,真正的中庸之道,是至上的品德。
第三:知行合一。
王陽明心學最重要一點,就是提出“知行合一”。如果知道,卻沒做到,仍然等同于未知。
自古以來,大智者提出這樣的觀點:“明道者多,行道者少。”
所以,人們明白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是因為自己沒去實踐,做不到知行合一。
心中想念千萬遍,不如親自做一遍。
一個人的思想和見解,是從實踐中得來的;反之,隻有通過不斷地實踐,才能徹底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和現狀。
大道至簡,妙用無方。祝願大家2021年都有一個美好的前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