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視字的宋體結構比例

視字的宋體結構比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5 07:28:45
"命""令"二字的初文之形

甲骨文"命""令"本為一字,其形體如下:

視字的宋體結構比例(從令字形義角度說構件)1

甲骨文“令”

從字形可見,該字最初之形當為"令"之初形,"命"是從"令"加"口"分化而來,以此表示用口發布命令之意,本義為指派、發号施令。

視字的宋體結構比例(從令字形義角度說構件)2

金文“命”

"令"字,《說文》曰:"發号也。從亼、卩(中有一點兒)"。從字形可見,甲骨文的"命""令"二字,從亼,為彙集之意,而卩則似跪跽聽命之人。因此,該字當為會意字,為彙集衆人以發布命令。許慎認為"令"下"卩(中有一點兒)"為瑞信,即古代天子頒給諸侯作為憑信的圭玉,許氏不知古"卩"為跪跽之人形。

"令"字的其他闡釋及存在問題

但是,甲骨文"令"字還有其他的解釋,林義光《文源》:"卩即人形,從口在人上,像口發号,人跽伏以聽也。"《形義》:"甲骨文令字上面像木铎的铎身,正面像一個跪着的人,古人振铎發号施令,合起來表示發号施令。"從以上解釋可知,"令"上"亼"還被認為口、木铎(古大鈴)。

視字的宋體結構比例(從令字形義角度說構件)3

古代的木铎

還有一種解釋認為,“亼”字為殷商之時人們居住的草房的屋頂,屋頂之下是一位老人,該老人呈現胸部塌陷扁平的特征。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年齡大的老人在草屋裡跪坐着,等待死去,這便是命,并認為是“命”之本義。這種解釋,從字形上看确有幾分道理,“亼”似屋頂可以從"舍"字中看出來,尚且可說有來源的依據。但是,認為老人在草屋下等待死亡的降臨為"命"之本義,則顯牽強。"命"在甲骨文金文中皆多用為命令之義。"命"的"命運"之意為"命"之引申義,視為本義則不确。

那麼認為"令"字上部"亼"形系口或木铎是否有道理呢?"亼"為倒口之形,持此觀點的是林義光、李孝定,李孝定并舉出篆文"龠",正是倒口覆與龠管之上。這裡說"亼"為倒口也不妥,"龠"為一種樂器,像編管之形,下為并在一起的兩根竹管,上部為竹管的空口。此樂器當然是用口演奏,不必懷疑,但是也不必再以倒口示樂器演奏之法。況且也不見其他樂器之字形突出以“口”構形者。甲骨文金文"龠"字形如下:

視字的宋體結構比例(從令字形義角度說構件)4

甲骨文金文“龠”

那麼,這裡也應把"龠"字中的"亼"釋為集、合為确,"龠"為多管之樂器,把多個竹管彙集在一起構成此種樂器,此種解釋較為妥當。"亼"為木铎,認為古人發号施令之時先振铎,此種說法未免迂回。《國語·吳語》載:"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錞于、振铎。"由此可見,"铎"為一種軍陣的樂器,作發号施令之用很少見。

"令"字所從"亼"字意義闡釋

"令"字所從"亼",當釋為彙集,形通義順,較其他說法更有說服力。先民在造字之初,多用"亼"表示彙集、器物之蓋及房屋之頂。為了更進一步說明"亼"作為構字部件的意義,我們再選擇兩個更有代表性的漢字作為佐證。

"食"字以"亼"為構形部件,不少學者認為甲骨文"食"字上部"亼"為口字倒寫,下為盛着飯的高腳食器。因此很多學者認為先民初造的"食"字為動詞,意思是吃飯。那麼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先看一下甲骨文"食"字:

視字的宋體結構比例(從令字形義角度說構件)5

甲骨文“食”

《說文解字》:"食,一米也。從皀,亼聲。"許氏認為"食"為聚集之米。許慎之說顯然不妥,但是許氏認為上"亼"為集合之義較為接近。蔔辭"食"字之形像有食物在器,上有蓋,認為上是倒口之形則不妥。從"食"的甲骨文形體可知,該字以打開做飯或盛飯的器物之蓋來說明"食"義。有些甲骨形體似打開器蓋有蒸汽水滴下落之狀,這種形象的描繪更是告訴人們打開器蓋裡面就是烹制而成的食物,“食”字最初當為名詞。

"合"字上部也以"亼"為構形部件,許慎《說文解字》曰:"合口也。從亼,從口。"許氏解釋"亼"為"三合也,從人一像三合之形。"許慎對"亼"的解釋為望文生訓,不可信。其實,"亼"為器物之蓋,下"口"為器物也。甲骨文中"合"的會合與聚合義當是引申義。

視字的宋體結構比例(從令字形義角度說構件)6

甲骨文金文“合”

因此,我們認為"令"之"亼"為彙集之意,"亼"常在古文字形中表彙集、器物之蓋之義,在"龠""令"二字中表示彙集之意,"食""合"二字中表示器物蓋之意。

"命""令"二字的同體與分化原因

"命""令"二字本為一字,且初始義為指派、發号。《詩經·大雅·卷阿》:"維君子命。"《列子·湯問》:"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此二處"命"均為命令之義。

但是因概念外延的不斷擴展,本為一字的"命""令"便開始逐步分化。在"令"字基礎上金文增加了"口"字,以突出發布之意。"命"也進一步由指派、命令引申指稱天命、命運,古人把人的生死禍福歸結為命運的安排,逐漸又引申出生命、性命之意。"命"之意便越來越偏離原始意義,另造新字以示區别。

而"令"字則延續了指派、發布命令之意,并在此意義基礎上也引申出來其他意義。例如,從"指派""命令"義引申出"使"義,《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能令均勝","令"即為"使"義。後來,"令"可指稱具有發布命令具有一定權力的人,如尚書令、郎中令等。因"令"用于指稱官員且又具有權威義,所以也被用來表示尊敬之意,古時稱謂有令尊、令郎、令愛、令坦、令兄等。

由此可知,古漢字的同源分化是源于對字義不斷擴展而做出的字形上的調整,這種調整是形、音、義的匹配和自足。"命""令"二字的分化就是字形調整以滿足字義表達的典型。據周克庸考察,西周金文雖然已經從字形上分化出"命"字,可是直至戰國晚期"命""令"二字也未徹底分化。"敬事天王鐘"有銘文曰:"自作詠命",其中的"命"就是"鈴"的假借字,此為二者未徹底分化的例證。

參考文獻:

1.周克庸,《"X-L-"式聯綿字及其字族》,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13年1月。

2.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中華書局,1996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