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代史書的體裁有幾種

古代史書的體裁有幾種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2:23:45

古代史書的體裁有幾種? 常識是我們考試中常見的一類科目,很多同學都會對常識的考試内容感到頭疼,因為常識的知識内容多而雜、範圍廣,學習和複習起來都有一定難度而我們的曆史人文的常識又是常識部分的重點,比如古代人物以及他們著作的對應,古代人物以及他們思想的對應等,本篇文章就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國的幾種史書形式,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古代史書的體裁有幾種?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古代史書的體裁有幾種(我國的幾種史書形式)1

古代史書的體裁有幾種

常識是我們考試中常見的一類科目,很多同學都會對常識的考試内容感到頭疼,因為常識的知識内容多而雜、範圍廣,學習和複習起來都有一定難度。而我們的曆史人文的常識又是常識部分的重點,比如古代人物以及他們著作的對應,古代人物以及他們思想的對應等,本篇文章就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國的幾種史書形式。

史書分為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也有以國家為單位來分别記叙曆史的,稱國别體。

1.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曆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曆史事件的聯系。如:《春秋》,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名為《春秋左氏傳》,簡稱《春秋》;《資治通鑒》,是我國編年體通史的傑作,北宋司馬光(1019—1086)主編,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1362年的曆史,是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2.紀傳體:通過記叙人物活動,反映曆史事件。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内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從體裁的形式上看,紀傳體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表的綜合。本紀,基本上是編年體,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記載諸侯和貴族的曆史。列傳,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傳記。書志,是關于典章制度和有關自然、社會各方面的曆史。表,是用來表示錯綜複雜的社會情況和無法一一寫入列傳的衆多人物。優秀的紀傳體史書把這些體裁配合起來,在一部史書裡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它既有多種體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規格。如《史記》、《漢書》等,西漢史學家司馬遷首創紀傳體史書之後,我國古代的“二十五史”都是這種體例。《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叙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曆史。共計130篇,包括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共約52萬餘字,由西漢司馬遷著。

3.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将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者是南宋的袁樞,他的《通鑒紀事本末》就采用這種體例。紀事本末體,既不同于編年體之以紀年為主,也不同于紀傳體之以傳人為主,而是以記事為主,把曆史上的大事,詳其首尾,集中表述其過程。無論是編年體還是紀傳體,在記事方面都存在着明顯的不足。

4.國别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别記叙曆史事件。《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别體史記,又稱國記,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訖于戰國初年的魯悼公,分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曆史。它最初的記錄者可能是各國的史官,在春秋戰國之際由晉國的史官編纂成書。《國語》的記事比《春秋》詳細生動的多,也保存了許多珍貴的史料。《戰國策》是一部戰國時期的史料彙編。西漢後期的劉向校理群書,加以整理,去其重複,得33篇,按國别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中山12國策,定名為《戰國策》。晉陳壽《三國志》記載了魏、蜀、吳三國的曆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