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談話間,可能會有人戲說要去睡覺要去見周公了, 那好了,問題來了,周公是誰,你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誰是周公。
周公,生于商朝末期。相信大家都聽過《封神榜》裡邊的故事了吧,《封神榜》畢竟是虛構的,可是周武王伐纣卻是實實在在的曆史。而周公,便是這伐纣裡邊的重要角色,重要程度不亞于周武王。
▲周公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周武王的兄弟,周文王還在世時,便已經開始以姜太公為國師,謀劃和進行讨伐商朝,這和《封神榜》裡邊的姬昌讨伐纣王情節有相同之處。隻不過,曆史上,周文王姬昌在成功之前,便已經年老駕崩。于是,周武王姬發繼位,繼續以姜太公為國師,周公作為輔佐,立志完成父親未了的大事。周武王由于和周公是兄弟,對周公非常信任,逢有大事,必先與周公商量。周武王繼位後,日日在思慮如何集諸侯之力推翻暴君商纣王,此時周公建議他時刻注意自身的德行修養,做好了這些諸侯自然會看到,如此順應天命,必得襄助。就這樣,在一系列的謀劃之後,周武王舉行了一次會盟演練,到場的有八百諸侯之多,再一次堅定了周室滅商之心。
▲周公吐哺雕像
滅商宣告結束,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如何讓這個新建立的周朝穩定下來了。隻可惜,天子周武王滅商後不久便因病去世,留下一個尚未治理的仍處于動蕩的國家。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位,可是他隻是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小孩子,無法号令諸侯,周朝天下随時可能分崩離析。在這種形勢之下,周公隻好以攝政王的名義,代替成王處理一切國家大事,從此掀開了國家大治的序幕。
周公攝政之後,第一步,便是如何管理偌大的國家。思考與商量許久之後,決定和自己的德高望重的兄弟姬奭即召公奭(shì)“分陝而治”。當年周、召二公商定,鑿了一根高三米五的石柱栽于分界之處,稱作“立柱為界”。周公、召公以“陝”為分界線,把周王朝的統治區分為東西兩大行政區,周公管理陝之東,召公管理陝之西(陝西之名,即淵源于此)。這樣,召公管理陝之西為周室提供後援,而周公管理陝之東則為鞏固周室并且開疆擴土。
第二,便是處理了商朝殘餘勢力。當時的殷商殘餘勢力稱“三監”,他們不甘心臣服周朝,于是發動叛亂。周公趁此機會,一舉掃清了殷商殘餘勢力,同時借此出征之勢,一直東征,打敗了許多蠻夷之地,使周室這個本位于西邊的小小王國的領土一下子擴大許多,成為東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遼東的泱泱大國。自此之後,各路諸侯莫不臣服,一舉鞏固了周朝以及周天子的地位,并且維持了之後數百年的光陰。
▲周公 像
第三,周公做了一件奠定周朝未來數百年根基的大事,那就是建立了宗法分封制。周公平定叛亂之後,先是主張遷都到洛邑(今洛陽)讓周室位于中原地帶以控制全國,并遷移九鼎到此彰顯天子之位,之後便是分封宗臣以及宗室。周公把許多同姓宗室以及建國忠臣分封到全國各地,形成大大小小數十個國家,以此作為屏障保衛中央。同時,無論在王畿之地或是諸侯國,建立嫡長子繼承制,免去了許多争奪權力的風波。為配合宗法制,周公主持修訂禮制和樂制,規定天子地位的至高無上,以及權力金字塔的尊卑之分。這樣的制度頒布實施之後,加強了中央王朝對地方的統治,讓周天子之威名一直鞏固了數百年,直至後來春秋戰國時期才開始動搖。
也許,有些人會懷疑周公對周成王的忠誠,認為他不僅有天子權力之實,甚至有可能會兼備天子之名。然而,周公嘔心瀝血七年時間讓周室成為了一個空前的強大國家後,覺得是時候讓成王學會當君主,馬上将權力交還給周成王,并且退位之後仍悉心教導成王如何以仁德治理天下。在國家危難之時,不顧诽謗臨危受命讓國家轉危為安;在國家走上正軌四海升平之時,馬上交還權力,不觊觎天子之位,周公此忠誠無私之心,一直被後人稱頌。
▲周公廟
一個如此有才幹的周公,心懷大德,讓文武百官、四海之内皆心悅誠服,并且協助周武王滅掉商朝,立下建立周室王朝的大功,并且臨危受命治理好搖搖欲墜的國家,完成大治的功業。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的周公,被尊為儒學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聖之一,同時也被曆代統治者和學者視為聖人!
曆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榕樹下的路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