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燒杯是最近突然流行的一種媽媽必備神器。在各種宣傳文章中,買了這種杯子,不管是出門旅遊玩耍也好,在家休息也好都很有用。隻要将開水往杯子裡一倒,各種美食佳肴就做出來了。這個東西的确挺方便,但使用起來應該注意的地方不少,别太随心所欲了。
焖燒杯說白了就是真空保溫杯,隻是比起一般保溫杯口更大,把寶寶的保溫輔食罐改了個“焖燒杯”的概念。但不管是象印還是膳魔師,杯子包裝上還是老實用英文或者日文寫着“不鏽鋼真空保溫食品罐子”。
用保溫杯煮蛋或者類似的方法在江湖上流傳了很久,不過那時候保溫效果一般般,因此沒能流行起來。但即便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這種焖燒杯在使用上仍然有不可逾越的障礙,那就是熱力學定律。
熱力學定律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能量是守恒的,而且熱量隻能自發的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在這個杯子上的呈現就是,即便不考慮不能避免的散熱問題,将食物煮熟的能量也隻能來自于你倒進來的熱水。因為沒有外部熱源,而且随着食材溫度升高,熱水溫度降低,兩者最後達到溫度相同。
這個溫度也就是食材理論上能達到的最高的溫度,根據你放的食材的種類和量會有比較大的差别,也和你的水溫有關。粗糙算了一下,如果用來焖飯的話,加入米和95度左右的開水(一般開水的溫度),不考慮散熱,最終也就能達到65度左右。如果你之前忘了預處理用熱水燙杯子,溫度則會更低。
那65度的溫度夠把飯菜做熟麼?很難說,因為熟是一種情懷,不是量化标準。人類吃熟食的目的有幾種,除了味道好以外,還要殺滅有害細菌病毒和寄生蟲,以及将食物處理成我們退化了幾十萬年的消化系統可以處理的半成品。
從消毒殺蟲的角度來看,65度屬于比較尴尬狀态。大部分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在這個溫度不能長期生存,但也隻是大部分而已。一般來說消毒要求的溫度應該在70甚至80度以上,雖然家長為孩子選擇食材一般比較精細,但是對于肉、魚這類食材,65度左右的溫度還是不能令人滿意。
另外一個問題在于,兒童尤其是嬰兒的消化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因此食物烹調加工的另外一個重要目的——将食材改造的更容易消化吸收就很重要了,尤其是對于中國人這樣不擅長生食的高級民族而言。
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有一條原則家長比較熟悉,就是熟比生好。烹調熟的食物因為更軟,所以更容易咀嚼消化。小時候學為什麼高原要用高壓鍋蒸飯的時候,老師隻講了氣壓低沸點低,卻忘了說核心問題,主要是溫度低的水煮出來的夾生飯不好吃啊。
除了形态外,在加工過程中,食材本身也會轉變,我們很熟悉的就是生雞蛋煮熟之後蛋白質變性,更利于被孩子吸收。蛋白質變性的溫度一般是60-80度,因此用“焖燒杯”煮出來的蛋,基本上是軟黃的,很多人喜歡,但是對年齡較低的寶寶來說則是負分的。
所以在使用甚至購買焖燒杯之前,一定要了解這些可能存在的問題。在賣焖燒杯的網店上,有些很貼心的提醒你焖燒杯不能真的做飯,保溫才是最重要的功能。而有些則貼出來一大堆所謂的“焖燒杯菜譜”。那麼焖燒杯到底應該怎麼用?其實膳魔師在自己的日文網站有這樣的說明:
“請注意烹調所需的能量都來自于熱水,因此水溫如果不夠高就是不能做飯的。
請注意食材的量不能太少,太少做出來的效果不好;
請注意要将焖燒杯預熱,預熱的時候要取下來蓋子;
像蔬菜根莖、肉類這些食材,要切成又細又薄的條,之前在其他鍋裡面煮熟再放過來;
如果食材放多了就做不熟了,要注意;
不要把杯子靠近火源,會變形變色;
烹調時候小心開水燙傷。”
這段話膳魔師中文網站很聰明的沒有提,不過中文網站菜譜也隻給了銀耳紅棗羹這種炖品和粥,但到了淘寶或者朋友圈流傳的菜譜,什麼雞蛋、蝦、肉片就統統出現了。
如果你想購買和使用焖燒杯,請了解它的主要使用場景還是保溫、保冷而不是烹調。最多可以用它作為二次加工的工具,将已經做熟的米飯、蔬菜、肉悶的更爛一些,減少用火時間,更環保一些。不要真的模仿某些誇張的“烹調心得”,尤其是魚、蝦、肉、蛋這些寶寶常吃的葷輔食,一定要充分烹調熟之後再放進來。
關于其他用品的選購,你可以”推車”、“座椅”、“安撫奶嘴”、“奶瓶”、“背帶”、“學步車”、“平衡車”等等,發送到我們的微信公衆号“一小時爸爸”來了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