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中有質子和中子,有的原子核中沒有中子,例如氫原子中沒有中子。圖中紅色小球代表質子,黃色小球代表中子,藍色小球代表核外電子。
2.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中子不帶電,而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因此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是:原子核内質子所帶電荷與核外電子的電荷數量相等,電性相反。
3.構成原子的各種粒子之間的質量關系: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質量=質子質量 中子質量(電子的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4.構成原子的各種粒子之間的數量關系
(1)在原子裡,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如普通氫原子核内無中子
(3)同種原子的質子數相同,不同種原子的質子數不同
二、相對原子質量:(符号為Ar)原子的質量很小,書寫和使用都不方便,所以國際上一緻同意采用相對原子質量,即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标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科學家經過計算得質子和電子的相對質量都約等于1,因此,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加上電子數。根據以上内容,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方法有以下兩種:
1.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質量/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
2.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 中子數
化學史:我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主要測定了铟、銥、銻、铈、铕、铒、鍺、鋅、镝幾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被國際原子量委員會釆用為相對原子質量數據标準。
三、核外電子的排布
1.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
(1)核外電子總是盡先排在能量低的電子層,排滿之後再進人能量高的電子層
(2)第一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3)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第一層是最外層時,不能超過2個電子)
2.不同類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特點:
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形成陽離子
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4個,易得電子形成陰離子
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8( He為2),不易得失電子
3.相對穩定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為8(若第一層為最外層時,電子數為2 )的結構
4.元素的化學性質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
一般當兩種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則這兩種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特殊說明
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原子,其元素化學性質不一定都相同 (Mg,He最外層電子數都為2,但化學性質不同 。Na,H最外層電子數都為1,但化學性質不同)
最外層電子數不同的原子,其化學性質有可能相似 (He,Ne均為相對穩定結構,化學性質相似)
孩子這些題不會,家長要重視了,初中化學原子結構示意圖專題
初中複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學會這些化學成績穩步提高,低分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