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7 18:09:06

老子的《道德經》有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 “自然而然” 的。“自然”是“道”的自性,“道”本來就是自然無為的,“道”即是“自然”,是形而上的“道”,是本體。《易經・系辭上》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這個道,就不是本體之道,而是應用之道,是形而下的“道”,是用法,兩者合起來就是講宇宙之“道”的體用關系。本體是寂然不動的,是“萬法歸宗”中的“宗”,是固定不變的規律,用法則是千變萬化,形式各異的,是“萬變不離其宗”中的“萬變”,《易經》中“一陰一陽之謂道”中的“道”所起的作用就是“天道”的“用與象”。

(第二層體用關系之)1

一陰一陽之謂道

“一陰一陽之謂道”是中國人最古老的陰陽辯證思維方式,是最樸素,最原生态的辯證法:即任何事物都有對立統一的兩面性。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合理的運用這些陰陽辯證思維哲學,就能快速的區分事物的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内容、原因與結果、偶然與必然、内因與外因、共性與個性等邏輯關系,迅速地掌握事物的實質和本源,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進而才能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處理問題,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然自古“聞道者多,悟道者減半,行道者少之又少,得道者如鳳毛麟角”,陰陽辯證思維哲學因其過于抽象概括而又包羅萬象,緻使無專業知識或悟性不高的人無所适從,無從着手,進而也不被世人所真正理解并實際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在具體的社會和人事關系運用上,因各人的出發點、立場的不同,造成對與錯的标準差異,進而造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最後走向兩個極端,甚至争執對抗的零和遊戲。因此古人又在陰陽辯證的基礎上細化發展出了更具現實操作性和集體主義團隊協作精神的和諧共生生态鍊體系模型:五行理論體系。

(第二層體用關系之)2

五行相生相克,生生不息

衆所周知五行是中國古人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五行學說認為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根據其特征,可以系統的分成五大類“金”“木”“水”“火”“土”。這五類事物統稱五,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體的五種單一的事物,而是對宇宙間萬事萬物的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金、木、水、火、土”是構成物質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質,由于這五種最基本物質之間的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運動變化而構成了物質世界。講五行必先講陰陽,陰陽屬于陰陽五行學說立論的基礎。陰陽與五行屬于形式與内容的關系,屬于大“道”第二層面的“體”與“用”的關系(大“道”第一層面的“體”與“用”關系是:“道法自然”與“陰陽之道”)。就是指無論陰的内部或陽的内部包括陰陽之間都具備着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象表達的那種生克利害的基本關系。換句話來說,即陰陽的内容是通過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來的,五行屬于陰陽内容的存在形式。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然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

五行之間存在着相生相克的關系,生克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也就是陰陽的兩個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規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生克是相對的,沒有生,就無所謂克;沒有克,也就無所謂生。有生無克,事物就會無休止的發展而走向極端,造成物極必反,由好變壞;有克無生,事物就會因被壓制過分而喪元氣走向衰敗。在生克這個對立與統一的矛盾中,無論是生的過分還是克的過分都會因對立而打破相對平衡或統一,事物就會向一方傾斜發展。為了維護相對平衡,生與克要相互牽制。當不能相互牽制時,平衡就被打破,這時事物就會出現了新的變化。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中提出,五行者“比相生而間相勝也”。所謂“比相生”是指毗鄰的兩行之間有相生的關系,如木與火毗鄰,故木生火,“間相勝”是指中間間隔了一行的兩行之間有相勝的關系,相勝即相克。五行中一行之氣與一行之氣遞相轉化即為相生,相生有生化扶助之義。在先者轉化為在後者,在先之氣為在後之氣的源泉和原動力,在後之氣得在先之氣生助則更為壯大有力,在先之氣因生助在後之氣而蛻化變弱。五行相克是從五行相生演變而來,所謂有相成則必有相反,相成則為相生,相反則為相克。母生我,母之性在于生助我之氣,我生子,子之性在于盜洩我之氣,故我之母與我之子于我而言一生一洩,其性相反。我受子之洩而本氣不足,必得母之生助補不足之氣而安,故母能止我被子洩之虞。我之子本欲洩我,見我之母則不能達其目的而失其功用,故可言我之子之性受制于我之母之性,受制即是受克。因此,五行“間相克”,實際上是指隔“我”一行得我之母克制我之子五行相勝相克有節制、約束、侵奪的意義。五行之間相生相克,互生互制,但總的方向還是以生生不息為主,相互克制為輔,克是為了更好的生,矯枉過正,使其不至于嚴重偏離軌道,影響或者幹擾“生”的正常秩序,這是克的目的。 “生”的反義詞本為“死”,五行理論中用“克”而不用“死”,即說明了古人的良苦用心和高超生活的智慧,因為該體系相生相克、生生不息的辯證關系整體符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更符合世間萬物都是按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的周期規律進行持續發展的總體方向,即萬物一切活動的最主要的目地都是為了更高層次的“生生不息”,中間的道路雖然會曲折,但前途最終一定是光明的。

(第二層體用關系之)3

萬物按破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的周期規律發展

五行體系更強調整體團隊協作概念,是一個完美的生态鍊體系,各成員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特性,都有自己相應的權力和義務,都按順時針方向順位相生,誰也離不開誰,又隔位相克,互相有個制約,整體又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每個成員都根據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優勢找對位置作對事情,和其他所有成員之間進行互動,并根據整體大形勢、大環境的需要進行整體的旺、相、休、囚、死的周期調整,調整是為了更好的休養生息。“君子和而不同”就是對五行體系成員架構最好的诠釋,大家求同存異,共同發展,互利共赢,要“和合共生”,不要“同而不和”,“見利忘義”。因為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一片都是大自然獨一無二的傑作,“小人同而不和”,一味追求完全相同的東西本身就是個假命題,結果自然是無法如願,與全世界都不和。唯有目前的五行架構才是最優化的選項,大家在其中各司其職,各展其能,各取所需,互相補位,協調平衡,互利共生,是目前所知最完美,最穩定的團隊協作架構體系。

五行體系是一個極具深入性,系統性,全面性的和諧共生的命運共同體,是一個近乎完美的體系模型,更是一個系統的方法論。說她是一個近乎完美的體系模型,是因為在其中你可以發現彼此間更深入,更廣泛,更全面的作用關系,而不是隻看到眼前的、相鄰關系的好與壞,利與弊的單純關系,造成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因為在這個體系模型中你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到:每一個行都與其他四行構成四種關系:克我,生我,我生,我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關系,缺一不可,克你的事物恰恰是生了生你的事物,你生的事物恰恰也是克了克你的事物。而且還會随着時間的推移,每個五行成員旺相休囚死輪流坐莊,沒有誰比較吃虧,誰比較占便宜,或者誰一直吃虧,誰一直占便宜的想法。雖然短期的,局部的看似乎對某個成員不公平公正,但長遠的,全局的看對大家就公平公正,因為不管你的處境還是其他成員的處境大家都會輪流來,一一體驗,大家相互克制,和諧共生,互利雙赢,猶如一個和和美美,各司其職的大家庭,這是太極五行很重要的一個“融合”的功能,把形色各異的事物融合為一個統一的大家庭。

說她是系統的方法論,是因為運用五行之間對應的相生相克關系,你可以快速的按五行屬性把有關聯的事情簡單的劃分為五類,按五行之間相勝相克的關系圖找出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進而找到另一個更深入的化解因素,以四兩之力輕輕一撥,千斤之力土崩瓦解,這是太極五行另一個很重要的“化”的功能。我們常講化解問題,化解沖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等,都是五行這個“化解”的功能的具體應用。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陰陽五行理論是目前所知文明中化解政治沖突最實用、最先進的理論之一。當人們因自身的陰陽屬性、立場、觀點不同而争執不下,甚至劍拔弩張處于沖突邊緣時,大家不妨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更深入,更廣泛,更全面的看看彼此的利益關切點是否在五行理論中的某個具有生克關系的位置,處于生克的哪個具體位置,以便于尋找出其他具有生克關系的三個關聯因素,進而形成一個彼此相生相克,而又和諧共處的五行模型。或者根據各自不同的特性和優點,拉一個群,新建一個彼此相生相克,而又和諧共處的五行模型生态鍊體系。

(第二層體用關系之)4

五行生态體系全系統衍生運行圖

這個五行模型生态鍊體系又可以向下或向上無限級的衍生擴展,直至形成一個龐大的、系統的、平衡的、和諧衍生運行架構體系,“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世間萬物運行架構體系和原理皆與此同。

(第二層體用關系之)5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