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這是我在《大話西遊》中看到的最感人的一句話。可能俗了,因為太多人都因為這句話而感到愛情的可貴,以及告白的勇氣。
但我今天想說的,不僅僅是這個。
我想聊聊這句話在整部電影中的意思,以及這句話想要告訴世人的深意。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在至尊寶沒有遇到白晶晶時,至尊寶是超脫于塵世的少年,感情還是利益,不在他考慮的範圍内。
他活得恣意潇灑。
當他對白晶晶一見鐘情,情之一字,變成了他的魔障。這個魔障之利害,讓他飽嘗情路坎坷,飽受求而不得之苦。
尤其是他發現紫霞才是真愛,而紫霞,也同時是給他三顆痣、讓他成為孫悟空轉世的人。
至尊寶的命運之路從此開啟,紫霞無力阻擋他走上這條路。
在《大話西遊》中,至尊寶的命運早已注定,那就是變成孫悟空轉世,完成護送師傅唐三藏去西天取經的使命。連觀音大士都多次托夢,告訴至尊寶他的命運。
但所有人都知道,宿命論并不可靠,難道算命的瞎子說你日後必成一國總統,你就真的能實現?
但所有人也都知道,這個世界,存在太多的不可抗力,比如父母的種種期待,比如社會的複雜規則,比如個人注定無法避免的欲望的擴張。
所以,至尊寶那難以抗拒的五百年命運,更像是一個人無法改變的不可抗力。
要實現父母期待、要攀爬社會等級、要成就自我價值,就必須要放下私情,按照社會的規則,一步步做起。
做合适的事,而不是自己喜歡的事。
所以,“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這段台詞盡管感動無數人,但其實隻是一種忏悔和無奈,并不是感情的表白。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出自《史記·貨殖列傳》。意思是天下人吵吵嚷嚷、擁擠奔忙,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
奔波忙碌的人群,在社會中起起伏伏,往往能看到衆人的喜怒哀樂,看到生存艱辛,唯獨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個有着情感、也會哭會笑的普通人。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這段台詞,更像是對世人的同情。
同情世人的不得已,同情這個世界為了生存或者為了欲望而辛勞麻木的衆人,也同情被世人無奈放棄的那一段段感情。
知乎有一個問題“那些因彩禮而談崩的男女們,後來怎麼樣了?”這個問題的浏覽量達到了5484萬。這個問題的其中一個高贊回答讀來讓人心酸。
大學同學相愛準備結婚,女方父母卻嫌棄男孩家境一般,于是提出500萬彩禮的條件為難。男孩哪裡有那麼多錢,女孩子不死心,于是帶着自己的父母與男孩父母見面。
沒想到,女孩父母作為生意人,用他們的精明瓦解了男孩全家對這段婚姻的期待和信心。這樣的矛盾之下,這對情侶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直到有一天,女孩說了一句:“連500萬都拿不出來,我們以後過什麼日子?”
男孩遂感覺自尊全無,提出分手。
在很多年後,男孩早已結婚生子,但有一次同學聚會之上,男孩酒後感慨“我好想有500萬。”但是這樣的感慨,在世事變遷面前,也隻能是随風飄散而已。
這件事的悲劇在于,情侶想要保住愛情,但他們愛情太過弱小,在金錢和家庭的壁壘面前,最終不得不毀滅。
至尊寶的悲劇在于,他想要留住愛情,但難以抗拒自己的命運,最終因為這樣的命運,隻能失去紫霞。
都是利益之下,求而不得,兩個故事何其相似。
世人皆苦,有情更苦。
所以,俗世的愛情,是什麼樣的?俗世之中,越是純粹的東西,越是容易毀滅。
越是真誠的感情,就注定越要受到更多的考驗。
所以,為了避開痛苦,人們往往會選擇有條件的愛情。
這一點,《大話西遊》也有反思。
電影中高高在上的菩提也參不透“愛情是否有條件”這個難題的答案。
菩提和至尊寶是這麼讨論的——
“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菩提反問。
“不需要嗎 ?”
“需要嗎?”
“不需要嗎?”
“需要嗎?”
“不需要嗎?”
兩人不停地反問着,最後菩提不得不妥協:“哎, 我是跟你研究。研究嘛,幹嘛那麼認真呢 ?”
轉身走時, 他又來了一句 :“需要嗎?”
至尊寶陷入了沉思。
這個場景中,菩提作為衆生崇拜的佛祖,應該是言出法随、看透一切的人物。但菩提卻在這段對話中,不斷問“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這反而體現出菩提對于這一點的不确定。
最後的妥協,更像是菩提對現實愛情的妥協。
愛情需要有理由,是至尊寶的愛情現實,但他又對這句話發出了疑問,是他的愛情理想——如果像愛上紫霞那樣純粹的愛能夠實現,那該多美好。
在愛情面前,至尊寶很卑微。
所以,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有一半純粹的愛情,剛剛好,愛情中的理由和條件,可以看作是參考,但不能看作全部。
在理想和現實的兩難全中,取一條路,不要麻木,不要天真,盡己所能走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