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患者在體檢時會檢查尿常規,但是拿到了結果卻一臉茫然,看不懂,今天我們來教教大家如何看懂尿常規報告。
作者簡介
楊 潇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醫師、醫學博士
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張尿常規化驗單:
尿常規指标解讀
01 尿比重
在正常情況下,腎髒是具有調節身體多餘電解質和固體物質的能力,尿比重的大小取決于腎髒對這些物質的重吸收能力,可以通俗的理解為,比重大則是尿中含有的固體物質偏多(有機物質,鹽類,結晶),小則反之。
02 酸堿度
尿液酸堿度(PH值)反映了腎髒維持血漿和細胞外液正常氫離子濃度的能力,人體代謝活動所産生的非揮發性酸,如硫酸、磷酸、鹽酸及少量丙酮酸、乳酸、枸橼酸和酮體等,主要以鈉鹽形成由腎小管排出;而碳酸氫鹽則會被重吸收。腎小管分泌氫離子與腎小球濾過的鈉離子交換,從而影響人體尿液的酸堿度。
PH升高或降低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常見的導緻PH變化的病理性因素包括:
03 尿白細胞
這個相對簡單,白細胞為陽性多提示為尿路系統存在炎症。
04 蛋白質
尿蛋白也是泌尿外科醫生非常關注的一項,通常來講,我們腎髒對血液中的蛋白是可以重新吸收的,常規檢查裡很難測到尿中的蛋白,但是當腎髒的功能受損時,我們的腎髒(近曲小管)對蛋白無法進行重吸收,或者是當血液中的蛋白超出了腎髒重吸收的能力時,我們血液中的蛋白就會流到我們的尿液中,通常尿中是否含有蛋白也是判斷腎髒是否有損傷的一個重要标志。
尿蛋白通常有兩種測量方法:
是什麼引發的蛋白尿?
蛋白尿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也就是無需治療,通過休息,規範飲食就能恢複正常,比如由劇烈運動、發熱、精神緊張導緻,有時候妊娠的婦女也會有一過性的蛋白尿,這些都無需多擔心。
那麼病理性的蛋白尿是什麼情況呢?比如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腎動脈硬化、腎靜脈血栓形成。總之,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腎髒受損,導緻了腎髒無法将蛋白吸收。
還有比如多發性骨髓瘤、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症,骨骼肌嚴重損傷及大面積心肌梗死時的肌紅蛋白增多造成了我們血液中的蛋白量超出了我們腎髒的吸收能力。有時候抗腫瘤藥物,抗生素也會導緻我們的尿中出現蛋白。
05 尿葡萄糖
尿糖我們接觸的也比較多,大部分原因是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所導緻。有時候我們短時間大量食用糖也會導緻一過性的尿糖增高。
06 酮體
酮體是脂肪代謝的中間産物,我們可以這麼簡單的理解為,糖類是我們體内的直接能量提供者,我們體内的糖原過少時,身體就會分解脂肪來為我們供能,但是脂肪的分解過程中會産生酮體,當酮體的産生大量酮體大于我們身體的利用和分解時,就會存在與我們的尿液中。
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酮尿?
如小孩的高熱,伴随有嘔吐、腹瀉中毒常出現酮尿,酮尿也可見于寒冷、劇烈運動後緊張狀态、妊娠期、低糖性食物、禁食、嘔吐、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惡病質、麻醉後、糖原累積病、腎上腺皮質激素、胰島素分泌過度等。當然最常見的還是出現在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上。
07 尿膽紅素
膽紅素是血紅蛋白的降解産物,正常尿液中不會含有膽紅素,尿膽紅素的檢出是提示肝細胞損傷的重要指标。膽紅素和尿膽原常常提示着肝膽系統出現了損傷和梗阻。
08 尿潛血
尿潛血即反映尿液中的血紅蛋白。正常人尿中并無遊離血紅蛋白,一旦尿中含有了我們肉眼甚至顯微鏡下都無法看見的紅細胞,便是提示我們泌尿系統有出血的情況。
形成尿潛血的原因有哪些?
泌尿系統的腫瘤、尿路的炎症、還有一些尿路結石等、甚至一些肝膽疾病也會導緻我們出現尿潛血。但是可以總體概括為本存在于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受到了破壞,進入了我們的尿液中排出體外,這類患者也常常伴随着另外一種疾病,貧血。
09 尿液顔色、尿液濁度
一般來講尿的顔色是黃色或者淡黃色,如果近期飲水量減少,可能顔色會加重,這一點我想大家都比較清楚。當然如果泌尿系統有出血,尿色會發紅。
尿液濁度,通常我們的尿液是清透的,如果出現渾濁,提示有炎症的可能性。
10 白細胞(鏡檢)、紅細胞(鏡檢)
這個就是我們直觀用顯微鏡觀察到的紅細胞和白細胞的數量。
最後總結一下,從上面這個患者的尿常規報告情況看,尿白細胞75,蛋白質1 ,尿潛血3 (定性),紅細胞15-20,我們會建議患者去泌尿科就診,做進一步的檢查來明确各項指标陽性或者高于正常值的原因。
本文轉載自:“北腫杜鵬”微信公衆号
@頭條健康@今日頭條青雲計劃@頭條健康情報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