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讀者的印象中,“倭寇”兩個字是與明朝聯系在一起的。
确實,唐宋兩朝的史書中都沒有出現過“倭寇”二字。倭寇似乎是在明初“突然”出現的,到了明末因為戚繼光的打擊而消失,整個清朝都沒有複現。
但事實上,這種曆史表述是不準确的。
“倭寇”最早出現在元朝,它的徹底消失也不是因為戚繼光的打擊,而是因為豐臣秀吉的一道命令。
說到底,倭寇的出現與消失,都主要是由日本曆史機制而不是中國曆史規律所決定的,它因日本曆史亂局的出現而興,也因戰國的結束而徹底結束。
首先我們都很容易理解的是,日本人不管“倭寇”叫“倭寇”,道理不言自明:日本人也知道“倭”字不好聽。
那麼,日本人管“倭寇”叫什麼呢?叫“英雄”或者“好漢”嗎?當然也不是。日本史書上管他們叫“海賊”或者“惡黨”。
所謂“海賊”就是海盜,“惡黨”就是兇徒。這說明,在日本人心目中,這些人也不是好人,是體制外的反叛力量。
不過,在日本史中,“海賊”或者“惡黨”并不是用來專門指稱“倭寇”的。
作為海島國家,海盜在日本當然一直就有。不過大部分時期,他們隻在日本沿海打打殺殺。
隻有在特殊的曆史條件下,“海賊”才離開日本沿海,成為“倭寇”。
這個曆史條件并不是一些曆史愛好者所認為的明朝的海禁政策,而是元朝的“蒙古來襲”。
這是怎麼回事呢?
如前所述,“蒙古來襲”雖然被天降的“神風”擊退,但是對日本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受“蒙古來襲”破壞最嚴重的是日本西南及九州沿海一帶,因為這一帶是防禦蒙古的重點,這裡的百姓被大量征發,修建規模巨大的沿海工事,導緻戰後這些地方經濟破産。
鐮倉幕府又無力補償這裡的武士,導緻這些地方陷入全面貧困化,武士破産,百姓流亡。
幕府權威因此崩潰,日本先後進入南北朝和戰國這兩個動蕩時期。走投無路的日本人大批下海,成為“海賊”。
這些“海賊”與日本曆史上的其他海盜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們非常仇恨高麗人,因此頭一次把搶劫的範圍擴展到海外,遠征高麗,大肆劫掠。
為什麼仇恨高麗人呢?因為“蒙古來襲”時入侵日本的軍隊是蒙古與高麗聯軍,高麗人鞍前馬後非常賣命,因此日本人對高麗恨之入骨。
“早期倭寇活動的發生多是由于蒙古進攻、災荒導緻極度貧困,以劫掠他國财物、人口以及糧秣為目的,同時也帶有遭受蒙古進攻過後的北九州地區住民的鮮明報複性心理。”
所以“倭寇”這個名字,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而是由高麗人送給日本“海賊”的,最早出現在《高麗史》1350年的記載當中,這時中國還處于元朝統治時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