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每日一讀之論語

每日一讀之論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22:16:37

每日一讀之論語?7子曰:“志于道,據于德①,依于仁②,遊于藝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每日一讀之論語?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每日一讀之論語(德藝雙馨論語繹讀之一五二)1

每日一讀之論語

7子曰:“志于道,據于德①,依于仁②,遊于藝③。”

【注釋】

①據:《說文》:“據,杖持也。”《中庸》:“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依此,“據”當訓為守弗失。

②依:《說文》:“依,倚也。”朱子《集注》:“依者,不違之謂。”《裡仁》篇:“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此為朱注之所本。按,不違即離,不違與倚靠兩訓非但不沖突,實則“依”義之正反兩面而已。又《裡仁》篇:“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倚之故“安”,安之故不離。那麼,“依”當訓為安居不離。

③遊于藝: 遊,遊刃有餘之遊,意為習之精熟,得心應手。 藝,指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六門功課。

【翻譯】

孔老師說:“以道為旗,以德為陣,以仁為工,以六藝為武器。勝利屬于我們!”

【繹讀】

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 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 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禮記·學記》

按,上引《學記》文可與本章同參。所藏者,道也;“志”為内,故曰“藏”。所修者,德也;德者得也,修者治也,不修焉可得?不得焉可“據”?所息者,仁也;息者止息,止于至善,譬若床幾,倚之方可安息。所遊者,藝也;以興為發端,以樂為結獲,欣然悠然,優自得。

“志於道”,志者,心之所之之謂。道,則人倫日用之間所當行者是也。如此而心必之焉,則所適者正,而無他歧之惑矣。“據於德”,據者,執守之意。德者,得也,得其道於心而不失之謂也。得之於心而守之不失,則終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依於仁”,依者,不違之謂。仁,則私欲盡去而心德之全也。功夫至此而無終食之違,則存養之熟,無適而非天理之流行矣。“遊於藝”,遊者,玩物適情之謂。藝,則禮樂之文,射、禦、書、數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闕者也。朝夕遊焉,以博其義理之趣,則應務有餘,而心亦無所放矣。此章言人之為學當如是也。蓋學莫先於立志,志道,則心存於正而不他;據德,則道得於心而不失;依仁,則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遊藝,則小物不遺而動息有養。學者於此,有以不失其先後之序、輕重之倫焉,則本末兼該,內外交養,日用之間,無少間隙,而涵泳從容,忽不自知其入於聖賢之域矣。——朱子《集注》

朱子已經講很到位,但後人對“先後之序,輕重之倫”仍有誤會處,請再繹之。

誤會之一:“道”、“德”、“仁”三者本為一事,說者多析之為三,未免太機械。夫子三言之,不過是為了凸顯或強調道之為本,德之為質,仁之為體,而藝之為末,為文,為用而已。

誤會之二:今人多以為夫子主張以藝入道,也即學習當以六藝為先。如錢穆說:“若教學者以從入之門,仍當先藝,使知實習,有真才。繼學仁,使有美行。 再望其有德,使其自反而知有真實心性可據。然後再望其能明道行道。苟單一先提志道大題目,使學者失其依據,無所遊泳,亦 其病。”(見《新解》本章注文)錢氏其言貌似甚辯,其實非也。首先強分仁、德、道三者高下,已屬鄙,能成仁還不叫有德,還不算聞道,這太無厘頭了!其次,按之《論語》,夫子何曾說過先藝後由藝入道的話?反倒是一再講過相反的意見,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行有餘力,可以學文”,“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等等。德行先于知識,内重于外,道高于器,此乃夫子一貫之理念堅固之信條,把先練本事後修道德當作孔老師的“教導”,豈不是厚先聖?

回到正題,在夫子看來,道,德,仁三者為一,此為本為質為内;藝為末為文為外。進學之階,先道德而後藝術,以進于“本末兼該,內外交養”之境界,“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一言以蔽之,教育的目标,是培養德藝雙馨,又紅又專的革命事業接班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