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深圳一幼兒園疑調查家庭

深圳一幼兒園疑調查家庭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02 16:00:11

澎湃特約評論員 張明揚

在“雙減”的大背景下,貴陽一小學37名家長聯名要求7歲女孩妞妞轉學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已熱議了一段時間。幾個回合的站隊喧嘩下來,衆人借此各澆胸中塊壘,将一所小學内部、家長之間的教育觀念之戰演繹得纖毫畢現。

事件導火索因一名家長不滿班主任布置作業太多而起,随後在家委會的助推下不斷升級,最終滑向“驅逐孩子”與“舉報老師”的斯文掃地。

深圳一幼兒園疑調查家庭(深觀察聯名驅逐7歲女孩)1

妞妞參加少先隊入隊儀式。 本文圖均為 小時新聞 圖

雞娃與佛系理念之争

這件事自然是一場教育理念之争:一名家長代表“快樂教育派”,對班主任倡導的以成績為導向的班級氛圍不滿;另外37名家長和班主任代表“雞娃派”,則視那名不願意從衆的家長為刺頭和異類。

作為一名家長,我對這兩種教育理念都沒有特别的好惡。在真實世界中,大部分家長其實遊走于這兩派之間。很多自稱佛系育兒的家長也有背後雞娃的一面,事實上很少有家長願意承認自己是雞娃派的,最雞娃的永遠是别人家的家長。

也就是說,在真實世界中,并沒有絕對的雞娃和佛系,最終選擇的都是混合模式。至于你家是雞娃多一點,還是佛系多一點,很多時候除了理念之争以外,更多會取決于家庭經濟情況、父母教育背景、父母投入時間以及孩子的天賦,等等。

但有一點算是中國社會的共識。也就是在此次“雙減”政策出台之前,中國的主流輿情對當下極其内卷,趨于白熱化的教育現狀是不滿的。天下苦教育競争久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正是“雙減”政策出台的民意基礎。

但是,孩子的教育需求與家長的利益訴求永遠是多元的。一個同樣可以視作共識的現實是,中小學教育特别是公辦教育很難實現“定制”服務。就像“雙減”,就政策方向而言大多數家長都支持,但是具體到那一條條細則,有的家長舉雙手贊成,也有家長焦慮倍增。并且,這種支持和疑慮的立場可能随着不同的細則而随時切換,很難有完美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就貴陽那個班級而言,當大多數家長(37人)都支持雞娃時,或者我們在這裡換成更中性的“将功課抓得更緊一點”,而班主任又出于個人風格和對業績考評更在意,支持大多數家長的訴求,這個班級的學習氣氛必然是偏緊張的。

而那一名支持快樂教育的家長,顯然由此處于一種被孤立的狀态,或者說是“少數派”。這名家長的個性化教育訴求自然應該得到尊重和正視,但另外37名家長,明顯就不滿意了。

或許有人說,如果這名家長不滿意,可以轉到其他抓得相對松的班級啊。這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悖論就在于,快慢班不僅不見容于“雙減”政策,也會引發更大範圍的家長利益之争。教育問題上的複雜性在于,很多對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可能會引發新的問題。

深圳一幼兒園疑調查家庭(深觀察聯名驅逐7歲女孩)2

聯名信

關鍵在于行為的邊界

當我們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學校教育應該擁抱多樣性時,我們是否忽視了另外一種“多樣性”:每個學校,每個老師也應該被容許有自己的自由裁量風格。

在不背離國家教育大政方針的前提下,有的學校有的老師成績抓得緊一點,有的抓得相對松一點,有的更重視體育,有的更重視藝術,這都是一種教育的多樣性之美吧?

當孩子多樣性遭遇學校和老師的多樣性時,這兩件事至少是同時應該得到正視的。這就像快樂教育派和雞娃派,作為多樣性也應該得到同等的尊重,但每個家長群體、學校、老師對這兩者會有不同的偏好,也應該得到尊重。

教育理念分歧是一個無法用痛快站隊來解決的問題,具體到我們每個人身上,我們或許可以在某一件事上表達出自己明确的好惡,比如此次的“驅逐”事件,但如果是廣義的教育理念,又怎能用簡單的好惡視之呢?

或許可以這麼說,每一名家長都是事實上的雞娃與快樂教育雙料擁趸者。很少人或許不喜歡将自己定義為雞娃家長,但你又怎麼會去反對孩子要好好學習這個基本價值觀?一切都是度的問題。

同樣,很多人或許不喜歡快樂教育這個近年來有些被污名化的概念,但是,再雞血的家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快快樂樂吧。

更何況,在“雙減”政策的框架下,個體的雞娃與快樂教育完全可以共存。政策有其開放性的诠釋空間,政策永遠針對的是“過度”。無論教育政策怎麼改。“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八個字也改不了。

因此,教育理念之争隻是“驅逐”事件的一部分,或者說是表相。就理念而言,班主任、37名家長、少數派的1名家長都沒有什麼錯,關鍵在于各自行為的邊界。

背離了初衷的家委會

這件事之所以引發這麼大的争議,更在于各方在行動上的不理智與技術性偏差。

先說家委會,他們可能是此次事件中應負責任最大的一方。無論那名家長的教育理念與班級主流有多少分歧,無論那名家長的處事方式有沒有不妥,你們也不應該去寫信聯名“驅逐”一名小孩啊?

更不要說,當一開始那名家長和班主任産生了一些摩擦時,且不說立場是否中立,家委會在其中的角色顯然是惡化了矛盾,讓那名家長陷入了孤立的憤怒中。

再說那名家長。家長可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這沒有問題,并且也是值得鼓勵的。但是,他本可以選擇一種與老師更耐心的溝通方式,而不是采取一種對抗的态度。

這名家長的行事邏輯很有些理念先行的感覺,或者說是“快樂教育原教旨主義”,為了貫徹自己的教育理念,她甯願激化矛盾也在所不惜。但很顯然,最值得被守護的不是什麼理念,而是孩子以及為了孩子而營造的和睦家校關系。

我最不認可這名家長的是,她與班主任産生分歧的時間其實是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那時候“雙減”政策還沒有出台。但後來她在寫舉報信和做各種控訴時,有意無意地将這種分歧安上“班主任對抗雙減”這樣駭人的大帽子,這種利用政策來針對個人進行打壓的行事風格顯然是有問題的。

而說到班主任,她更重視成績的個人施教偏好本身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當她發現有家長不認同自己的理念時,更應該采取的是積極溝通的态度,給這名身體疑似有哮喘症狀的孩子更多的空間,而不是為了維護自己所謂的權威而強硬回應,以至激發了那名本就缺乏溝通能力的家長更大的反彈。

這名班主任最大的問題還在于,竟然坐視甚至是鼓勵家委會“圍剿”那名孤立的家長。當一名老師把家委會作為維護自身權威的工具,而不是家校溝通的機制時,家委會這個機制本身就走到了初衷的背面。

這一事件帶給我們最大的教育和啟示或許是,在“雙減”政策逐步落地的今天,如何讓個體雞娃與快樂教育長期共存、和諧相處。

那37名家長和另一位家長都有堅持自身教育理念的權利和空間,但應該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坦然接受自己選擇帶來的後果。同樣重要的是,37名家長不能以教育理念之争的高尚名義,放任自己的私欲、不體面和人性之失橫行。

責任編輯:李勤餘

校對:張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